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态环境的保护
题组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利用太阳能制氢 C.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B.关停小火电企业 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中CO2的来源与控制CO2排放的措施。利用太阳能制氢不产生CO2;小火电企业能产生大量的CO2,关停小火电企业可以减少CO2的排放;火力发电主要通过燃烧煤炭的方式,这个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CO2,所以举行“地球一个时”熄灯活动会减少CO2的产生;煤液化技术过程中也能产生大量的CO2,故不会减少CO2的排放。
答案:D
2.运用转基因技术培养的单细胞“工程硅藻”,可把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脂质形式储存起来。科学家计划在海水中大量培养“人工硅藻”,捕捞后从中提炼“生物柴油”。与矿物柴油相比,使用这种“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可再生 ②不显著增加碳排放 ③不排放含硫废气 ④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由“工程硅藻”提炼的“生物柴油”具有以下特点:①工程硅藻具繁殖能力可再生;②由于硅藻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CO2,故不会显著增加碳排放;③生物柴油含硫量低,故不排放含硫废气。
答案:A
3.(2012年高考天津卷)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
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________(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解析:本题以河流污染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元素是组成磷脂分子的必需元素,也是组成ADP和ATP的必需元素,细胞通过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二者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DP+Pi+能量
酶1
酶2
ATP。(2)由图示信息知,由于P1和P2采样点环境条件不
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其结果是浮游植物种类差别明显。(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较P1采样点的低,其可能的原因有: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浮游动物的天敌数量较多,水体污染严重等。P2采样点无机磷浓度高,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严重,水体溶解氧较低。(4)生物群落中的氮元素可通过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沿食物链流动,同时每一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氮元素也会随排泄物或遗体等流向分解者。
答案:(1)磷脂 ADP+Pi+能量(4)
酶1
酶2
ATP (2)自然选择 (3)B
题组二、生物多样性问题
4.(2014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人造林物种较为单一,因此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人和其他物种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它们的存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清除杂草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并不矛盾。
答案:B
5.(2012年高考江苏卷改编)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故A正确;小种群不利于对基因的保存,也就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故B错;新物种产生需要较长时间,故C正确;人类不恰当地活动,如过度放牧、乱捕滥猎等会超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故D正确。
答案:B
6.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下表显示中华绒螯蟹某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的中华绒螯蟹之间表现出( )
群体间 某基因片段差异率 A.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境多样性
群体1与群体2 15.1% 群体2与群体3 16.2% B.物种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群体1与群体3 15.3%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表中所列中华绒螯蟹之间基因片段的差异,本质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属于遗传多样性。
答案:D
一、选择题
1.(2015年银川质检)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C.温室效应加剧
B.火山爆发 D.湿地内物种减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牧童经济”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
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
答案:B
2.(2015年惠州模拟)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解析: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使能量循环利用,A项错误;微生物能分解垃圾,降低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C项正确;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废物资源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
答案:A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答案:B
4.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
A.人类排放的废物增加
B.能量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解析:环境污染的形成是由于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生物圈作为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样具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使生物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吸收等,其中以后者为主。生物圈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三级结构是物质循环的闭合回路。当废物释放量超过净化能力时,使物质循环的回路部分阻断,而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D
5.A、B两个湖泊原来的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湖光合作用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 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 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D.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比较A、B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曲线,可以看出受到污染的湖是A湖;A湖和B湖中的植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而动物的分层现象则由食物、栖息场所等导致;由于污染,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但这不能影响能量传递效率;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没有植物分布,因此这部分区域主要分布的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D
6.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