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比较
在中华大地上,孕育了不少文化。在黄河流域的文化,被称为中原文化,包括了邹鲁文化、三晋文化和燕齐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和荆楚文化则为长江流域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理上的差距,让两个流域的文化风格迥异。
而同属于南方文化的巴蜀和荆楚,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
一、 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源流及特征 (一) 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楚人的创业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夏商之际楚人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屈原在《离骚》中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高阳是黄帝的后人,那屈原也就是黄帝后人。而屈原是楚国王室,所以楚人的先祖也来自于北方,楚文化也有北方中原文化的色彩,与中原文化一体。
当楚国的先祖来到荆楚大地时,楚国当地还有许多蛮夷。在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中,楚人逐步实现了与蛮夷民族的大融合。楚国是在融合这些蛮夷民族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其文化也是在对这些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基础和氛围中成长的。楚国是在西周初年周成王时期建立的,所以缺少中原民族长期奴隶社会的积淀,楚人的文化形成和发展与中原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异,楚民族对中原优秀文化也有过借鉴,形成了一个杂糅的文化。
(二)楚文化的特性
关于楚文化的特征,专家们大多倾向于四个方面的特征,即,
第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一点是从荆楚民族的形成来看的。楚先民们在北方强国的压迫下被迫南迁,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一直遭受侵伐的,于是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壮大自己;
第二,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这一点是从楚人立国为出发点的。周成王仅封予熊绎子男之爵,与当时其他诸侯地位差距甚大。西周中叶,楚君熊渠分封诸子,均以“王”为号。他不惧周朝,还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中原) 之号谥。”实在是豪迈之举;
第三,和谐融合的竞争意识。西周时期的楚国一直是受到周王室压迫和中原诸侯国歧视的弱小异族邦国。楚武王自立为王,楚庄王开疆拓土威震中原,既而雄霸天下,楚国在与周王朝竞争中国,逐渐强盛起来。
第四,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荆楚地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交叉地带,是九省通衢,也正是这种情况,使得楚文化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并率先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南方各族进行兼容并包,形成了五彩斑斓、极具吸引力的荆楚文化。 (三)什么是巴蜀文化
我们今天所采用的关于巴蜀文化的概念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广义的巴蜀文化,它指“四川省地域内,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题,包括省内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文化的总汇。” (四)巴蜀文化的特征
那么,山清水秀且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巴蜀地区的文化又会有怎样的特性呢? 第一,强烈的反叛意识,锐意的革新精神。“巴蜀人总能引领文坛的革新。蜀中才子,
西汉时代的司马相如的创作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李白豪迈的文字张扬属于时代的激情,他们都不仅仅是文学家,更是思想界的先锋。
第二,瑰丽飘逸的思想,至情至性的品格。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流水,这些都是诗人笔下的场景。这些景色可以让巴蜀人产生神秘奇幻想象。诞生了像《山海经》这样的奇书,它淋漓尽致的展开想象,记述了无数稀奇古怪的故事。
二、巴蜀文化和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文学
从文学上来说,南北方的风格差异是很大的。大体上来说,北方文风比较朴实和理性,而南方孕育出了浪漫的神话。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同时作为南方文化的代表,便拥有了共同的风格基调。但是,二者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种浪漫主义下的文学又是有些细微差别的。
春秋时期楚国文学成就多在诗歌,《诗经》中的《汉广》一首,就是江汉地区所作,描写了楚地人民的安逸、快乐生活。到了战国时期,楚国文学的成就在于散文和诗歌,以庄子散文和屈原诗为典型。是这一时期是楚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峰。
《庄子》一书,千奇百怪,“寓言十九”,这是庄子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他总是用一些极为夸张的事物来描述“大道”。不仅内容怪诞,文字也是绮丽。他所追求的,是无欲无求的田野生活。
而在诗歌的造诣上,成就最高者,莫过于屈原。屈原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写了很多女神的故事,里面的神灵,都有些有肉。 楚辞中的很多形象,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在了解了楚国文化中的浪漫主义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巴蜀大地上的浪漫主义。 古代巴蜀作家多富浪漫气质,巴蜀文化也兼具南北文化的特征。它受到了楚和秦的双重影响。我们从以下几个例子来说明。
汉大赋是最能显示出崇高特征的。说道汉赋,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他认为,作家在创作前应有仰观宇宙、俯察万类的气势和胸怀,亦即创作主体需具有崇高的意识。
李白的诗潇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用词也十分瑰丽。 三、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中的原始信仰 说到古人的原始信仰问题,南方文化以巫鬼信仰为最盛,南方文化中又以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影响最大。
巫起源于原始宗教,是沟通人神的“中间人”,指导人对于鬼神的祭祀。春秋战国时期,巴蜀和楚的巫崇拜极为鼎盛。在楚国,巫师祭祀之风成就了楚国的巫学传统,巫、医一体。当秦消灭了巴蜀和楚国后,楚国的巫风很快就衰落了,但巫信仰却在巴蜀地区继续盛行。东汉时期,张道陵在四川创了五斗米教。后来巫的位置下降,但在民间,巴蜀的巫崇拜却和佛道并行发展。直到近现代,巴蜀的部分地区依然有巫汉、巫婆以及由巫派生出来的算命、卜卦、看相、看风水等行当。 四、墓葬文化
(一)楚文化
离丹阳不远的湖北襄樊真武山遗址、宜城郭家岗遗址等,其房屋建造比较简单,既有半地穴式建筑,又有地面建筑,有单间,也有连间,土坯墙,有柱洞,地表经烧烤过。墓葬建筑也比较简单,均为竖穴土坑式,规模不大,无任何附属设施,随葬品也不多。
(二)巴蜀文化
据现有资料表明,巴蜀本地墓葬或无葬具,或为独木棺(即船棺,典型例证为成都市商业街发掘的一个规模极大规格极高的船棺葬遗址),其他在墓葬的结构形制等方面也比较简单。在三峡地区,还有悬棺,至今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五、出土文物 (一)楚文化
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其中的青铜编钟、尊盘、联襟对壶、鹿角立鹤、漆木衣箱等堪称国宝;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龙凤妇女图,子弹库出土的男子御龙图;直至西汉仍广泛流行的楚式山字镜。楚国青铜器、漆器、丝织品的种类繁多、工艺精美,可谓熠熠生辉,中原列国望尘莫及。
(二)巴蜀文化
在四川成都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高达十二米的青铜神树,纵目的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都是在中国境内从来没有出土过的。薄如蝉翼的纯金打造的镂空太阳神鸟,以现在的工艺都很难打造。
六、音乐 (一)楚文化
楚人有极高水平的乐理知识(曾侯乙墓出土大型乐器、荆州凤凰山古墓群出土大量乐器及乐舞图案织物等)。
(二)巴蜀文化
巴蜀人有民歌(劳动号子、山歌、神歌)、曲艺(四川清音、四川扬琴、花鼓、弹唱、善书)、戏曲(川剧、灯戏、傩戏、曲剧)、器乐(吹打乐、锣鼓乐、丝竹乐以及各种乐器的独奏曲)。
七、展望未来
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都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也面临着挑战。巴蜀文化和楚文化要想走得更远,就要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保持文化的活力。但同时也要保持住自己文化的核心,有核心的文化,才不会被其他文化所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