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试题(卷)
03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的写T、错的写F,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共10分,每小题1分)
1 F 2 T 3 F 4 F 5 F 6 F 7 F 8 T 9 T 10 F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下面表格中。共30分,每小题2分)
1 A 11 C 2 A 12 A 3 B 13 C 4 C 14 E 5 A 15 C 6 D 7 A 8 D 9 C 10 B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资本的贴现率,它可以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
2.消费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倾向,用公式表示:C=C(Y)。 3.货币创造乘数:指货币供给量(M:通货与活期存款总额)对基础货币(H: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变动的比率。公式:M/H=(rc+1)/rc+rd+re)(rc:现金—存款比率,rd:法定准备率,re:超额准备率)。 4.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5.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S=△S/△Y。
四、计算题(共30分)
1、已知某国在某年度的有关国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如下: 政府购买 200 政府转移支付 储蓄 资本折旧 净出口 个人所得税 净投资 公司所得税 个人消费支出 公司未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金 企业间接税 12 25 50 0.15 80 125 50 500 100 130 75 根据以上数字,计算: (1)国内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
解:
(1)GDP=C+I+G+NX=500+(125+50)+200+0.15=875.15 (2)NDP=GDP-折旧=875.15-50=825.15
(3)NI=NDP-企业间接税=825.15-75=750.15
(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750.15-100-50-130+12=482.15
(5)DPI=PI-个人所得税=482.15-80=402.15
3、已知某国的投资函数为I=300-100r,消费函数为C=200+0.2Y,货币需求为L=0.4Y-50r,该国的货币供给量M=250亿元,价格总水平P=1。 (1)写出IS和LM曲线方程并画出相应曲线; (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10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解:
(1)IS曲线:300-100r=-200+0.2Y LM曲线:0.4Y-50r=250 (2)求解:300-100r=-200+0.2Y 0.4Y-50r=250
得到:Y=1000 ; r=3 (3)C=100,则IS-LM方程为 100+300-100r=-200+0.2Y 0.4Y-50r=250
解得:Y=1100,因此,国民收入增加100
3. 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800,贸易赤字是100。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
(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
(亿美元)
门的储蓄,则为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
五、简答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7分,共15分)
1.现有的以GDP为核心的核算方法有何缺陷?应如何予以弥补?
答:.现有以GDP为核心的核算方法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2)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3)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5)它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因此,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引入一个绿色GDP的概念。 2、请联系现实,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有哪些?
答: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已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要同时实现这四大目标是不可能的。我国的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包括货币对内币值稳定(即国内物价稳定)和对外币值稳定(即汇率稳定)两个方面。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金率以及道义的劝告等措施。如我国应用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一个实例,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开始面向商业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具有无风险、期限短、流动性高的特点,来调控货币发行量和利率,来调控宏观经济。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试卷03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