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
黄银华
【摘 要】【摘要】 目的 分析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人的CT平扫及3期动脉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CT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7例、呈等密度2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5例、呈中度强化4例;门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减轻,但较正常肝实质呈等或稍高密度7例、呈稍低密度2例;延迟期呈等或稍高密度7例、呈稍低密度2例;延迟期中央瘢痕强化显著4例。结论 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诊断;鉴别诊断;CT检查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为肝脏少见的良性病变,是一种肿瘤样增生性病变而并非真正肿瘤,由正常肝细胞及中央纤维瘢痕组织构成,纤维瘢痕内有血管和伴行的胆管结构。FNH病人多无临床表现,也无肝炎病史,不恶变,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阴性。该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诊断手段,主要与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腺瘤等相鉴别[1]。笔者回顾性分析9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人的CT平扫及增强影像学资料,以期为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NH病人9例,男3例、女6例;年龄25~52岁;体检发现4例、CT检查发现5例。9例病人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AFP、癌胚抗原(CEA)检查均正常。
1.2 检查方法 采用东芝64层全身螺旋CT机,对病人进行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3期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流250 mA、管电压120 kv、层距3 mm、层厚3 mm。扫描范围从横膈顶至双肾下级。CT平扫结束后,采用高压注射器,通过肘前静脉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优维显)100 mL进行造影检查,注射速度3.5 mL/s。
2 结果
9例病人的病灶均为单发,其中肝右叶6例、肝左叶2例、肝尾叶1例;病灶大小2.3~6.5 cm。CT平扫:呈稍低密度7例、等密度2例;肝S8段及S4段病灶,较大截面积约6.1 cm×4.6 cm。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5例、呈中度强化4例;门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减轻,但较正常肝实质呈等或稍高密度7例、呈稍低密度2例;延迟期呈等或稍高密度7例、呈稍低密度2例;延迟期中央瘢痕强化显著4例。病理特征:镜下所见肝小叶结构消失;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部分肝细胞核增大,肝细胞结节间纤维增生,间隔形成,内见厚壁血管;肝组织内小胆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
3 讨论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为肝内少见良性病变,是一种肿瘤样增生性病变而并非真正肿瘤[2]。病人多无临床表现,无恶变。目前,本病的发病原因不明,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以25~50岁中年女性多见。相关研究显示,血管损伤和血管畸形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增加肝脏局灶性结节性
增生的发病率[3]。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通常为单发,约10%为多发;病灶直径一般<5 cm,>10 cm者较少见;病灶边界清晰,无包膜;在肝表面形成脐凹,也可突出肝表面甚至成蒂状[4]。本研究9例病人的肝功能及AFP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表现[5]:平扫见肿瘤多位于肝脏边缘,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影,部分病变可见中心瘢痕,呈低密度;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中心瘢痕区强化稍差,门脉期肿块呈等密度,中心瘢痕仍呈稍低密度;延迟扫描肿块呈等密度,中心瘢痕延迟强化。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①肝细胞癌:与血供丰富的肝细胞癌难以鉴别,动脉期与门脉期持续强化,需结合有无中心瘢痕,有无肝硬化及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②肝血管瘤:较小的血管瘤动脉期从周边开始结节样中度强化,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肝血管瘤明显强化,而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可呈等密度。③肝腺瘤:好发年轻女性,有口服避孕药病史;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有包膜的实质性肿块,肿块内可伴出血,甚至破裂;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出血较肝腺瘤低,利用增强扫描一般不难鉴别[6]。
综上所述,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秀涛,罗振东,李春生,等.128层螺旋CT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4):703-709.
[2] 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