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3 3.6)
剪力墙中竖向分布钢筋伸入顶层楼板内的连接长度,应从顶层楼板的板底算起,而不是从暗梁的底部算起
三、剪力墙拉筋
1、剪力墙身拉筋(06G901-1 P68)
剪力墙身拉筋排布设置有梅花形、矩形两种形式。设计未注明时,宜采用梅花形排布方案。 墙体拉筋梅花形设置,间距不大于600mm;矩形排布不大于500mm拉筋与各排分布筋绑扎
拉筋135°弯折,平直段长度和箍筋一样,10d,不小于75mm。
拉筋起步筋从哪道开始拉:(68页 小注2)
层高范围内由底部板顶向上第二排水平分布筋开始设置,至顶部板底向下第一排水平分布筋处终止;墙身范围内由距边缘构件第一排墙身竖向分布筋处开始设置。位于边缘构件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也应设置拉筋,此范围内拉筋间距不大于墙身拉筋间距。
2、LL拉筋
拉筋直径:当梁宽≤350mm时为6mm,>350mm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06G图集里拉筋延连梁侧面间距不大于侧面纵筋间距的两倍,相邻上下两排拉筋延连梁纵向错开设置)
拉筋135°弯折,与箍筋相同,平直段长度10d且不小于75mm
四、构造边缘构件构造 03G101-1 P49-50
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区别于构造边缘:
约束边缘以大写字母Y开头,约束边缘沿墙肢方向有lc(一般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有注明,若未注明应按03G101-1图集P49表格计算。其长度范围内的箍筋或者拉筋由设计文件注明。)
搭接长度1.2laE 相邻接头错开500mm 搭接位置在楼板顶面以上(06G901 搭接为lle) llE为接头百分率系数乘以锚固长度laE
接头百分率系数 25% 为 1.2 50% 为1.4 100% 为1.6 (03G101-1 P34)
机械连接 接头位置在板顶以上500处。接头错开距离35d且≥500
6
暗柱搭接范围内箍筋间距 :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100mm间距加密。
当构造边缘构件是端柱时,其纵向钢筋和箍筋宜按框架柱构造要求配置。
五、剪力墙LL、AL构造
LL构造
锚固:一般为laE且≥600mm;端支座锚固≥0.4laE +15d弯锚
钢筋的锚固长度计算,从保护层外侧开始计算,如果洞口边缘不是柱,有部分墙体(10cm或者20cm小棒)从入墙体部位计算。暗梁也是,只是方向相反。
中间层端部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及顶层端部洞口连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当伸入端支座的直锚长度≥laE 时,可以不必上下弯锚,但应伸至边缘构件外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06G)
箍筋:起步箍筋距墙、柱边50mm。楼层连梁锚固部分可不设箍筋,顶层连梁钢筋锚固部分应加设同梁尺寸规格箍筋,间距150mm(区别于框架梁,框架梁没有箍筋加强) 连梁箍筋的封闭位置可以位于矩形截面的任何一角。
连梁拉筋和水平分布筋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顶部暗梁、连梁、边框梁在端支座的构造。LL做法在06G901-1 P56 AL P61 BKL P64
上部纵筋向下弯折与边缘构件搭接,弯折长度为llE,下部纵筋伸至边缘构件外边竖向钢筋内侧弯折15d,若直锚长度≥laE时,可不必上下弯锚,但应伸至边缘构件外边竖向钢筋内侧。
注意暗梁、边框梁和连梁上部、下部纵筋长度区别:LL是lae ≥600 暗梁和边框梁是与连梁相互搭接是lle ≥600 具体见06G901-1 61页
边框梁:
当边框梁与连梁顶部标高相同而底部标高不同,边框梁下部纵筋在连梁范围内连续贯通设置;边框梁上部位于墙身竖向分布筋外侧的纵筋在连梁范围内连续贯通设置,位于墙身竖向分布筋内侧的边框梁纵筋可与连梁纵筋相互搭接为llE且≥600mm。(位置种类及直径相同的连梁、边框梁纵筋可以直通)P66 区别于暗梁AL
当边框梁与墙身侧面平齐时,边框梁侧面纵筋在边框梁箍筋外侧设置;当边框梁与墙身侧面不平齐时,边框梁侧面纵筋在边框梁箍筋内侧设置。(06G P66)
连梁与框架梁:(08G P38)
在施工图设计中,有时剪力墙由于开洞而形成的上部梁不是标注LL,而是标注KL
7
《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规定,剪力墙中由于开洞而形成的上部连梁,当连梁跨高比小于5时,应按LL设计和构造,而当LL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KL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可能根据这个规定把LL标注为KL的编号。但是施工时应注意LL和KL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求是不同的,箍筋的加密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连梁要求全长加密,而框架梁仅在加密区内加密,特别注意,顶层连梁和框架梁在支座内箍筋的构造要求是不同的,应按连梁构造施工。
1)按施工图设计文件有关标注施工,但是应与设计人员沟通具体构造做法
2)洞口上部构造编号是KL,纵向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应按LL构造要求,采用直锚而
不是弯折锚固。
3)箍筋的配置要求按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标注,但是在顶层时,应按连梁的构造要求,在支座
内配置相应的箍筋加强措施。
六、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03G101 P53)
矩形洞口:
洞口尺寸不大于800mm 构造 03G101-1 P53
设计未注写时,按每边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筋种类与被切断钢筋相同;设计注写按设计为准(图纸总说明里有注解) 注意补强钢筋长度,应满足各边锚固laE
洞口尺寸大于800时,洞口上下应加设暗梁。暗梁锚固laE
圆形洞口:
连梁中部圆形洞口补强构造,
剪力墙不大于300mm圆形洞口补强构造 大于300mm洞口补强构造,六边形补强。
关于洞口补强,一般设计图纸总说明都有。可能做法和图集不太一样。按实际图纸施工。图纸未说明的按图集施工。
七、无梁楼盖板 (04G101-4 P29 30)
无梁楼盖板制图规则 P10-11
无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板平面注写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1)板带集中标注; 2)板带支座原位标注;
Ⅰ、板带集中标注的具体内容为:板带编号,板带厚度及板带宽度,箍筋和贯通纵筋。
8
①板带编号:柱上板带 ZSB 跨中板带 KZB +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 。如KZB1(5A)为跨中板带1,有5跨且一端有悬挑。
②板带厚h=xx 板带宽b=xx。当无梁楼盖整体厚度和板带宽度已在图中注明,此项可不注。 ③箍筋系选注内容,当将柱上板带设计为暗梁时才注,注写内容包括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写在括号内)。当具体设计采用两种箍筋间距时,先注写板带近柱端的第一种箍筋,并在前面加注箍筋道数,再注写板带跨中的第二种箍筋(不需加注箍筋道数);不同箍筋配置用斜线“/”相分隔。
④贯通纵筋按板带下部和板带上部分别注写,并以B代表下部,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和上部。当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必要时补绘配筋平面图。
Ⅱ、板带支座原位标注,具体内容为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即为我们图纸中标注的①②③等号钢筋,标注的长度为自支座中线向两侧跨内的延伸长度。当配置在有悬挑端的边柱上时,该筋延伸到悬挑尽端,设计不注。非贯通筋与板带贯通筋采取“隔一布一”的方式。
04G101-4 P29
接头位置,和梁板差不多,上皮筋在跨中1/3内,下皮筋在支座1/3范围内。按照板带分就是下皮筋在柱下板带,上皮筋在跨中板带。当同向连续板的上部贯通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者越过其标注的跨数终点或起点伸至相邻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
跨中板带,柱上板带,板下部纵向钢筋锚固。跨中板带为≥12d且至少到墙中心线;柱上板带为伸至边梁角筋内弯钩。(P30)
板位于同一层面的两向交叉纵筋何向在下何向在上,应按具体设计说明。板带下部下层的受力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钢筋端头应向上翘起。(04G101-4 P30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