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数学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人教A版)第二章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相关性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并能利用该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列求和问题。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的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同时,求数列前n项和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另外,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探究与思考,可以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规律时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认知世界过程中形成科学的认识观和方法论。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课授课班级是我校高二年级的文科平行班,学生学习基础一般,数学成绩中等偏多,对授课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有效的教学引导提出一定的要求。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相关性质,并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些都为课堂上介绍“倒序相加法”,来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奠定了基础,降低了难度。但是,在由高斯算法引入,到转而采用“倒序相加法”,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首位配对,对等差数列前n和进行探究,这一研究思路的获得,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大障碍,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设计思想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人”为中心,把认知和情感合二为一,以便培养出完整的人,强调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教学活动的重心是学生,倡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以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而不是教师强迫下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学生展开,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经历三个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问题探究,层层铺垫展开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中,完成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研究性学习,获得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上的收获。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意义,会选择不同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解决简单的不同类型的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特殊等差数列的求和探究过程,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倒序求和以及配对的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感悟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获得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会应用该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承上启下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数学表达式:an-an-1=d (n≥2)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n∈N)

拓展公式: an=am+(n-1)d (m 、n均∈N,且n>m≥1)

3. 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

(1)若a、A、b组成等差数列,则2A=a+b ,A叫a与 b的等差中项。

(2)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特别地,若m、n、p∈N,且m+n=2p,则am+an=2ap 。 (3)a1+an=a2+an-1=a3+an-2=…=ak-1+ak+1=… (n、k∈N)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课前有关准备知识,为课堂上有效教学奠定基础,扫除障碍。

(二) 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下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你们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设计意图】情境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背景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知识链接】著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的一个小故事

在高斯10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1+2+3+4+…+100=?在别的同学都在忙着计算的时候,高斯很快得出了正确答案,你知道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1+100)+(2+99)+(3+98)+…+(50+51) = 50×101 = 5050

【学情预设】学生们对于高斯算法并不陌生,因此,很容易得出这个问题的计算结果,但是恕不知高斯算法里其实蕴含着等差数列求和的一般规律。学生对这种算法大部分是停留在表面的模仿和机械记忆阶段,缺乏对“首位配对法”深层次的思考。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建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生生互动,达到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此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高斯算法,教师在学生算出结果后,可以不时机地提出课前精心预设好的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地探索与发现“首位配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寻找等差数列求和一般规律和解决方法。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教师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讨论,并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生1:(1+21)+(2+20)+(3+19)+ … +(10+12)+11=231 生2:(1+20)+(2+19)+(3+18)+ … +(10+11)+21=231

生3:0+1+2+3+ … +21=(0+21)+(1+20)+(2+19)+(3+18) + … +(10+11)=231 ……

【设计意图】这是等差数列奇数项的求和问题,由于奇数无法完成全部两两配对,因此需要学生积极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转化与回归的思想。

问题2:图案中,第1层到第n层(n∈N)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教师再次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讨论,并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生生之间交流、讨论后,发现要想采用高斯“首尾配对”的算法,必须对项数n是奇数还是偶数展开分类讨论,这样就使得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麻烦了。教师应发挥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提出“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呢?”,避免学生在此环节做过多讨论,浪费课堂时间。同时,有效把握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设计意图】遵守从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一方面放手让学生去积极思考,不断前进,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深刻的认知体验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首位配对法”不是万能的,也不一定是最简便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自然地受到问题的驱动,积极探究。另一方面,把求确定的若干个正整数之和的问题,扩展到求不确定的n个正整数之和,都是对学生思维提出的挑战。

【课件展示】

1 n

n-1 n-2 ﹡

2 3 n 1

【设计意图】将全等三角形倒置,借助几何图形,把抽象问题简单化、直观化,既符合

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探究发现,类比猜想,总结公式 问题3:对于一般的等差数列探究)

1.数列前n项和SN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称

?an?,我们该如何求其前n项和呢?(用字母代替数来

a1?a2?a3?????a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表示,即

Sn?a1?a2?a3?????an。

2.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学情预设】学生受第2个问题的启发,在教师引导下,有组织地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问题1、2与问题3联系密切,过渡自然,且为问题3的求解做铺垫,学生更有信心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采用提问等方式听取学生的解决思路。

生:

QSn?a1?a2?a3?????anSn?an?an?1?an?2?????a1两式相加:

2Sn=(a1+an)+(a2+an+1)+(a3+an-2 )+…+(an-2+a3)+(an-1+a2)+(an+a1)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

若m、n、p、q∈N,且满足m+n=p+q,则am+an=ap+aq 得到 Sn?﹡

n(a1?an) ————公式一

2

(由于学生已学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可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公式二) 又由于

an?a1?(n?1)d代入到公式一中,整理,得到

n?n?1?d Sn?na1?2 —————公式二

师生共同探究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对两个公式稍加分析比较,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每个公式涉及的四个变量做到“知三求一”,可以建立方程求解,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

【知识链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教学时可以用学生熟知的梯形面积公式,

高中数学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人教A版)第二章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相关性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并能利用该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列求和问题。等差数列在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qh084ezxk4x67j2pwjr92i2p9mey901dp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