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265公里,其中水界235公里,全市总面积7843平方公里。
密山地域辽阔,幅员7843平方公里,属三江平原第二区,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脉,中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地貌特征为“三山二水五分田”。乌苏里江一级支流--穆棱河贯穿全市。境内有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库--青年水库和全国最大的国界湖--兴凯湖。秀山碧水的青年水库与博大神奇的兴凯湖一南一北相映成趣,各展神姿,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兴凯湖的大白鱼和美丽秀虾更是闻名遐迩。
二、生态环境与资源
密山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耕地面积达20.1万公顷(其中农管局系统9.4万公顷),湖、河、库、泡、泽星罗棋布,有3亿多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烤烟、甜菜、白瓜等经济作物,是国家产粮大县、商品粮基地县。森林总蓄积量439万立方米。山产品达300多种,其中山野菜年蕴藏量1500吨,食用真菌类300吨,植物药类约2500吨。
密山矿产资源富饶。煤炭、石墨、钾长石、
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钛铁、铀、金、铝、锌等10多种高品位矿产资源分布全市。其中煤炭储量约为5亿吨,石墨2.5亿吨,钾长石1亿吨,钛铁8亿吨,大理石5.4亿立方米。
密山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兴凯湖是中俄界湖,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中方面积1190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省的重要旅游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世界上未被污染、面积较大的湿地之一。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5种稀有鱼种、64种两栖动物、30多种禽类和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此外,还有东北地区最大的现代书法艺术基地——北大荒书法长廊、铁西森林公园、蜂蜜山、青年水库、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荷香园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密山有着富饶的地下宝藏和地上生物资源。煤炭、石墨、钾长石、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钛铁、铀、金、铝等10多种高品位矿产资源分布全市。其中煤炭储量约为5亿吨,石墨储量约为2.5亿吨,钾长石储量约为1亿吨,钛铁储量约为8万吨,大理石储量约为5.4 亿吨。森林总蓄积量439万立方米。山产品达300多种,其中山野菜年蕴藏量1500吨,食用真菌类300吨,
植物药类约2500吨。
密山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耕地面积达20.1万公顷(其中农管局系统9.4万公顷)。湖、河、库、泡、泽星罗棋布,有3亿多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密山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烤烟、甜菜、白瓜等经济作物,是全省主要产粮基地之一,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列入国家产粮大县、商品粮基地。而且密山是黑龙江白瓜子收购加工的大型基地,有完善的白瓜子产销机制。具有白瓜子出口标准的大型货栈300于家,从事白瓜子、角瓜子等农副产品收购和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多达2万多人。遍布黑龙江各大白瓜子种植地区。为我市每年出口创外汇2000多万美元。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三、农业发展与创新
密山市为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加大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单产水平。
1、推广水稻育苗新技术。我们投资46.5万元在裴德镇建设高标准兴凯湖绿色优质水稻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总面积600亩,共分6个试验
区,包括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试验区、水稻新品种展示区、水稻新基质育苗栽培技术试验区、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试验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试验区、水稻钵体育苗宽、窄行摆栽技术试验区和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园区重点示范推广水稻两段式育苗和水稻新基质育苗两项水稻育苗新技术。水稻两段式育苗秧苗素质好,分蘖进程快,光合能力强,与普通育苗方式相比,水稻品质好,稳产高产,亩纯增收120元以上,全市计划示范推广1000亩。水稻新基质育苗技术用稻壳替代营养土进行育苗,有效解决了水稻普通育秧技术需要山地腐殖土和优质旱田地土做育秧土,取土难,床土质量差和破坏植被严重等问题,全市计划示范推广500亩。
2、推广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选用半矮秆专用品种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实现田间植株合理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最终实现大幅度提高单产的种植技术。今年项目示范面积2000亩,预计平均亩产190公斤,亩纯增收60元。
3、提高良种普及率。结合良种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各种植区熟期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淘汰
了空育131等一批抗病能力差的品种,全市良种普及率达到100%。
4、加大技术扶持力度。我们多次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到田间地头,指导春耕生产,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测土施肥技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单产。
四、农业示范区的建设
密山一直把发展现代农业工作作为重点,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农田水利化优势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能有效解决农民靠天吃饭思想,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近年来密山市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有关扶持政策,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水利。 二是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投资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