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第一学期科研总结
本学期科研工作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区教科研工作要点和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落实《3—6岁指南》精神,深化课程改革,以幼儿发展为本,弘扬务实创新精神,加强细节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快幼儿园内涵发展,促使我园的科研质量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行为不断在学习、实践中磨合、改变,而教育行为的改变源于专业素养的提高。只有专业知识丰富了、专业素养提高了,才会有教育行为的优化和进步。本学期理论学习主要从参加培训、研读幼教读物、学习微课程理论等方面进行落实。
参加培训
当前的社会是开放、合作与交流的社会,全体教师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向专家领导、同行姐妹学习。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外出观摩学习、姊妹园交流、网上信息交流、互动论坛等“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开阔眼界,提高素养。并将自己外出培训吸取到的能量通过教研组会议或全体教师会议传达给园内其他教师,齐学习,同提高。一学期园内所有教师都参加了培训,培训率为100%。
研读幼教读物
要提高专业素养,研读幼教读物是不错的选择。然而每个人对读本的选择和对读物的理解可能会不尽相同,本年度为教师添置了丰富的幼教读物,成立了专门的教师阅览室,鼓励教师在闲暇之余走进阅览室捧一本读物细细品味、用心研读,也鼓励教师借阅书籍好好品读。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好书推荐》,通过年级组会议交流《好书推荐》,从《好书推荐》中看到了教师的收获和感悟,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们发现了更多的好书,体验到了读好书的价值。
学习微课程理论
随着微博、微信的诞生,我们的生活不知不觉进入了“微时代”,由此微课也悄悄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班级。老师们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微课”、走进“微课”。通过学习微课理论了解微课的定义、特点及国内外微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欣赏成品微课,为自己创作微课做好准备。
二、加强课题研究,培养教师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是最有效的途径。本学期在之前课题研究的经验基础上
一如既往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共有5个研究课题,其中校级课题《提高大中小班幼儿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研究》顺利结题并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市级课题《学前教育大中小班教学实践和策略的研究》准备结题,市级课题《幼儿园“独二代”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研究》、区级课题《幼儿园微课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和校级课题《幼儿园学习性区域游戏园本内容的开发与研究》正在轰轰烈烈的研究。鼓励年轻的骨干教师承担起课题研究组织工作,提高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并注重课题研究实效性、创新性和引领性。
为规范课题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本学期在课题研究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并形成制度贯彻执行:
(1)开学初制定好一份课题研究学期计划。
(2)课题组成员根据学期计划内容每月参加一次研讨活动,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分享课题学习资料,并做好记录。
(3)课题组长每月整理一份课题月报表及时上传到网站。
(4)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至少做好一份调查问卷分析或开展一次教学现场观摩。
(5)围绕自己参研的课题,写好一篇论文或随笔。
(6)学期末根据学期计划及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实况整理撰写好一份课题研究小结。期中对各课题组网报情况及研讨情况进行了抽查;年末按照《优秀课题组》的评分要求对各课题组进行打分,评出市级课题《幼儿园“独二代”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研究》课题组为本学期的优秀课题组。
(三)积极撰写论文,鼓励教师积累经验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定是一个会反思、善总结的实践者。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教师在学习新理论、新观念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自我教学实践及行为的反思及实践。在研究理论、研究别人经验、研究自身教育行为的过程中,提高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不断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做到“每月一反思、每学期一论文”。同时将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竞赛,积极向各类杂事、报刊投稿,进一步加大幼儿园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一学期来共获奖或发表文章有40多篇,其中***老师撰写的《小班孩子分享行为培养》《隐形的翅膀——以“不要再笑了,
裘裘”为例,试析一课三研和职初教师专业成长》等多篇文章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第一学期大班教研组工作总结
秋去冬来,转眼又是岁末,我们又将迎来新的一年。在这忙碌的一学期中我们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回顾这一学期的教研工作,我们组员团结在一起,多思、多想、多做,共同努力,把教研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得到了领导们的肯定。作为新手教研组长的我感触颇多,在困惑和摸索中,得到了领导和前辈的帮助、指点,组员的理解和支持,使我在这一学期中进步很大。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专题研究
本学期,在幼儿园研究重点“基于快乐教育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商讨,我们大班组确立了“基于快乐教育的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活动挑战性的实践研究”的主题研究。并采用实践观摩、互动研讨、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从而推动大班幼儿更好、更快乐地学习。
(一)确定内容 制定方案1、收集问题 理论梳理 确定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哪些地方可以挑战性,如何体现快乐教育,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主要收集了体现挑战性的大班集体活动中在提问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并研读了《指南》,进行了理论梳理。由于集体活动的范围比较广,又根据教师提出的挑战性在科常活动中更容易体现,因此我们最终决定开展《我是中国人》、《有用的植物》、《我自己》三个主题里选择三节科常领域的集体活动。
表1——收集在体现挑战性的大班集体活动中在提问时遇到的问题收集的问题提问过于简单
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内容,预设的提问过于简单,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一下子能说出答案,虽然过程很顺,但是活动的意义不大。
提问次数过多
有时候一个有效地提问能一下子促进幼儿的思考,但是相反一个无效的提问会阻碍幼儿思考且无法让达成教学目标。这个时
在设计方案时,以自问自答的方式估计幼儿有可能回答的答案,预设精简的追问,避免活动中反复提问提问
在设计活动时预设关键性
具体表现
预设的指导方法、思考
候,教师会反复引导,提出各种暗示性提问让幼儿说出答案,这个时候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提问过于封闭
教师为了让课堂纪律更有序,是不是、对不对……
2、骨干引领 集体备课 制定方案
在确定了主题和领域后,组内的骨干教师(区教坛新秀:宋婷婷、查琼;园教坛新秀:肖方会)积极主动地承担实践活动,并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制定方案。每次活动之前承担实践活动的教师都会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主题经验,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科常活动内容,设计初步的活动方案。在教研组活动时,组员根据活动方案进行讨论,方案的内容、目标、组织方式是否具有挑战性,特别是针对提问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重点研讨,最后讨论出具体的实践方案。最终设计了《我是中国人》主题下的《青花瓷展览会》、《有用的植物》主题下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我自己》主题下的《我们在呼吸》。
表2——提问的方式方法和具体操作模式
活动名称青花瓷展览会
活动来园幼儿生成
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让青花瓷作品站起来。2、愿意解决问题,体验完成任务成功的快乐。
落叶树和常绿树
学习教参
1、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2、喜欢探究,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呼吸
学习教参
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感知呼吸的存在和重要性,有初步探索人体呼吸的兴趣。
提问模式:多元化提问主体:双向提问数量:适宜
避免过多、过滥,应精简。
提倡双向提问,避免老师问幼儿答的模式,创设幼儿积极提问的环境。
实验式:让幼儿运用感官,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解答问题。
辩论式:验证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进行辩论,提
提问设置:关键性
预设方法提问形式:开放性
具体操作
关键词“怎么样,为什么”。
针对活动重点,进行关键提问。
多设计一些开放性提问,向思考,让幼儿自由表述想法
时常会问一些封闭性的问题,如: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