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资源加强基层社保经办能力的调研
付勇
【期刊名称】四川劳动保障 【年(卷),期】2017(000)012 【总页数】1
为切实解决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都市双流区近年来大胆创新社保经办服务方式,整合资源加强基层社保经办能力。本文围绕此项工作进行了调研思考,对新形势下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规范、高效的社保公共服务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整合资源加强基层社保经办能力的背景
双流区人社部门就整合资源加强全区基层社保经办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问卷1010份,收集意见建议175条,主要反映排队时间长、不清楚基层服务中心具体办理业务的范围和权限等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办人员业务不熟。部分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经办业务面广而不精,加之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其往往对社保经办业务不精通,业务误办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参保群众带来不便,造成了群众对基层平台产生不信任。
资源配置不均衡。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深入推进,由于农民集中安置等原因形成了新的人口分布,但社保服务网点设置变动不大,在社保经办全域通办的情况下,群众就近选择服务网点,造成服务网点工作量不均衡。
政策宣传不到位。尽管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社保政策以及基层平台业务范围的宣传,但仍有不少群众不太清楚基层服务中心具体办理业务的范围和权限,因害
怕跑冤枉路而不到基层平台办理业务。
二、整合资源加强基层社保经办能力的实践
双流区通过不断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贯通的“1+12+N”社保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网上经办、自助服务等网络平台,优化社保经办服务供给结构,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务。
整合公共资源,构建三级服务平台。积极协调镇(街道)整合优化基层社保服务资源配置,构建区、镇街、村社区“1+12+N”三级社保服务平台,实现了个体业务服务范围全域覆盖、服务项目全员覆盖。全区社保经办业务日均办件量由2016年的1580人次增加至2017年的2160人次,提升了社保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深化“互联网+社保”,创新网络服务模式。积极落实企业办理“易证通”数字证书使用维护费补贴政策,全力推进网上经办服务。目前,全区单位网上经办1075家,50人以上参保单位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经办率92.6%。积极协调银行提供个体人员银行代扣代缴业务,实现参保群众就近就地办理缴费业务。 加强培训考核,提升业务经办能力。建立微信群、QQ群,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建立新招录协管员大厅跟班学习机制,实施“一对一”培训;完善协管员考核管理办法,每季度对村(社区)协管员进行考核打分;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严查经办人员推诿现象,并将投诉情况与考核挂钩。2016年1月至6月信访投诉案件达277件,2017年同期则由下降至224件,下降了19.1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保政策知晓度。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社保经办服务项目及办事流程;定期在基层服务平台发放宣传资料,深入村(社区)开展政策咨询;利用全民参保登记入户调查宣传社保政策,积极营造全民参保的社
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整合资源加强基层社保经办能力的几点思考
加快构建有效衔接、互用共享的基层社保公共服务网络,是提升全民社保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前期的初步尝试,双流区虽然在整合资源加强基层社保经办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不断创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规范、高效的社保公共服务。
精心谋划,强化顶层设计。按照成都市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现代化治理体系“一制五化多平台”建设要求,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服务网点设置、网点权限设置、人员管理体制等,形成具有本地人社特色、系统规范的基层社保经办制度体系。
稳步实施,下沉社保重心。根据“职能下移、服务下沉、力量下延”的总体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扩展基层平台业务范围,探索在人口密集的镇(街道)、工业园区等点位建设社保分中心,使企业和群众少跑路、好办事。 加大投入,改善硬件设施。科学整合就业、社保等各项资金,按经办系统要求完善基层社保经办硬件设施,加大自助查询机和银社一体机的投放量,多平台经办就业社保相关业务。
多措并举,建强人员队伍。有序组织基层平台经办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结合实际,采取实地授课的形式讲清、讲透、讲明政策规定以及操作办法,努力提升经办队伍能力素质,着眼实现经办服务优质高效。 (作者系成都市双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