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2.写法指点
(1)抓住两种事物的相似点。
(2)认真思考,处理好两种事物的关系。 3.迁移应用
请恰当地运用“类比”的写作方法,写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 砖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同时它又有坚硬的质地,宁折不弯。一块普普通通的砖是要从软泥巴脱成胚、晒干,再经过烈火烧制才能变坚硬。由此而想,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砖一样?为人处世应方方正正、奉公守法、个性鲜明,既要有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铸就的坚强意志和不屈气节,又要有过硬的本领。一块砖的作用并不大,但却是组成宏伟建筑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材料;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旦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就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
[佳作·领悟] (教师用书独具)
边官柳宗元 王茂长
广西柳州市的“柳侯公园”内有“柳宗元衣冠墓”,这一景观,把我带到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这一年,唐宪宗将柳宗元谪为柳州刺史。身处逆境的柳宗元,四年之内,在柳州做了大量工作,解放奴婢,禁止巫术,兴办学堂,垦荒打井,推广医方,栽植树株,种植草药,修建船只。我惊讶地发现,这位四十多岁的朝廷命官,竟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实干家。他教沙塘人栽种柚子树,他给柳江人打水井,他帮瑶山人觅草药。至今文艺界传承着他的书法艺术,文学界借鉴着他的文学造诣,医学界验证着他的神奇发现,他有资格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辉煌席位。
他出身官宦门第,然而凭着他的谦逊好学、聪明才智,二十一岁即考上了进士,置身于治国安邦的实践场上。在坎坷的仕途上,视贬谪为动力,视坎坷为财富,视边疆开发、治理为己任,把百姓的脱贫致富视为目标,把国家的安定团结视为目的。正因为如此,他不留恋京城内地,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走在崎岖的道路上。他丝毫不觉得是被贬、被罚而来的,他丝毫不垂头丧气,没有消极怠慢的表现。事实上,朝廷和官府的说客们,在动员他赴任边境时,也决不讲他是被贬而去的。柳宗元顾不得这么多,对此也无所谓。
不管是湖南的邵州、永州,还是广西的柳州,都是需要自己大显神通的地方,愈僻远、凄凉、冷落,愈是他高兴去的地方,他要把被遗忘的角落催醒激活,因那里百姓更苦,治安更差,边境的江山更要稳定,更要发展。正如他把湖南永州的清秀明澈的冉溪定为“愚溪”一样,把自己当
- 11 -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为“愚人”,心甘情愿地置身贫境,这对他是解脱,是安慰,是幸福。
他如一只忙碌的蜜蜂,在短暂的时间内,做了许多兴利除害的事情。在柳州的那几年,他竟创作了那么多优秀的散文和书法艺术佳作,超负荷地做出了那么多令人敬佩的业绩。毫无疑问,正是恶劣的环境、动乱的社会、腐败的朝政,才把为数不多的清官廉吏凸现出来,才成全和造就了一代文豪巨匠和艺术大师。
柳侯公逝世后,他的灵柩是由他的朋友河东人氏裴居行悄悄由广西跋涉数月、行程数千里运回山西运城的,安葬费用是由他的朋友解囊支付的,这与利用公款、耗费巨资、惊天动地的大操大办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名声赫赫,他的廉政闻名天下,沿途的匪盗歹人竟无一人去阻劫。柳侯公的匆匆离去使柳州百姓震惊无比,他们含着热泪,从四面八方赶来,捧着他遗下的衣服、帽子,自发地像悼念亲人那样,为他举行了衣冠安葬仪式。
我默默站在“柳宗元衣冠墓”前,脑海中浮现出他做人当官的理念,浮现出柳宗元在南疆身先士卒,亲自动手惩贪官、治邪恶,栽树打井,行医垦荒等催人泪下的画卷。我似乎看到他给韦中立谈论做人为师的场景,仿佛听见他给好友韩愈阐明当官做事的原则、标准和申述如何选用人才和治国安邦的高见。
我静静地听着,慢慢地两眼湿润了,眼前竟出现当年柳州一方的黎民百姓面对失去亲人“愚人”的悲壮场面。
点评:柳宗元是一个执着的人,他性格中刚直、固执的成分很重,在被贬之后,身处逆境的他在柳州做了大量工作,文艺界、文学界、医学界等都有对他的崇高赞誉,他把自己当为“愚人”,心甘情愿地置身贫境,最终,他赢得了百姓,他的名声赫赫,他的廉政闻名天下,不愧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实干家。
1.悟行文中的正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的,就是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文章从正面描写了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为百姓服务的大量事迹,充分表现了他的勤政爱民思想。
- 12 -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悟行文中的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指的是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对象。文章从侧面对柳宗元进行了刻画,如文中 “安葬费用是由他的朋友解囊支付的”“沿途的匪盗歹人竟无一人去阻劫”等侧面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对丰富柳宗元的形象达到了以此显彼的艺术效果。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