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及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对重点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理解。首先熟悉作品《骆驼祥子》,了解人物和相关情节,概括作答。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祥子卖了骆驼换钱买了车等。 10.CE
11.一愁羁旅途中,漂泊孤苦,孤独悲凉,从“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孤灯”“一雁”可以看出;二愁背井离乡,欲归不得,思念家乡,从“离心”“乡梦”可以看出;三愁各般愁绪萦绕心头,难以驱散,“剪不断,理还乱”的苦痛之情,从“问”“微吟”“寄”看出。(答到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诗人寻“酒市”,是想“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愁更愁”,“杯酒”哪能化解浓浓思乡之情?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因为“何处可维舟”,诗人没有找到可以靠岸的地方,所以没有买到酒,无法借酒消愁,只能吟唱思乡曲排遣思乡之情。E项表述错误,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孤灯”“一雁”“落叶”“寒流”,景物萧索,衬托离愁。
1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字的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第八句“微吟寄短愁”总括全诗,卒章显志,“短愁”二字包含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 梦”之感。“愁”应是那种萦绕心间,难以驱散、排解的愁情,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却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愁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2.D 13.D
14.(1)过了中午,(他)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2)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氏子很羞愧地告辞了。
15.萧氏子为自己的骄横放纵、没有良好的就餐习惯而羞愧。王安石是一个非常节俭、做事讲究原则的人。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A项“因”意思分别是“于是”和“凭借”;B项“意”意思分别是“料想”和“神情”;C项“方”意思分别是“才”和“正”;D项“去”意思都是“离开”。故选D。
13.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中“之”意思是“结构助词,的”。A项是“代词”;B项用法是“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是“结构助词,的”。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甚:十分;去:离开;食:吃。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萧氏子为自己的骄横放纵、没有良好的就餐习惯而羞愧。由“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可以看出王安石虽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选自不详 参考译文: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亲生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菜肴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已经对王安石没有准备菜肴感到十分不满了。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娇生惯养,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氏子很羞愧地告辞了。 16.(1)经过,经历 (2)河岸 (3)寻找 (4)于是 17.(1)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18.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阅”意思是“经过,经历”。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尔辈:你们;物理:事物的道理;木杮:木片;岂:难道。
18.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文中的主旨句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由此可见:实践出真知。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年代:清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19.①开始学琴 ②辛酸痛苦 ③放弃学琴 ④“感激”或“感谢”(评分说明:每空1分)
2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女俩”比喻成风中飘揺的“两片树叶”,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女俩学琴路途上的艰辛。 21.BD
22.⑴为什么称为“虎妈”:“虎妈”就是那类以打骂方式教肓孩子的妈妈,而“我” 的妈妈在我学琴时也是以打骂的方式对待我。
⑵看法或感悟:这是一道幵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辩证地分析问题。
示例1: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虎妈狼爸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在孩子尚不能完全自觉自主时,父母监护其成长,采取一些方式促进孩子成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时候也确实是有效果的,但是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果使用过激的打骂的教育方式,损害其身心健康,是不可取的。
示例2:“虎妈狼爸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超,但透过表象,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超,“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等浮躁的社会现象,也是促使父母采取极端教育方式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改变“虎妈狼爸现象”,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努力。
示例3:“虎妈狼爸现象”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题,但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一种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自古以来,人们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以此类推,打和骂被父母当成一种理所当然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所以,很多父母采用了这种不当的打骂行为却浑然不知。
示例4: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绝对不可取。因为这类严格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们成长的快乐。 甚至也有酿成过悲剧的事实。因此,要坚决杜绝这种教育方式。
示例5: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可取。中国自古便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在孩子尚不能完全自觉自主时,
父母监护其成长,并促进其成才。这是可取的教育方式,应该肯定和推广。 【解析】
19.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提炼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文段的内容,解答此题要注意文段的事件描述。文章第④段写出了“我”的怯弱,这一心理是针对第③段中爸妈给我买了钢琴,并要我练琴。自文章⑨段起,详细写了到银川十年练琴的艰辛,写了漫长的路程,路途的风沙,冬天的严寒,及寥寥的欢笑。其中“每次回想栓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一句写出了“我”的感受。文章后面部分写因为“我”的手小,所以最终不得不放弃继续学习钢琴。妈妈伤心、失望,此时的我“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文章最后,写因为会钢琴,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展示。“我”深情感谢妈妈的坚持,“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据此分析填空作答即可。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对表现力较强的词语,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这句话把“遇到沙尘暴相拥的母女”比喻为“风中的两片树叶”,这一切发生在求学的路上,表现了母女俩学琴路途上的艰辛。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21.此题考查句意理解分析。本题用选择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扩大了覆盖面,为阅卷的公正客观提供方便。我们应通过分析、比较、斟酌、排除的形式去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B项错误,原文没有“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这一信息;D项错误,“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表述不对,是没有天赋,无奈放弃。
22.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辩证地分析问题,要依据文章内容和自我的阅读感受回答。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虎妈”,再谈对“虎妈”教育方式的看法和观点。“虎妈”指以打骂方式教肓孩子的妈妈,文章中的妈妈也曾打骂孩子,撕掉孩子的琴谱。回答“虎妈”的教育方式的看法时,要进行辩证分析,既要看到这种教育方式的可取之处,有时候也确实是有效果的。但同时要注意分析这种方式的危害,会损害其身心健康。 23.【参考范文】 请假条 尊敬的张老师:
因为昨天晚上回家淋雨感冒,今天不能到校上课,请准假一天。 此致 敬礼
学生:王君
X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请假条的书写能力。请假条属于应用文,一定要准确掌握书写的格式和注意事项。首先顶格写称谓,即向谁请假,注意应加上其职务,以示尊重;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先写明请假事由,再写明请假时间,最后加上请假习惯用语“请批准”、“请予批准”等。请假条内容较少的,不用分段;正文内容结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礼貌用语 (也可省略),一般用“此致”,然后再起一行顶格写“敬礼”。本题要交代清楚请假的原因及时间。 24.我有一个好习惯
我记得肖恩曾经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习惯不是造就你,就是毁灭你!”习惯是什么呢?习惯就是一个不用刻意去做,就会表现出来的动作。一个好习惯,会使你受益匪浅,让你向成功迈进最大的一步 !
我有这么一个好习惯——关上身后的门。可能在普通人看来,这不算是什么好习惯,人人都会。可这确实是个好习惯:如果不过不关上身后的门,那会……是在房内写作业时被屋外的人打扰?还是被小偷盯上?如此看来,关上身后的门是一个好习惯,虽然也是最简单的习惯,但,他却令我受益无穷。做作业时,关上身后的门,使我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致志的写作业;出门时,关上身后的门,是我的家安全而又温馨,从未被小偷光顾…… 当然,不止这些,我习惯关上生命记忆中身后的门。成功是,我欢乐过后会把身后的门关上,重新努力学习,忘记往日的荣誉;受伤了,我伤心过后也会把身后的门关上,重新振作,忘记昔日的泪水!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当知道成绩的那一刻,我伤心得几乎忘了哭泣,反应过来时,已是泪流满面,慢慢的,我的眼泪差不多都流干了,就开始反省,反省哪里做得不够,反省为什么做错题,反省有什么没学好。这件事过后,好习惯有时我关上身后的门,把失败的伤痛关在门里,封锁在记忆的轮回里。忘了失败的伤心与泪水,但不要忘了失败的教训!到了成功之时,你会知道,关上身后的门会使你不骄傲,不气馁,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关上身后的门,不单单是一个好习惯,也是一个给你指明人生道路的启蒙老师。因为只有先关上身后的门,才能从中走出去,不论是真门也好,心门也好,所以,要习惯关上身后的门!关上身后的门,这个好习惯,你习惯了吗?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任何提示性的语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但写作难度不大。题目“我有一个好 ”中要补充的是宾语,可以补充人物,如“爸爸、妈妈、老师、朋友”;可以是行为,如“注意、办法、习惯”等。不管填写的是人物还是行为,都要体现出一个“好”字,体现他或这一行为对自己成长的帮助,据此分析补充题目作文既可。 【点睛】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