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大学期末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简答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认识根源

3. 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

4.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 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 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 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 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 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 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 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7. 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立统其次, 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 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 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 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 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事物 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 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 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 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10.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本身的 创造性;意识活动对人体的控制作用;意识通过人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五、论述题

1.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表述为: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多 样性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该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它包括了物质 观、运动发展观、规律观和意识论。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 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其次,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 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

第三,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 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2. 试述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四、简要回答题

1.简述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2.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5.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6. 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7. 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8.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简述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0. 简述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

1. [材料 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 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 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 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 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 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 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 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 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 4 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 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 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 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 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 含了在实践

4. 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

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 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2.[材料 l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 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 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 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 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材料 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 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 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 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一也许是唯一的一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 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材料 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 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 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

请回答:

(l )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 恩格斯与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

(3) 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答案要点]

(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 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2)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 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 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 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视被推翻 理论其

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一种简单的否定过程。恩格斯则辩证地认识这一 问题。在承认任何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是错误的同时,强调科 学史是一个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

(3)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

这对于研究科学知识

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 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 证伪性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3(附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A. 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 C. 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C)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 示了( D)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大学期末考)

四、简答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认识根源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其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q31q8zzr70h1ll01eyq0a6ri16osu014b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