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证的。比较能够令人接受的是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作为目标模式的补充和发展。 (6)外观评价模式

斯塔克于1967年提出了外观评价模式。该模式也是在对目标模式的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斯塔克认为,目标评价模式忽视了教育的前提条件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在外观评价模式中,包括了三个重要的因素: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评价是以这三个因素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这种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方面,并且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信息纳入评价之中,这些都有它的独特优势。但在观察、描述和判断中和容易带有主观性,因此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和可信。

22.课程评价的功能:课程评价的功能有导向、激励、诊断、调节四方面。

23.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①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布卢姆提出)。

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价,目的是考察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准备状况,从而使课程计划及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评价”,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时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在于搜集课程编制或实施过程中存

在的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总结性评价也称“结果评价”,是在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它与形成性评价相对应,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和信息,整体判断,从而决定推广或修订完善课程计划;

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主要是根据评价的主体来划分的,内

部评价也称内部人员评价,外部评价也称外部人员评价; ③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目标本位评价是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

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 ④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工作性评价。

24.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较之科技、文化变革更直接: ①制约着课程改革目标; ②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内容选择; ③制约着课程改革的编制过程。 25.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

①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 ②经济的地区性差异制约者课程变革;

③市场经济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体现在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

程目标综合性、课程结构的优化等方面。

26.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

①文化模式要求课程依据不同的民族文化特性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现民族特色; ②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

③文化多元与课程变革。学校课程要体现文化间差异,将文化与少数族文化结合起来。 27.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

①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 ②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 ③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 28.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

①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制约着课程变革; ②学生需要与课程变革;

③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去选择教学内容。

29.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改革:主旨是提高课程的学术水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发展学生智力;具体要求为 ①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英语);

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中心,要求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教

科书编写和教学大纲的拟定工作; ③学校课程的编制应采用螺旋式结构; ④提倡使用发现法。

80年代以来的改革:主要集中于统一核心课程,设立全国性和州一级的课程标准;

①1983年《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提出五

项新基础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

②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提出在原有五门

基础课之上再加上外国语和艺术; 30.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主要内容

①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

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数学、英语和科学;

②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

生要参加四次(7、11、14、16岁)成绩评定,成绩评定包括全国统一考试和学校教师评定、教师评定,又包括测验、平时档案和成绩记录。

90年代的改革:主要强调基础知识教育,减少国家课程

内容,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选择,简化评价方式等。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布莱尔政府设立了课程与资格局进行了新一轮课改,主要改革趋势在于: 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家对课程的宏观调控; ②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道德的发展;

③加强社会公民的教育和培养;

④以基础学历为核心,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⑤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交流技术能力。

31.日本1998年12月文部省颁布了《学习指导纲要》开始课改,其遵循的四点宗旨是

①培养具有丰富人性和社会性,能够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有生存意识的日本人;

②培养学生独立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③谋求在轻松愉快的教育活动中使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的、基本的知识,加强个性发展;

④发挥各学校的创意,推进特色教育、特色学校的教育。 32.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国际背景

①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努力使

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全面素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学业成绩; ②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精选适合学生发展和时

代需要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最新进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③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的、具

有国际竞争意识的未来人才;

④重视评价改革,评价方式进一步多样化,注重发挥评价在

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证的。比较能够令人接受的是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作为目标模式的补充和发展。(6)外观评价模式斯塔克于1967年提出了外观评价模式。该模式也是在对目标模式的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斯塔克认为,目标评价模式忽视了教育的前提条件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在外观评价模式中,包括了三个重要的因素: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评价是以这三个因素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qh0w4m13m4bptb11x4w7g2499iozz00mk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