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突然出现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血管性闭塞,相应血管所支配心肌继而出现持久而严峻的急性缺血坏死。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MI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中医药治疗AMI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1 病因与病机
目前,中医界一般认为AMI病位在心,其病因病机属本虚标实。依据脏腑学说,心脉为宗气之所,百脉朝汇之枢,宗气的鼓动形成心气推动血液因而流遍全身的原动力。气与血阴阳相随,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气弱则气虚无力推动血之运行,必然导致血脉凝滞,不通则痛。一些医家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相应论点。方显明等认为AMI多由脏气亏虚,气化失调,津液与血营运不畅,痰浊、瘀血内着,痹阻血脉而成,即所谓“正气虚于内,痰瘀痹于中”。赵淳教授指出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心之络脉,病机有真假两方面:虚为心、脾、肝、肾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等阻于心之络脉。李南夷等提出本病在超急性期病机以标实为主,寒凝血脉、痰阻气逆是此期的主要特点,其次是胸阳不振与心气不脚;急性期标实病机以痰饮居首位,其次是血瘀、瘀热,本虚证候突出,阴虚内热是此期特点。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和优势特色。潘志学将AMI分为3个证型:心血瘀阻型,治宜活血化瘀止痛;痰浊闭阻型,治宜燥湿除痰利气;心阳虚衰型,治宜补气温阳。临床治疗38例AMI患者,分有效率89.5%。刘南等将AMI亦化分4型治疗:痰浊瘀阻治宜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方用温胆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气滞血瘀治宜理气活血,祛瘀通脉,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胸阳不振治宜宣通胸阳,方用宣阳散结方加减;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用生脉散加味。结果治疗组分有效率85.19%,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2.2 分期辨治 有一些医家将AMI进行分期治疗,临床也取得了一定疗效。霍艳明等将AMI大致分为3期进行辨证治疗,即急性期、演变期和恢复期。急性期治疗以固护补益正气、活血通脉、通腑降浊并举。演变期治疗以清化痰湿、活血通脉为主,佐以益气之品。经过上述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成功进入恢复期,恢复期治疗则以补虚益损为主,佐以活血通脉之品。 2.3 辨证论治与分期辨治相结合 韩旭等依据中医“因人、因时、因病而制宜”的原则,采用分期与辨证分型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50例,早期(入院3日以内):①痰瘀痹阻,气血涩滞型,治宜化痰祛瘀,通痹止痛;②心阳衰微,气虚欲脱型,治宜回阳救逆,益气通脉;③痰瘀痹阻,气阴两亏型,治宜化痰活血,益气养阴;④痰瘀痹阻,心肺气虚型,治宜补益心肺,化瘀活血。中期(入院4日~2周):①心阳虚衰,寒凝心脉型,治宜温阳益气,开痹通脉;②气阴两亏,痰瘀痹阻型,治宜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恢复期(入院2周以后):①气阴不脚型,治宜补心气,养心阴;②气虚痰瘀型,治宜益心气,祛痰瘀。治疗结果分有效率为86.0%。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AMI为内科急危重症,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故目前多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分析疗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并取得了优良的疗效。龙允杰等在溶栓治疗的同时分4型辨证治疗AMI 21例,气滞血瘀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脉,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痰浊阻闭治宜通痹豁痰,散结通阳,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二陈汤;火热内结治宜清热泻火,活血通便,方用小陷胸汤合水气汤加味;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宁心通络,方用生脉散加味。治疗结果表明,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降低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2.5 对AMI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2.5.1 抗氧自在基及脂质过氧化作用 氧自在基(ORF)具有强烈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在心肌缺血、缺氧及缺血-再灌注条件下,ORF大量形成,引发细胞膜及亚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进而破坏其结构和功能,形成心肌氧化损伤。陈少如等研究了益母草注射液对家兔及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显示益母草组的丙二醛(MDA)升幅低于对照组,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吴国荣等对36份补气植物药样品SOD粗酶液活性和比活性的研究表明,供试材料全部达到每g鲜质量200酶活性单位的水平,其中野山檀最高达813.5酶活性单位。刺五加可对抗外源性氧自在基(H2O2 .FeSO4 )黄嘌呤氧化酶(Xan.XO)系统发生系统对冠状血管的损伤。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分黄酮和黄芪皂苷均有优良的抗氧自在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