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习题答案三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所以,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 )
2.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 B.“四书”“五经” C.“七技” D.“三科”“四学” ( )
3.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 )
4.我国提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时间是
A.1951年 B.1958年 C.1985年 D.1990年 ( )
5.教师是以自身作为教育的手段的,这就是教师劳动的
A.主体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间接性 ( )
6.童年期所指的年龄阶段是
A.三岁至五六岁 B.五六岁至十一二岁 C.六七岁至十二三岁 D.六七岁至十三四岁 ( )
7.《学记》中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 )
8.根据课的任务把课分成两类即
A.单一课与综合课 B.复习课与新授课 C.讲授课与活动课 D.讲授课与自学课 ()
9.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
A.思想品德教育 B.抓学生的学习 C.指导班委和团队工作 D.计划和总结 ( )
10.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智力训练无关紧要的理论是
A.传统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 )
11.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 )
1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集体活动 ()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14.“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有哪些?
1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联系实际,论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9.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与个性 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 )
20.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分化 D.感觉的相互作用 ( )
21.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 )
2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 )
23.动作灵活、稳定、正确、动作高度协调、连贯、多余动作消失,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紧张感逐渐消失等活动方式属于
A.操作定向阶段 B.操作整合阶段 C.操作熟练阶段 D.操作模仿阶段 ( )
24.根据动机的性质及社会价值的不同,可把动机分为
A.生理性与社会性的动机 B.长远与短暂的动机
c.高尚与低级的动机 D.主导性与辅助性的动机 ( )
25.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 )
26.最先提出内一外向人格类型学说的心理学家是
A.奥尔波特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 ( )
27.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 )
28.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别人接受这个小的要求后马上提出一个别人要付出更大代价的要求。这称为
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 D.过度理由效应 ( )
29.心理咨询遵循的理论体系属于
A.社会意识形态领域 B.自然科学领域 C.心理科学的范畴 D.哲学领域 ( )
30.“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
A.心境状态 B.应激状态 C.激情状态 D.热情状态 ( )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的特征。
32.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准确性的特征。
七、简答题:35-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要说明遗忘的特点与规律。
34.简述影响社会态度形成的因素。
35.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进行概念掌握?
(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B 2.B 3.C 4.C 5.A 6.B 7.D 8.A 9.A 10.D 11.A 12.B
二、辨析题
13.错误。教育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的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该观点忽视了教育制度的广义涵义,因此是错误的。
14.错误。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简答题
15.(1)培养劳动者或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6.(1)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异因材施教。(2)教学上不断更新。(3)教师的教育机智。
17.(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四、论述题(要点)
18.答案要点:
(1)涵义: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2)依据: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体现。在学生身上,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两种因素不断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积极因素不断增长,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不断进步。
(3)贯彻要求: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开展思想斗争。
(4)联系实际论述。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19.A 20.B 21.D 22.A 23.C 24.C 25.A 26.C 27.B 28.B 29.C 30.A
六、辨析题
31.错误。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
32.错误。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七、简答题
33.遗忘的特点与规律:
(1)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抽象的内容要比形象的内容容易遗忘。
(3)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干扰引起遗忘。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不同,遗忘的情况也不同。一般是材料的首尾内容不容易遗忘,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首尾部分所受的抑制较少,中间部分较多地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所至。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主动的压抑不愉快的事情会影响遗忘。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会影响遗忘。
34.影响社会态度形成的因素是: (1)经验的情绪后果。(2)需要的满足。
(3)知识水平。 (4)家庭背景。 (5)参照群体。 (6)文化因素。
35.(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八、论述题(要点)
36.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 (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
(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 (5)正确下定义。 (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7)运用求同与求异方法形成正确概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