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电子学基础》
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医学电子学基础》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任务是:
1.授于学生比较系统的医学电子学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掌握医学电子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为今后使用、维护和开发电子仪器,准备基本的医学电子学基础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提高医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掌握基本的电路检测方法,培养他们分析电路及安装、维护电子设备的能力。适应现代仪器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将来更好地掌握和开发电子仪器设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结合医学为特点,并通过实验与理论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学习精神及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仲本主编的《医学电子学基础》作为教材。《医学电子学基础》总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学时数为40,实验课教学学时数为20。实验教材选用我校自编,结合我校现有实验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医学电子学基础实验指导》。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比为:2:1
医学电子学基础实验是训练学生基本技术技能的重要环节,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操作机会,安排2人为一组的实验。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程教学的内容及深度均与教材相同,但鉴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不可能将全部教材内容放在课堂讲授。在未讲授的内容中,一部份可以课外阅读自学,一部份留在今后相关课程时选学。
下面将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时分配分列如下:
(一) 理论教学及要求
1 / 9
医学电子学基础理论教学时数安排总表
内容 电路基础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医学常用放大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 振荡电路 高频电路 直流电源 数字电路基础 总学时数
讲授学时 6 6 6 4 3 3 4 8 40 第一章 电路基础
理论课时数:6 【掌握】
1) 电路的基本概念。 2) 电流源、电压源的概念。
3) 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熟悉】
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2) 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
3) RLC串联电路及谐振、LC并联谐振电路和RC串联谐振电路。 【了解】
1) RC电路、RL电路的暂态过程。 2) 常用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理论课时数:6 【掌握】
1)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晶体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其放大原理。 2)看懂基本放大电路,了解其中各元件的作用,掌握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熟悉】
1)二极管、晶体三极管主要参数的定义及选择,学会测试晶体三极管的方法。
2 / 9
2)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概念和计算方法。 3)射极输出器的特点。 【了解】
1)PN结的形成过程
2)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3)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 生物医学常用放大器
理论课时数:6 【掌握】
1)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放大器方框图及一般表达式;会判别反馈极性和反馈类型;能够对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影响作定性分析。 2)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3)差分放大器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熟悉】
1)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电源功率、效率和管耗的计算方法。 2)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放大倍数及共模抑制比。 【了解】
直流放大器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和效果。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讲课时数:4学时 【掌握】
1)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点;
2) 几种基本信号运算电路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并能够进行定量计算。 【熟悉】
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2) 反向输入“虚地”概念。
【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及性能扩展。
第五章 振荡电路
讲课时数:3学时
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