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时间:2024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1页 共7页 产业经济发展下高职专业布局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生产力以及服务行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经济社会飞速进步的今天,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更需要以突出社会适应能力为主,所设置的课程以及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操作机会,都需要与专业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并有效对接,提升人才培养效率的同时,为产业经济的发展以及附加行业的有效升级提供坚实的保障。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产业经济发展下高职专业布局现状以及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重庆市;高职院校;产业经济发展;专业布局;现状及思考
1产业经济发展下高职专业布局的特点和依据
1.1特点。专业覆盖率高而且门类齐全。随着近几年来中央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之后,各省市的高职专业布局呈现出多样化且覆盖率高的特点。无论是《目录》中的一些重点专业,还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一些新型专业,都开始在院校中发展萌芽,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专属阵地。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高职院校一级专业大类覆盖率为95%,并且与产业经济发展有效结合,专业的门类更加细化和齐全。形成的集群式发展结构。高职院校的各专业布局不仅存在门类众多的特点,而且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其规模也越来越大。尤其针对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高职院校甚至将相关专业
第 1 页 共 7 页
编号: 时间:2024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2页 共7页 联合起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专业发展集群,以文化教育类、电子信息类以及财经类专业为重点,不仅形成了多样化的集群式专业发展结构,而且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集中性,有效提节约了教育资源,为专业化对口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1.2依据。从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的方式来讲,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战略性布局,即依照当先教育发展的相关趋势,结合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性和主动性,扶持一些高新技术类的专业;二类是适应性布局,即面对当前一些受挤压的产业类型,集中相关人才的培养,以恢复产业和振兴经济为中心进行整体性布局。同样地,也可以将这两种布局方式归纳为专业布局的依据,即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首先从理论依据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化课程,一般是为了满足社会职业的发展需求,如当下很火的家政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这些专业一般时效性强而且对学生的适应性要求也相对较高。但同样地也认为这些专业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功利性特点,其目的并不是为了陶冶学生的心灵,而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因此从理论的层面上要求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迁移到生活实践当中,强化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适应性的理论结构,也正好印证了19世纪中叶叶斯宾塞所提出的“什么知识是有价值的”这一经典理论,也就是专业布局要突出其价值和效用,最好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趋势结构。其次从现实依据的角度来讲,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且在信息化产业需求逐渐发展的背景下,各种产业经济发展模式都需要新型的、专业的人才。如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没有时间做家务,因此需要家政专业人员为其工作;电商平台的迅速拓展对电子商务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种能够满足经济现实向需求发展的专业布局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源的集中分类,
第 2 页 共 7 页
编号: 时间:2024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3页 共7页 继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战略性保障。
2重庆市高职专业布局现状
2.1报考人数偏重明显。根据先关数据显示,重庆市高职院校近几年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专业之间人数比例的差值却在不断扩大,其中,制造、土建、电子信息以及财经类专业的报考人数最多,占比也最大。而在整个重庆市,开设以上四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就多达30所左右,占整体数量的70%以上,远远超过了以往形势一篇大好的医护和教育专业。而就以上专业开设的数量来讲,均占比也相对较高,制造类和电子信息类约为40%,土建类和财经类超过50%,主修这四类专业的在校学生超过15万人,占整个重庆市在校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课件专业之火爆。2.2第二产业类专业占比大。重庆市开设第二产业类专业的数量将近400所,基本达到了总数的一半,在校学生更是空前占到了整个高职学生群体的60%。其中,布点数量超过100的专业有三个,财经类、制造业类以及土建类。虽然近几年来,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建设过程中产业布局的领头羊,但是由于消耗快且成本也相对较高,在教育重视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表现在整个第三产业专业的布点数中,只有电子信息类专业超过了100。而第一产业类专业的设置更是被挤占得几乎没有市场空间,布局范围也相对较为狭窄。
3在产业经济发展下重庆市高职专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3.1专业布局存在两极化问题。重庆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协调,再加上“十二五”规划期间整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受经济政策的影响,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二三产业发展资本迅速积累,很快实现了均衡发展。但是即便在
第 3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