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夹持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机械手夹持器设计
(1)应具有适当的夹紧力和驱动力; (2)手指应具有一定的开闭范围; (3)应保证工件在手指内的夹持精度; (4)要求结构紧凑,重量轻,效率高; (5)应考虑通用性和特殊要求。 设计参数及要求
(1)采用手指式夹持器,执行动作为抓紧—放松;
(2)所要抓紧的工件直径为80mm 放松时的两抓的最大距离为110-120mm/s , 1s抓紧,夹持速度20mm/s;
(3)工件的材质为5kg,材质为45#钢; (4)夹持器有足够的夹持力;
(5)夹持器靠法兰联接在手臂上。由液压缸提供动力。 2.2夹持器结构设计 2.2.1夹紧装置设计. 2.2.1.1夹紧力计算
手指加在工件上的夹紧力是设计手部的主要依据,必须对其大小、方向、作用点进行分析、计算。一般来说,加紧力必须克服工件的重力所产生的静载荷(惯性力或惯性力矩)以使工件保持可靠的加紧状态。
手指对工件的夹紧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FN?K1K2K3G式中:
2-1
K1—安全系数,由机械手的工艺及设计要求确定,通常取1.2——2.0,取1.5; K2—工件情况系数,主要考虑惯性力的影响, 计算最大加速度,得出工作情况
系数K2, K2?1?绝对值(m/s);
a0.02/1?1??1.002,a为机器人搬运工件过程的加速度或减速度的g9.8
K3—方位系数,根据手指与工件形状以及手指与工件位置不同进行选定,
手指与工件位置:手指水平放置 工件垂直放置; 手指与工件形状:V型指端夹持圆柱型工件,
K3?0.5sin?,f为摩擦系数,?为V型手指半角,此处粗略计算K3?4,如图2.1 f
图2.1
G—被抓取工件的重量
求得夹紧力
FN ,
FN?K1K2K3Mg?1.5?1.002?4?3?9.8?176.75N,取整为177N。
2.2.1.2驱动力力计算
根据驱动力和夹紧力之间的关系式:
FcFN?
2bsina式中:
c—滚子至销轴之间的距离; b—爪至销轴之间的距离;
a—楔块的倾斜角
2FNbsina177?2?86?sin16o??195.15N,可得F?得出F为理论计
c34算值,实际采取的液压缸驱动力F要大于理论计算值,考虑手爪的机械效率?,一般取0.8~0.9,此处取0.88,则:
F'?F'??'195.15?221.762N ,取F?500N 0.882.2.1.3液压缸驱动力计算
设计方案中压缩弹簧使爪牙张开,故为常开式夹紧装置,液压缸为单作用缸,提供推力:
F推=式中 D——活塞直径 d——活塞杆直径 p——驱动压力,
?4D2p
''F推?F',已知液压缸驱动力F,且F?500N?10KN
'F由于?10KN,故选工作压力P=1MPa
据公式计算可得液压缸内径:
4F'4?500D??mm?25.231mm?p3.14?1
根据液压设计手册,见表2.1,圆整后取D=32mm。
表2.1 液压缸的内径系列(JB826-66)(mm)
20 70 110 25 75 125 32 80 130 40 85 140 50 90 160 55 95 180 63 100 200 65 105 250 活塞杆直径 d=0.5D=0.5×40mm=16mm
活塞厚 B=(0.6~1.0)D 取B=0.8d=0.7×32mm=22.4mm,取23mm. 缸筒长度 L≤(20~30)D 取L为123mm
活塞行程,当抓取80mm工件时,即手爪从张开120mm减小到80mm,楔快向前移动大约40mm。取液压缸行程S=40mm。
液压缸流量计算: 放松时流量
Q??4?(D2?d2)?S?
qV1?A2V1?夹紧时流量
qV1?AV11?
?4?(322?162)?20?60?10?6?0.724L/min
?4D2?S???4?322?20?60?10?6?0.965L/min
2.2.1.4选用夹持器液压缸
温州中冶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轻型拉杆液压缸
型号为:MOB-B-32-83-FB,结构简图,外形尺寸及技术参数如下:
表2.2夹持器液压缸技术参数
工作使用温允许最效压力 度范围 大速度 率 传动介缸径 质 常规矿32 物液压mm 油 受压面积(cm) 无杆腔 12.5 有杆腔 8.6 1.45 2速度比 1MPa ?10?~300 m/s 90% ?+80 图2.2 结构简图
图2.3 外形尺寸
2.2.2手爪的夹持误差及分析
机械手能否准确夹持工件,把工件送到指定位置,不仅取决与机械手定位精度(由臂部和腕部等运动部件确定),而且也与手指的夹持误差大小有关。特别是在多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为了适应工件尺寸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避免产生手指夹持的定位误差,需要注意选用合理的手部结构参数,见图2-4,从而使夹持误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在机械加工中,通常情况使手爪的夹持误差不超过?1mm,手部的最终误差取决与手部装置加工精度和控制系统补偿能力。
图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