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砂漏斗和抽滤操作
玻璃砂漏斗和抽滤操作
关于玻璃砂漏斗
教材中出现了玻璃砂漏斗的使用,特别是G6玻璃砂漏斗,一方面学生很难理解玻璃砂漏斗(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另一方面很难理解为什么要用抽滤的方法?为什么要用盐酸浸泡?
其实,这都是和材质有关,和孔径小有关,同时也和过滤的目的不同,浸泡液会不一样。由于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是滤除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所以用G6玻璃砂漏斗,浸泡液用盐酸即可。
玻璃砂漏斗的砂芯滤板是由烧结玻璃料制成的,可以过滤酸液和用酸类处理,也叫耐酸漏斗。
根据其孔径大小,分成G1到G6六种规格。 1.规格及用途
G1 20-30um 滤除粗沉淀及胶状沉淀物 G2 10-15um 滤除粗沉淀及气体洗涤 G3 4.5-9um 滤除细沉淀,过滤水银 G4 3-4um 滤除细沉淀或极细沉淀物 G5 1.5-2.5um 滤除体积较大的杆状细菌和酵母 G6 <1.5um 滤除1.5-0.6um的病菌
2.使用处理方法
(1)新购置的滤过仪器使用前需用酸溶液进行抽滤,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烘干后使用。
对于除菌滤器,使用前需高压灭菌,使用后应用洗涤液进行抽滤,然后放入洗涤液中浸泡48小时,取出用蒸馏水冲洗抽滤烘干保存。在烘干过程中,切勿中途开烘箱,要待烘箱降至室温后再打开烘箱取出,以防炸裂。
(2)滤器使用后需进行洗涤处理,以免因沉淀物堵塞而影响过滤功效。
3.注意事项
(1)使用时注意滤板两面的正负压力差不得大于9.8×10 帕。 (2)滤器在加热或冷却时应注意缓慢进行。
-4
(3)玻璃滤器在使用时不宜过滤氢氟酸、热浓磷酸、热或冷的浓碱液。
4.常见沉淀物洗涤液参照
(1)脂肪 :四氯化碳或适当的有机溶剂
(2)有机物质:混有重铬酸盐的温热浓硫酸或含有少量硝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浓硫酸,浸泡过夜
(3)蛋白质、粘液和葡萄糖:盐酸、热氨水或热硫酸和硝酸混合液。
(4)G5-G6号砂芯漏斗使用后滤板上附有细菌时,先用硫酸-硝酸-水混合溶液抽滤1-2次,再在此混合溶液中浸泡48小时,用水和蒸馏水冲净后干燥保存。
玻璃砂漏斗
关于抽滤的问题
选修1教材中第21页,G6玻璃砂漏斗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抽滤”,即用完实验后,浸泡在1mol/L的HCl中浸泡,并抽滤去酸,再用蒸馏水洗至洗出液至中性,干燥后保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实也问到了“抽滤”,我也通过视频和图片给学生简单介绍了这个过程,因为当时我在大学学习时,化学实验经常会做到这样的操作过程。当然,选考化学的学生也了解抽滤操作。
抽滤装置图
一、什么是抽滤?
利用抽气泵使抽滤瓶中的压强降低,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装置:布式漏斗(G6玻璃砂漏斗),抽滤瓶,胶管,抽气泵,滤纸。
二、抽滤操作过程
1.安装仪器,检查布氏漏斗与抽滤瓶之间连接是否紧密,抽气泵连接口是否漏气;抽滤瓶上配一单孔塞,布氏漏斗安装在塞孔内。漏斗管下端的斜面朝向抽气嘴。但不可靠得太近,以免使滤液从抽气嘴抽走。
2.修剪滤纸,使其略小于布式漏斗,但要把所有的孔都复盖住,并滴加蒸馏水使滤纸与漏斗连接紧密;往滤纸上加少量水或溶剂,轻轻开启水龙头,吸去抽滤瓶中部分空气,以使滤纸紧贴于漏斗底上,免得在过滤进有固体从滤纸边沿进入滤液中。
3.打开抽气泵开关,开始抽滤在抽滤过程中,当漏斗里的固体层出现裂纹时,应用玻璃塞之类的东西将其压紧,堵塞裂纹。如不压紧也会降低抽滤效率 ;若固体需要洗涤时,可将少量溶剂洒到固体上,静置片刻,再将其抽干。
4.从漏斗中取出固体时,应将漏斗从抽滤瓶上取下,左手握漏斗管,倒转,用右手“拍击”左手,使固体连同滤纸一起落入洁净的纸片或表面皿上。揭去滤纸,再对固体做干燥处理。溶液应从抽滤瓶上口倒出。
注:停止抽滤时先旋开安全瓶上的旋塞恢复常压然后关闭抽气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