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问题探究
1、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非常高明,为什么这么说? 在他笔下,不仅景物具体逼真,使景如同是眼前可睹之景,使物如同眼前可见之物,且还于叙述与描写之中,不时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某些生活现象的看法。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是对泛舟中流、这一事实进行叙述,更是抒发作者轻松愉快、闲适自得的心情。“天下独绝”,既是对富阳至桐庐这一段山川形胜的总的评价,更是作者衷心赞美之情的真实流露,一个“绝”字确实把富春江秀丽的景色赞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话,是在写景的基础上所作的议论。他认为优美的奇山异水,可以移情易性;认为在百态千姿、雄奇峻拔的群峰面前,甚至连一心要攀龙附骥、飞黄腾达、平地青云的“鸢飞戾天者”,也会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使自己心地纯正;认为在恬静幽深、景色宜人的山谷中,甚至连热衷于做筹划、治理工作的达官贵人、“经纶世务者”,也会乐而忘返。乍一读来,作者似乎在极力夸大“奇山异水”的作用,似乎“奇山异水”宛如一副灵丹妙药,可以医治“利禄病”、“仕宦病”等,可以使世人既不热衷于利禄功名,又不留恋官场生活,其实这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真意却是抒发自己因仕途坎坷、横遭迫害而产生的郁抑不平和冀图归隐的情绪。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使之情景相生,情景交融,凡大手笔均是如此,吴均也正是如此。 2、“骈体文”的有关知识: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3、重点语句的理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说: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绕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儿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物,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表现了作者不愿追名逐利,希望回归自然的愿望。
4、怎样理解“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是由景生情、因情而明志的写法,即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5、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何深意?
最后四句很像电影中一个“淡出”的镜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犹言明中有暗;“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犹言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其实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却是难比拟的。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全文,余味无穷。
6、熟读课文,概括每一段主要内容。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段分写异水之“异”。 第三段分写奇山之“奇”。
7、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找出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提示: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8、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9、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⑴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⑵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10、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
“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
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