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十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1.1目的
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成此换热设备污垢的实验装置所需检测参数的检测。
1.2污垢的研究
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十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2.1污垢的形成和现状
近10年来,基于污垢形成机理认识的逐步深入,污垢的预测和模拟都取得了明显进展。然而换热设备污垢形成的影响因素众多,是在动量、能量、质量传递以及生物活动同时存在的多相、多组分流动过程中进行的,其理论基础除传热传质学外,还涉及到化学动力学、流体力学、胶体化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微生物学、非线性科学以及表面科学等相关学科,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高度复杂问题,因而对其机理的清晰理解和准确把握仍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在20世纪80年代中Epstein曾以矩阵形式对污垢形成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作了形象的概括,指出了发展趋势;Pinhero则比较了当时已有的各预测模型,
- 1 -
找出其共同点,为建立一个通用模型做了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而且,Melo也对这期间的进展做了出色的概括和评述。虽然已取得的成就令人欣慰,但现离预期目标仍然相当遥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寻求对污垢形成机理的理解,定量预测污垢增长率,为换热设备的设计者和运行人员提供一个可信而适用的预测模型的努力仍然历艰而弥坚,涌现出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
污垢形成的五个阶段(起始,输运,附着,老化,剥蚀)中,输运、附着、剥蚀相对研究得比较深入。
单类污垢简单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腐蚀污垢与混合污垢、析晶污垢、颗粒污垢、化学反应污垢、生物污垢、凝固污垢等。
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期以来的能源危机,伴随着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污垢研究一直没能得到足够关注”的状况开始有所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污垢研究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借助国际合作研究的良好氛围,在预测、监测和对策三个发展方向上都蓬勃开展起来。
- 2 -
第2章 污垢的监测
2.1 监测方法
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性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和化学法。
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简单介绍污垢监测的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2.1.1监测原理
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
Rf?
mf?f?f?1?f?f (1)
壁 污垢沉积层 壁 Tb1 R2c Ts1 R1c Rw Tb2 Ts2 (a)洁净 Tb1 Ts1 Rf2 Ts2 Rw R1f Rf1 R2f Tb2 Q A(b)污染
图2.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 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
- 3 -
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2.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Uc?R1c?Rw?R2c (2)
图2.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Uf?R1f?Rf1?Rw?Rf2?R2f (3)
如果假定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不大,则可认为R1c?R1f,R2c?R2f。于是从式(3)减去式(2)得:
Rf1?Rf2?11 (4) ?UfUc式(4)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
1/Uc?R1c?Rw?R2c?(Ts1,c?Tb)/q (5) 1/Uf?R1c?Rw?Rf?R2f?(Ts1,f?Tb)/q (6)
若在结垢过程中,q、Tb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R2c?R2f,则两式相减有:
Rf?(Ts1,f?Ts1,c)/q (7)
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式中:
mf——单位面积上污垢沉积质量
?f——污垢沉积厚度 ?f——污垢的导热系数
Rf——污垢热阻
R1c——结垢前管外介质与管壁的对流换热热阻
Rw——管壁的导热热阻
R2c——结垢前管壁与管内介质的对流换热热阻
1/Uc——结垢前总的传热热阻
1/Uf——结垢后总的传热热阻
R1f——结垢后管外介质与管壁外污垢的对流换热热阻
Rf1——结垢后管壁外污垢的导热热阻
- 4 -
Rf2——结垢后管壁内污垢的导热热阻
R2f——结垢后管壁内污垢与管内介质的对流换热热阻
Ts1,c——结垢前外管壁温度 Ts1,f——仅管内结垢后外管壁温度 Tb——结垢前后管内表面温度
q——热流密度:单位面积的截面内单位时间通过的热量
2.1.2 监测装置
如图2.2所示的实验装置是东北电力大学节能与测控研究中心杨善让教授课题组基于测量新技术—软测量技术开发的多功能实验装置。
图2.2多功能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外形图
补水箱 模拟换热器 监控系统 集水槽
本实验装置的模拟换热器是由恒温水浴作为热源加热实验管段(约2m),水浴温度由温控器、电加热管以及保温箱体构成。水浴中平行放置两实验管,独自拥有补水箱和集水箱,构成两套独立的实验系统。可以做平行样实验和对比实验。为获取水处理药剂的效果、强化换热管的污垢特性、污垢状态下强化管的换热效果等等,管内流体一般为人工配制的易结垢的高硬度水或是含有固体微粒等致垢物质。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