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产业经济学案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年春运铁路客票价格浮动范围,扩大到上海、北京、成都、郑州、济南、柳州、广州7个铁路局乘车旅客。

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的作用,加上其他措施,当年春运铁路客流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在60天的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7亿人次,比1994年减少1539万人次;其中发送直通旅客3400万人次,减少116万人次。旅客滞留现象有所缓解。春运期间铁路部分旅客列车票价上浮,是改善旅行环境、保证旅客安全的有力措施。

票价浮动依据之三:票价浮动是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市场供求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批准铁路部分旅客列车实施春运票价上浮,是“为了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近年来,铁路春运通过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客运高峰时期的旅客需求,起到了“削峰平谷”的作用。 I

由于我国人口多,春节集中返乡、节假日集中外出的客流密集,常常在短短的几天内形成客流高峰,尽管铁路采取很多措施,铁路运输能力总是有限的,还是满足春运、“五一”、“十一”等特殊期间的需求。2001年,铁路图定日均客运能力为255万,直通旅客图定日均能力为77.6万,与春运实际客流量相比,全路日均运能缺口62.1万,直通日均运能缺口23.6万。为此,铁路必须加开大量临时客车。但是,加开临时旅客列车要有机车、客车和人员,而设备、人员的储备是有限的;同时,加开临时旅客列车还必须占用线路,而中国铁路客车货车在同一条铁路线上运行,增开旅客列车必须少开货物列车,即便如此,线路通过能力也是有限的。遇到这种集中性的客流高峰,当铁路无法再增加供给的时候,也许只有借助价格工具来迫使旅客分流了。

实践证明,运用价格机制调节旅客需求,是可以收到效果的。1989年9月,铁路客运票价平均上调112.79%,当年客运量比1988年下降7.2%,1990年又比1989年下降15.9%。1995年10月1日,铁路客运基本票价平均调价幅度为55.4%。调价后3个月,客运量同比下降12%。客运票价上调对春运来说也是颇有成效的。2001年春运票价尚未上浮的1月上旬10天中,全路日均发送旅客26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春运开始后的节前15天,全路共发送旅客4698万人次,同比增幅仅为1.9%,这说明一部分旅客提前出行了。节后25天,全路客流同比减少2.6%,而春运结束后10天内,全路客流同比上升了6.8%,说明部分旅客推迟到春运后出行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票价不上浮,日发送旅客分别达到268.9万人、208.7万人次和202.1万人次,为近七年之最,出现了高峰逐步平缓,低谷开始上升的趋势。铁路实行春运客票浮动价后,也促进了旅客向其他运输方式的分流。2001年春运与上年同期相比,铁路旅客发送量下降了1%,而航空增长1%,公路增长5.1%。这说明铁路春运客票上浮后,改善了各种运输方式比价不合理的状况,使得全社会的运输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票价浮动依据之四:票价上浮幅度考虑了广大旅客的消费习惯和支付能力。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为343.4元,1999年上升到585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78年为133.6元,1999年上升到2210.3元;而铁路客票硬座人公里基本票价,1978年是0.01755元,199年是0.05861元。铁路客运票价上调幅度,低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幅度。同期运输行业相比,铁路客票的价格相对较低。春运期间各种运输都竞相提价,相比之下,铁路还是最便宜的。2001年12月8日广东省春运公路客运价格听证会上,多名消费者代表发言认为,由于公路票价上浮幅度高,铁路票价上浮幅度相对

低,导致大量旅客不走公路而拥向铁路。尽管这样,铁路方面确定铁路票价上浮幅度时,既考虑价格弹性系数,考虑公铁比价关系,还要照顾多数外地务工人员的消费习惯、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顾及社会稳定因素。最后方案选择20%至30%的上浮幅度,参照了已经实行并被社会接受的做法。他们认为这样比较稳妥,客观上能够发挥一定的客流调节作用,也能够得到广大旅客理解。

(2)消费者对铁路客运提价的疑义

2001年初曾以“状告铁道部春运涨价”而名闻一时的乔占祥律师向听证会提出了四个问题:一是本次听证会是《听证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计委召开的第一个听证会,也是铁道部三次实施春运涨价以后的第一次听证会,应该对涨价得失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算。据粗略估算,每年由于涨价因素,铁路方面会多收数亿元,这样一笔巨额收入用在了何处?而且涨价对国家价格总水平、对旅游等其他经济部门以及对居民消费造成了什么影响?是有益还是有弊?二是调价应该考虑旅客承受力。近日广东客运票价调整听证会上消费者代表的一项调查表明,一个民工春运期间用于往返交通的费用是他的两个月的工资收入。可见,调价不能以人们“买得起车票,坐得起车”为由随意进行,最好是像用“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评判人们生活水平高低一样,考核一下旅行支出占人们收入的比重;第三,涨价应该有科学的理论根据和模式,是否可以借鉴“英国公用事业实行最高限价”的做法,使价格在最高限价以下浮动,且幅度与通货膨胀率及劳动生产率相关;第四,铁道部提供的调价方案多达153页,还不包括审计报告,如此浩繁的信息,参加听证会的代表是否像是在看天书?能否弄得明白?应注意其提供信息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乔占祥的这四个问题道出了消费者的心声。中国消费者重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传统习惯,而且像春节、“五一”、“十一”是一种法定假日,消费者没有选择何时休假的主动权等因素,中国的公路网也欠发达,民航票价十分高昂,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之间的替代关系十分有限。仅仅利用火车票涨价很难起到对旅客的分流作用。尤其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团圆节,此时票价上浮,无疑是等于向数亿计旅客狠“宰”一刀,而中饱铁路的私囊。此外,据许多消费者反映,春运期间票价上涨的同时,服务质量反而下降,从而损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也未给消费者以应有的补偿。

5. 听证会结论

听证代表对申请方案和有关说明材料的意见主要是:

(1)为从根本上缓解运能与运量的矛盾,铁道部和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增加运力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也为旅游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不要把价格上浮作为缓解供求矛盾的主要措施。

(2)对具体执行方案,部分消费者代表不赞成春运期间对硬座票价实行上浮。也有代表建议春运票价上浮要充分考虑乘坐长途、特长途(新疆到各地)列车的消费者利益;要考虑中低收入旅客,特别是外出务工农民的承受能力;要体现人文关怀,价格上浮幅度不宜过大。还有代表对周末客流高峰实行票价上浮等提出了不同看法。

(3)一些代表提出应对铁路客运基价进行适当调整,认为基价调整合理后,才能充分地发挥政府指导价作用,也有利于不同消费层次旅客的公平负担。

(4)铁路运输企业应加强管理,努力降低成本,并改进服务。尽管近年来铁路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铁路客运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部分消费者代表对春运期间服务质量下降意见很大,希望铁道

部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5)经营者代表根据自身企业经营情况和历年客流变化规律,以较翔实的数据,阐述了春运、暑运和“五一”、“十一”期间对部分旅客列车票价实行上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春运期间铁路职工爱岗、敬业、奉献的典型事例。

( 6)专家学者代表从深层次上分析了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意见存在分歧的原因,认为这是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城乡差别所造成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要加快改革,推动城镇化进程,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建议国家计委从更宏观的角度总体上解决铁路运输部分区域、时段的供求矛盾问题。

(7)从此次提交听证会讨论的一些数据、材料内容看,基础工作仍有待加强。

(8)与会代表一致肯定了价格听证制度对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及提高政府定价科学性的积极意义。

6. 铁路客运提价听证会的意义

在计划经济时代,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由政府确定。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商品和服务价格。但是,一些垄断行业的价格,仅靠管理部门的一纸“红头文件”便开始执行,消费者、经营者没有多少参与决策的权利。铁路价格听证会第一次在全国性的价格决策中,引入了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让利益相关的人参与价格决策,让价格决策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化和规范化。

尽管这次价格听证会没有改变铁路最后的提价方案,但这是我国已经举办过的600多次不同类型的听证会中涉及范围最广、最为全国所瞩目的一次。它把利益相关人引入政府的价格决策程序,让群众“知情参与”,体现了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化和规范化。通过这次听证会的召开,不仅涉及到票价调整问题,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了铁路产业发展许多深层次的重大问题,引起人们长期的思考,对促进铁路产业的发展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自然垄断行业一般都要受相关政府部门直接管制,带有一定公益性,它们的价格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制定,而且一旦定下来就具有一定刚性,不容易改变。铁路提价采取听证会的方式来公开征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给消费者以“知情权”,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次听证会也给其他的行业垄断定价进行听证开了一个先河,比如说,与人们密切的学费、自来水费、电费、出租车费、邮政和电信等一系列涉及到自然垄断性的行业带来了示范效应。

案例讨论:

1. 你觉得铁路客运提价合理吗?为什么?

2.铁路价格听证会有作用吗?你觉得解决铁路问题的最有成效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3. 我国电信行业实现了分拆,引入了竞争机制,可以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方法。你认为铁路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案例8

案例名称: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案例适用:产业关联

案例来源:改编自王岳平“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

案例内容:

产业结构变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是深刻揭示产业结构变动内在机理的重要方法。分析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关联的变化对产出结构产生的影响,一般可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最终需求诱发系数和生产的最终需求诱发依赖度等指标来描述。

从经济意义上看,投入产出逆矩阵系数的列合计,反映了该部门对所有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与拉动的绝对水平,也就是表示当某一部门增加单位最终需求时,通过直接和间接关联对各部门所要求的生产量,可称之为影响力程度。而影响力系数,是指各部门对所有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的相对水平,它是通过各列和的总计除以部门个数所得到的平均值与各部门列和的比率。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与影响力系数相近的另一个指标,就是感应度系数,它是指当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供应量。感应系数涵盖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感应系数越大,表示该部门受到其他部门需求的影响越大。

各项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额,是指满足一定量的最终需求时通过直接与间接消耗而对某部门所需的总产出额。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系数,则表示增加某项单位最终需求所诱发的部门生产额,也就是对不同部门的波及程度。生产诱发系数越大,它的生产波及效果也越大;各部门生产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是指某项最终需求对某部门的诱发额与该部门总产值的比率,它反映了各类最终需求对某部门增加值的需求贡献,也就是说,某一部门的增加值的实现有多少是通过满足消费需求来实现,又有多少是通过满足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来实现的。

按照影响力与感应度、最终需求诱发系数以及各部门生产对各类需求依存度的计算公式,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投入产出表199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1987年》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三个表格。

表1 1995年影响力与感应度及其变化 1995年影响力与感应程度系数 产 业 化 影响程度 影响力系数 感应程度 感应度系数 农业 1.95 0.73 4.87 1.81 影响力系数 感1987-1995年变应度系数 0.00 8 ?0.2煤炭采选业 2.27 0.84 2.15 0.80 1 ?0.07 0.08 ?0.2?0.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10 0.78 2.57 0.95 7 金属矿采选业 2.65 0.98 1.77 0.66 0.06 3 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业 2.45 2.44 0.91 0.91 1.83 2.40 0.68 0.89 4 纺织业 3.29 1.22 4.72 1.75 0.02 6 缝纫及皮革制品业 3.37 1.25 1.52 0.57 0.05 5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3.00 1.12 1.60 0.59 3 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3.12 1.16 2.75 1.02 0.04 0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2.27 0.84 2.79 1.04 0.02 5 石油加工业 2.60 0.97 2.59 0.96 0.11 4 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 3.07 1.14 1.18 0.44 3 化学工业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09 2.79 2.99 1.15 1.04 1.11 7.66 3.08 6.35 2.85 1.15 2.36 3 金属制品业 机械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17 3.09 3.26 1.18 1.15 1.21 2.44 4.23 2.94 0.91 1.57 1.09 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19 1.19 2.89 1.07 2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3.15 1.17 2.48 0.92 1 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造业 2.94 1.09 1.42 0.53 0.03 8 机械设备修理业 2.98 1.11 1.39 0.52 1 其他工业 3.10 1.15 1.27 0.47 2 建筑业 2.97 1.11 1.21 0.45 9 货运邮电业 2.15 0.80 3.28 1.22 1 商业 2.04 0.76 5.79 2.15 ?0.00.56 ?0.00.28 ?0.0?0.00 0.00 ?0.2?0.00.05 ?0.12 ?0.0?0.0?0.00.12 0.01 0.00 ?0.00.04 0.02 0.18 0.03 0.01 ?0.0?0.00 0.23 0.19 0.13 ?0.1?0.0?0.0?0.08 ?0.1?0.0?0.00.11 ?0.14 ?0.00.03 ?0.0?0.0

产业经济学案例

年春运铁路客票价格浮动范围,扩大到上海、北京、成都、郑州、济南、柳州、广州7个铁路局乘车旅客。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的作用,加上其他措施,当年春运铁路客流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在60天的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7亿人次,比1994年减少1539万人次;其中发送直通旅客3400万人次,减少116万人次。旅客滞留现象有所缓解。春运期间铁路部分旅客列车票价上浮,是改善旅行环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rbol16ozy38gut0yjp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