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分课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岳金霞 吴琼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第04期
摘 要:对分课堂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权责对分”为核心理念,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三阶段,即讲授、吸收和讨论。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等分配,其中一半课堂时间由教师进行指导讲授,另外一半课堂时间以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目前,对分课堂在各类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基础课”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传统讲授式、西方慕课式和混合教学式等模式,综合分析现有教学模式效果,文章提出将对分课堂模式引入“基础课”教学,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探求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思政课堂。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SWOT分析法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4.019
中图分类号: G64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4-0103-04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对分课堂是2014年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针对当前本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课堂各自优势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1]该教学模式以“权责对分”为核心理念,将课堂时间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等分配,其中一半课堂时间由教师进行指导讲授,另外一半课堂时间以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构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为時间上相继且清晰的三个阶段,即讲授(presentation)、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PAD class)。[2]其中,讲授环节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授课模式,教师只讲授课程的知识脉络、重点和难点,而不进行细节性内容的讲解。教师讲授结束后到下一堂课讨论环节开始前的一段时间留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完成作业。该阶段学生结合个人能力或需要,自主完成个性化的理解、内化、吸收。在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就教师上堂课所讲内容根据自己课下个性化的理解和内化的学习结果进行组内交流讨论,组员之间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疑惑,互相答疑,互相启迪,并做好记录。小组讨论完毕,讨论范围扩大到全班,针对每一个小组的普遍性问题教师组织大家共同思考,解惑答疑,最后进行总结。[3]对分课堂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的教学类型,分别是当堂对分、隔堂对分和混合对分。当堂对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