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推荐意见:(1)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Ⅰ级推荐,A级证据)。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都应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Ⅰ级推荐;B级证据)。(2)发病6 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Ⅰ级推荐,B级证据)。(3)由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动脉溶栓,虽目前有在发病24 h内使用的经验,但也应尽早进行避免时间延误(Ⅲ级推荐,C级证据)。(4)机械取栓在严格选择患者的情况下单用或与药物溶栓合用可能对血管再通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但临床效果还需更多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对静脉溶栓禁忌的部分患者使用机械取栓可能是合理的(Ⅱ级推荐,C级证据)。(5)对于静脉溶栓无效的大动脉闭塞患者,进行补救性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发病8 h内)可能是合理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6)紧急动脉支架和血管成型术的获益尚未证实,应限于临床试验的环境下使用(Ⅲ级推荐,C级证据)。

2.抗血小板:

大型试验(CAST[1]和IST[35])研究了卒中后48 h内口服阿司匹林的疗效,结果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死亡或残疾率,减少复发,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早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见中国二级预防指南[36]。

推荐意见:(1)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00 mg/d(Ⅰ级推荐,A级证据)。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50~325 mg/d),详见《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36]。(2)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 h后开始使用(Ⅰ级推荐,B级证据)。(3)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

3.抗凝:

急性期抗凝治疗虽已应用50多年,但一直存在争议。Cochrane系统评价

[37]

纳入2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3 748例患者,所用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

肝素、类肝素、口服抗凝剂和凝血酶抑制剂等。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抗凝药治疗不能降低随访期末病死率;随访期末的死亡或残疾率亦无显著下降;抗凝

治疗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降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被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所抵消。心脏或动脉内血栓、动脉夹层和椎基底动脉梗死等特殊亚组尚无证据显示抗凝的净疗效。3 h内进行肝素抗凝的临床试验显示治疗组90 d时结局优于对照组,但症状性出血显著增加,认为超早期抗凝不应替代溶栓疗法。凝血酶抑制剂,如阿加曲班(argatroban),与肝素相比具有直接抑制血块中的凝血酶、起效较快、作用时间短、出血倾向小、无免疫原性等潜在优点。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症状性颅内出血无显著增高,提示安全[38]。

推荐意见:(1)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2)关于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Ⅳ级推荐,D级证据)。(3)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 h后使用抗凝剂(Ⅰ级推荐,B级证据)。(4)对缺血性卒中同侧颈内动脉有严重狭窄者,使用急性抗凝的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Ⅲ级推荐,B级证据)。(5)凝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尚待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目前这些药物只在临床研究环境中或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使用(Ⅲ级推荐,B级证据)。

4.降纤:

很多研究显示脑梗死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滞度增高,蛇毒酶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并有轻度溶栓和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1)降纤酶(defibrase):

2000年国内发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39](n=2 244例)显示,国产降纤酶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卒中复发率,发病6 h内效果更佳,但纤维蛋白原降至130 mg/dl以下时增加了出血倾向。2005年发表的中国多中心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入1 053例发病12 h内的患者[40]。结果显示治疗组3个月结局优于对照组,3个月病死率较对照组轻度增高;治疗组颅外出血显著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无显著增加。

(2)巴曲酶:

国内已应用多年,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41]提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不良反应轻,但应注意出血倾向。另一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比较了6 h内使用巴曲酶或尿激酶的疗效,显示两组残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

(3)安克洛酶(ancrod):

安克洛酶是国外研究最多的降纤制剂,目前已有6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 404例患者,但结果尚不一致[43,44,45]。

(4)其他降纤制剂:

如蚓激酶、蕲蛇酶等临床也有应用,有待研究。

推荐意见: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5.扩容:

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尚无充分随机对照试验支持扩容升压可改善预后。Cochrane系统评价[46](纳入18个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卒中后早期血液稀释疗法有降低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趋势,但对近期或远期死亡率及功能结局均无显著影响。

推荐意见:(1)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容(Ⅱ级推荐,B级证据)。(2)对于低血压或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此类患者不推荐使用扩血管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

6.扩张血管:

目前缺乏血管扩张剂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证据,需要开展更多临床试验。

推荐意见: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血管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7.其他改善脑血循环药物:

(1)丁基苯酞:丁基苯酞是近年国内开发的Ⅰ类新药,主要作用机制为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脑血流[47,48,49]。几项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口服丁基苯酞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50,51,52]显示:丁基苯酞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安全性好。一项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对丁基苯酞注射液和其胶囊序贯治疗组与奥扎格雷和阿司匹林先后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提示丁基苯酞组功能结局优于对照组,无严重不良反应[53]。(2)人尿激肽原酶:人尿激肽原酶是近年国内开发的另一个Ⅰ类新药,具有改善脑动脉循环的作用[54,55,56]。一项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使用人尿激肽原酶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55]显示:人尿激肽原酶治疗组的功能结局较安慰剂组明显改善并安全。

推荐意见:在临床工作中,依据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个体化应用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神经保护

理论上,针对急性缺血或再灌注后细胞损伤的药物(神经保护剂)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近20多年来国际上进行了多种神经保护剂研究,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十分令人鼔舞,但临床试验尚未取得满意结果

[6]

,仍任重而道远。国内常用药物的临床研究情况如下:

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国内外多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

照试验[58,59,60]提示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功能结局并安全。胞二磷胆碱是一种细胞膜稳定剂,几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其在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进行了评价,单个试验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项荟萃分析[61](4个试验共1 372例患者)提示:卒中后24 h内口服胞二磷胆碱的患者3个月全面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安全性与安慰剂组相似。另一项评价[62]胞二磷胆碱对中重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未显示2组间差异。Cerebrolysin(旧称脑活素)是一种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提示其安全并改善预后[63]。近期一个随机对照试验[64]提示,cerebrolysin组与安慰剂对照组主要结局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重症卒中患者cerebrolysin治疗组显示获益趋势,需要更多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吡拉西坦的临床试验结果不一致,目前尚无定论[65]。近期

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外,还具有神经保护等作用。一项小样本试验[66]比较脑梗死后停用他汀3 d或继续使用他汀治疗的效果,提示急性期短期停用他汀与3个月时死亡或残疾增加相关。

推荐意见:(1)神经保护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Ⅰ级推荐,B级证据)。(2)缺血性脑卒中起病前已服用他汀的患者,可继续使用他汀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3)上述一些有随机对照试验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使用(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三)其他疗法

高压氧和亚低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四)中医中药 1.中成药:

中成药在我国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已有多年。一项系统评价[67]共纳入191个临床试验,涉及到21种中成药共189个临床试验(19 18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其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但研究质量有限,值得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一项研究中成药(MLC601/NeuroAiD)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CHIMES)[68]共纳入1 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远期结局指标mRS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9, 95%CI 0.86~1.32)。亚组分析提示在卒中48 h后接受治疗的患者有获益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2.针刺:

目前已发表较多关于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试验,但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结果不一致。Cochrane系统评价

[69]

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208

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远期死亡或残疾人数降低,差异达统计学意义的临界值(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但对针刺与假针刺进行比较的试验未能重复以上结果。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推荐意见:(1)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Ⅰ级推荐,A级证据)。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都应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Ⅰ级推荐;B级证据)。(2)发病6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Ⅰ级推荐,B级证据)。(3)由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动脉溶栓,虽目前有在发病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rhu326neo7g2499ip734mu7526k9200fm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