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 作者: ———————————————————————————————— 日期:
2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衡
一、考点、热点回顾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 CaO 、氢氧化钙Ca(OH)2 、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
氢氧化钠NaOH、
B 黄色固体:硫粉S
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
D 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E 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G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A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
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
3、 溶液的颜色
A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 、氯化铜CuCl2等
B 黄色溶液Fe: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2+
C 浅绿色溶液Fe: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F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3+
4、气体的颜色
A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B 黄绿色气体:氯气
C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解题技巧:抓住题目的题眼进行突破,常见的题眼就是上述物质的颜色与状态,还有就是某些物质的制备原理
二、典型例题
1.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
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3
C A 过量稀盐酸 ① X溶液 ③ O2 加热 ④ E 红色固体
F B Y 高温 ②
DG 浅绿色溶液 无色气体
(1)A物质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C物质固态时的名称 ,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 , 写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气体D的化学式为 ,白色沉淀E的化学式为 ,钡盐B的化学式为 。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3.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
氯碱工业中精制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①至⑤步除杂方案:
甲 沉 淀 乙 ② ① 沉 过量 A 淀 水 NaOH溶液 样丙 溶 ③ 过滤 品 溶解 沉 液 过量 淀 ④ B BaCl溶液 滤 过量 过滤 液 C NaCO溶液 ⑤ 滤 过滤 过量 液 固D 盐酸 体滤 加热蒸发 丁 液 请根据上述除杂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甲是 ;滤液C中的溶质是 ;
223 4
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 (2)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溶液,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4.有A、B、C、D、E、F六种物质的稀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K2CO3、BaCl2、Ca(NO3)2、
NaCl、H2SO4、AgNO3中的某一种溶液。下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或生成微溶物。
小资料 部分盐的溶解性表(20℃) ?2?2??NOOO C C l S3432? 溶 不溶 不溶 Ba 溶2? 溶 微溶 不溶 Ca 溶? 不溶 微溶 不溶 Ag 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的空格内用“↓”“↑”“—”表示出对应反应的实验现象。
(2)F是__________。
5.现有A、B、C、D、E、F、G七种物质,C、F是最常见的金属,B是气体单质,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试推测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D_________,F_________。 (2)写出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