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大学期末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A 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A. 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 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 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 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 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E.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 8.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 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 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 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E 社会形态是由偶然因素所决定的 9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 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E. 指出阶级斗争只有暴力革命一种形式 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E. 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四、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劳动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中起了决定作用。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2、 如何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

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 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3、

为什么说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 在改革和开放的条件下, 通过利用生产力的已有成果, 从而打破生产力的单线发展,实现跨越。 4、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 简述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 1)空气污染严重;( 2)世界性水源危机;( 3)森林惨遭毁灭;( 4)物种不断 减

少;( 5)臭氧层变薄;等等。环境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 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认识、正确对待、认真解决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7、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吗?为什么?

经济基础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并不 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8、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吗?为什么? 认为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这是片面夸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学技术 决定论观点。

9、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 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 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10、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只是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 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 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 展中的决定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

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 l ]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材料

2]梁启超说:“大人

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 “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 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

[材料 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 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 “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请回答:

(1)材料 1 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 2 和材料 3 的思想倾向。

(3)材料 2 和材料 3的共同点。答: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 1]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 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 2]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 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 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 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 一件历史的事实, ……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 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 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 材料 1 和材料 2这两段话所表明的基本思想倾向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2) 材料 3 与材料 1、材料 2 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3) 材料 2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思想?

五、材料分析题

1.( 1)材料 1 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肯定、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思 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 削阶级一边;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 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2)材料 2 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 材料 3 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的典型观点。

3)材料 2 和材料 3 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2.(1)材料 l 和材料 2 中所表现的共同思想倾向都认为人类历史有其客观的规律, 这种规律是可以为人们和历史学家认识的。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和前进的历史,历史学 作为一门科学是可能的。它们的不同点在于,说前一段话的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 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人类进 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 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不仅 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 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2)材料 3 的基本思想倾向是通过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而否定历史有其客观规 律,所以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不可能的。在克罗齐看来,历史都是当代人按照当代人 的兴趣和目的而编纂的历史,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这是他与前二者的主要分歧所在。

(3)在马克思的这段著名的话中,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发展的唯物的辩证的 观点。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历史的规律是客观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其固有的秩序和 节奏,人们即使认识到这些规律,也不能改变它,不能逾越和取消社会发展的固有的阶 段。另一方面, 人在历史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 他们可以缩短和减少分娩的痛苦 人们不能改变客观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利用规律为自己的目的服 务。这表现了马克思对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能动性的唯物辩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4(附答案)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A. 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大学期末考)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q31q8zzr70h1ll01eyq0a6ri16osu014b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