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张悟本中医养生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贴上几张,谁有用,请取走吧,愿大家都健康!! 足阳明胃经----人的后天之本

我们人体的胃经(脾经)具备了整个的消化系统的功能,就是人体的能量源头,如果脾胃不好,人体的能量就够用,“电压偏低”,使其它的器官代谢减慢,工作效率低下或者停工。所以我们保养好后天的脾胃发电厂非常重要!!!!!!!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高烧,出汗、头疼肿,鼻出血,浊涕,口角歪斜,唇疹,喉痛,牙齿疼,循胸膺及下肢经脉所过部位疼痛,发絷,汗出,疟疾。

内脏——消化过度,易饥饿,因不消化而腹胀满,胃肠作响,癫狂,惊悸,失眠等。

经络方向的病症----面部眼下正面长东西、胸乳部、腹部、大腿部、下肢外侧、足部、足中指活动限制等。

本经主治病证:胃、肠、血、病、神志病、头部、皮肤、热病。

本经循行路线: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交会于鼻根,旁会于足太阳膀胱经,沿鼻外侧向下入上齿槽,转出挟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然后返回至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颌角上行至耳前,经颧弓上行,沿发际至额颅中部。由下颌角大迎穴前方分出支脉1向下经颈动脉沿喉咙入缺盆、过膈肌,络于脾、属于胃。其主干(直行脉)由锁骨上窝下行过乳中,向下挟脐两旁入气街(气冲穴),沿腿前侧外缘下行过足背至第2足趾外侧末端。由主干在膝下足三里穴分出支脉1下行至足第3趾外侧趾缝,出其趾末端。由主干在足背分出支脉2循行于足大趾趾缝,出其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穴、止于厉兑穴,左右各45穴。因为穴位太多,我把重点常用的涂红。 承泣:(足阳明胃经、任脉、阳蹻脉交会穴)

位置: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眼睑?动,口、眼歪斜。 四白:

位置: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迎风流泪。也是脸面美百的大穴。

巨髎(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阳蹻脉交会穴) 位置: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鼻唇沟外侧。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鼻衄,齿痛,唇、颊肿,目翳。

地仓(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交会穴) 位置: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主治:口歪,流涎,眼睑?动,齿痛,唇缓不收。 大迎:

位置: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面动脉博动处。 主治:口歪,口噤,颊肿,齿痛,牙关紧闭,颈痛。 颊车(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面颊部,下颌角前上展约1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颊肿,口噤不语,牙关紧闭,颈痛。 下关(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 位置:面部耳前方,颧弓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面痛,牙关开合不利,眩晕。 头维(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交会穴) 位置:头侧部,额角发际上展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迎风流泪,眼睑?动,眼痛。

人迎(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

位置:颈部,喉结旁,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博动处。

主治:咽喉肿痛,气喘,瘰疠,瘿气,高血压,饮食难下,胸满喘息,头痛。 水突(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瘰疠,瘿气。 气舍(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颈部,锁骨内侧缘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咽喉肿痛,气喘,呃逆,瘿瘤,瘰疠,颈顶强,瘿气。 缺盆(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疠。 气户(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胸部,锁骨中点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胀满,胸痛,吐血。 库房(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满。 屋翳(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乳痈,胸、胁胀满。 膺窗(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乳痈。 乳中(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乳中穴不主病,只作胸部取穴定位标准。)

乳根(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汁少,乳痈,胸闷。 不容(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呕吐,胃疼,食欲不振,腹胀,食欲不振,喘、咳,胸、背、胁痛。 承满(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呕吐,喘、咳,胁下坚满。 梁门(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便溏。 关门(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食欲不振。 太乙(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心烦,癫狂,消化不良。 滑肉门(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呕吐,癫狂。

天枢(足阳明胃经穴;募穴——大肠)----消化不良和便秘的特效穴位 位置: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癥瘕,呕吐,痢疾,痛经。 外陵(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腹痛,疝气,痛经。 大巨(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水道(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归来(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少腹疼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经闭,茎中痛。 气冲(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外阴肿痛,茎中痛。 髀关(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大腿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缝匠肌外侧凹陷处,屈股时平会阴穴。 主治:腰痛、膝冷,髀股痿痹,腹痛,腰腿疼痛,足麻不仁。 伏兔(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大腿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展6寸。 主治: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腿膝麻痛。 阴市(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大腿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展3寸。

主治:腿、膝痿痹或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腿膝麻痛,腰痛,下肢不遂。 梁丘(足阳明胃经穴;郄穴)----急性胃疼的特效穴位

位置:大腿前,屈膝,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展2寸。 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穴;合穴;胃之下合穴)----人生第一长寿穴位 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展3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主治:(主治一切胃、肠病——肚腹三里留),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羸瘦,肠鸣,便秘,喘咳痰多,心悸,气短,中风,产妇血晕。

上巨虚(足阳明胃经穴;大肠下合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展6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肠中切痛,中风。 条口(足阳明胃经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展8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小腿冷痛,麻痹。 下巨虚(足阳明胃经穴;小肠之下合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展9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主治:少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腰、脊痛引睾丸。 丰隆(足阳明胃经穴;络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展8寸,条口穴处,胫骨前缘旁开2横指。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痫,下肢痿痹,咳喘,头晕,胸痛。 解溪(足阳明胃经穴;经穴)

位置:足背与小腿交会处横纹中央凹陷中,踇长伸肌肌腱与趾长伸肌肌腱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面肿,目赤,眉棱骨痛。 冲阳(足阳明胃经穴;原穴)

位置:足背最高处,踇长伸肌肌腱与趾长伸肌肌腱之间,足背动脉博动处。 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胃痛,足痿无力。 陷谷(足阳明胃经穴;俞穴)

位置:足背,第2跖骨与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面、身浮肿,目赤肿痛,肠鸣,腹痛,热病,足背肿痛。 内庭(足阳明胃经穴;荥穴)

位置:足背,第2趾与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喉痹。

厉兑(足阳明胃经穴;井穴)

位置:足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口歪,鼽衄,齿痛,咽喉肿痛,胸、腹胀满,热病,多梦,癫狂,面肿,鼻衄,足痛。

把最重要的又加了黄色底,这些都是胃经上的重点穴位,对身体的小毛病可以对症手到病除! 平时养生,沿经络线,从身体上向下拍打胃经并揉压重点穴位,一是可以充实胃经的经气,使它与相关的脏腑气血充盛,保持正常功能,不容易被疾病打败。二是早期切断胃病发展的通路,并消灭于萌芽。

拍打胃经时间----饭后一小时,早上7~9最好,晚上睡前一小时

拍打胃经方式----中医常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可以先按照图从上向下走几边,不久就记住了。脸上穴位可以用中指来揉,重点穴揉一分钟,使局部产生酸胀感觉。顺着向下到脖子和胸部,用中指和食指一起来揉,要感觉按到了皮下组织,到了腹部用大拇指,加大些力度,但不能感觉到疼,到腿上可以双手交换,拇指与四指分开,左手右腿一直向下揉,到梁丘和足三里时力量加大,使其产生酸胀感觉。每次揉两边,完毕喝小杯热水。 特别提示:

一、疏通胃经的最好方法是按摩脚背胃经通过的区域,那里还是脚部乳腺反射区的部位。女性朋友每天在洗过脚后,要在这个区域用手往上推100下,两脚都要推,左脚管左乳腺,右脚管右乳腺,经常保持这个部位的通畅,把瘀堵、硬结推散化开,就根本不会发生乳腺疾病的!!!!!!!!

二、胃经是减肥的第一经络,胃经通畅,可以保持食物消化而被脾经运化成身体所需要的气血,不在堵塞处形成堆积,比如大腿正面肥沃,脸面部、脖子浮囊,腹部赘肉等。 三、胃经还可以缓解疲劳,人累乏时,马上拍打两边,人顿感舒适! 四、“胃不和则卧不安”,胃经不通,可以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疏通胃经可以睡个甜美的觉!

坚持拍打经络,一生保健康! 用人体经络调整自己的状态

前几天与朋友小聚《金顶轩》,谈到经络,她问,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上,而中医的经络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学中医经络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该把中医经络渊源整理一下,自己亦可借此机,梳理学习的脉络,写篇读书笔记。 经络的产生与延续:

在2500年前,《黄帝内经》记载说,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经络是“决生死,治百病”。当时的黄帝竟活到120岁。

古代著名的中医大师张仲景、扁鹊、李时珍、孙思藐等对经络都有各自独到的见地。

现代人说,中医经络是中国第五大发明,只是现在的手段还不能证实经络存在的真相,有人说,找到了这个,一定能获得诺贝尔奖。有人认为,这是现在人的检测思路出了问题,经络本是活人身上的气血通道,在OVER人身上能检测到吗? 有中医用以下几点来证明经络的存在:

身体感觉——按压经络上穴位有酸、麻、胀的感觉。

皮肤病走向—一些人的皮肤病,不沿血管、不沿神经,而是沿着经络分布。 温度—用热像仪测身体,把相近温度的点连线,结果发现是经络走向。

发光体—科学家发现,人是发光体,能主动发出微弱的冷光,而发光的强点大都在经络上。 用同位素跟踪、声音传导等检测手段,都能表明经络运行走向与其它地方不同。 科学家还研究证明,动物身体也有经络,比如老鼠有7条,青蛙有5条。(家有猫狗宠物的,你可试验,按压它们的头顶正中的百汇穴,它们会变得更加安静,并舒服地爬在你的怀里) 同时证明,植物也有经络,针灸过的植物能提前开花,结果更多,果实净重增加。 总而言之,经络在世界上目前尚且是未解之谜,但它确实存在!!! 经络到底是什么?

《黄帝内经》讲,一年之中,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浮于身体表面,秋冬阳气内敛,气血沉于身体之里;一月之中,每月月圆时,人的气血较盛,月缺时,人的气血较弱;一天之中,时辰不同,经络的气血衰盛也不同。

书中还讲,人所生病是通过一条叫“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该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顺序,即所谓由表及里的过程。

《黄帝内经》讲,“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是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五官九窍。

萧老说,经络是一种能量,就像电一样,电器工作需要电,谁能说出电是啥样呢?肉眼看不见!经络也是条电线,负责传输着电,供应着能量。

中医讲阴阳,用在经络,与内属于脏(心、肝,脾、肺、肾),与脏直接相连的经为阴经,它与腑又有紧密联系,这些关系被称为络。同理,内属于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与腑直接相连的经为阳经,它同样络于腑的脏。阳经在四肢的阳面,阴经在四肢的阴面。

影响经络之顺畅:

众所周知,不通则痛。人体的气血运行路线,如果某点堵塞,受邪,人体就会有症状反应。 人本身有七情:喜、怒、哀、乐、忧、思、恐,凡七情太盛,无时机宣发,必集结于身体的经络某处,大情过后,有身体不适症状出现。

人体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凡外界六淫太重,都容易进入人体,堵塞经络,久处某种环境,都容易得病。

凡事讲个因果,人体不适,要先找出得病的因,对应到相关经络,才能手到病除。

慢性病一般多是有个积累的过程,人在年轻气盛时,经络堵塞不见得有重的症状出现,偶见

张悟本中医养生笔记 

贴上几张,谁有用,请取走吧,愿大家都健康!!足阳明胃经----人的后天之本我们人体的胃经(脾经)具备了整个的消化系统的功能,就是人体的能量源头,如果脾胃不好,人体的能量就够用,“电压偏低”,使其它的器官代谢减慢,工作效率低下或者停工。所以我们保养好后天的脾胃发电厂非常重要!!!!!!!本经所主病候:外经——高烧,出汗、头疼肿,鼻出血,浊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rmnc5t3t485bn78add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