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实验
1.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解析】
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根据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所以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在调整pH值后,加入酶,即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故选C。 2.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 步骤 基本过程 加入2%过氧化氢溶液 试管A 试管B 1 3mL 3mL 试卷第1页,总27页
2 3 4
加入马铃薯匀浆 加入二氧化锰 检测 少许 - - 少许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 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 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 【答案】D 【解析】
实验中的可改变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A选项正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作为判断反应速率的指标,B选项正确;该实验通过比较酶的催化速率和二氧化锰的催化速率来验证酶的高效性,C选项正确;鸡肝匀浆和马铃薯匀浆中均含有过氧化氢酶,均可用作过氧化氢酶的性质的探究实验,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
3.已知施加药物A能使蔗糖酶的活性丧失;施加药物B后蔗糖酶活性不变,但蔗糖和蔗糖酶结合的机会减少。如图为蔗糖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温度、PH均适宜)产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其中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试卷第2页,总27页
A.甲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适当提高了温度 B.丙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使用药物A处理 C.在t1时间之后甲组蔗糖酶的活性高于乙组和丙组 D.在t1时间之后丙组中蔗糖酶和蔗糖作用机会不变 【答案】B 【解析】
甲、乙、丙可能开始均用B处理,甲组原本就是最适温度,若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达到平衡点的时间会延长而不是缩短,A错误;丙组开始用药物B处理,t1后产物浓度不变,可能是药物A处理导致酶失活,B正确;t1后,丙组酶失活,甲乙组酶活性不变,故甲乙组酶活性高于丙组,C错误;t1后,蔗糖酶失活,酶与底物不能结合,D错误。故选B。
4.不同的变量设置可用于验证酶的不同特性,相关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特性验证实验对应的组合选择或变量设置中,错误的是( ) A.酶的催化性:1、2号对照
B.酶的专一性:1、2、3号对照
试卷第3页,总27页
专题04 酶的实验-备战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重难点题型专项突破(解析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