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稻养鱼技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水稻养鱼技术

一)稻田养殖的条件与方式

一、稻田养鱼的条件:稻田的水源和土质要好,保证在养 鱼后不怕缺水,其次是稻田的地形地势保证在雨季中不会被 大水淹没,同时要肥料(主要有机肥料)充足,而且要选种耐大肥、茎粗壮不易倒伏的水稻品种。 稻田为作养鱼水体来看,其特点不同于池塘、湖泊等水 体,稻田水极浅,一般水深只有1—2寸,最深3—4寸左右,由于水浅,水温受气温的影响甚大,在夏季烈日照射下,有时水温可高达40℃。在饵料条件方面,稻田中主要是杂草和底栖动物较多。而浮游生物较少,所以稻田最适宜养殖耐浅水、高温,而又是杂食或草食性等鱼类。在我们的通常养殖鱼类中,鲤、鲫鱼及草鱼,(当年鱼种)等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因而是主 要养殖对象。有些地区也少量搭配鲢、鳙。 二、稻田养鱼主要分四种类型

1.单季稻田养殖鱼:主要放夏花鱼种,一般早稻田中,3 月中旬播种,4月下旬插秧,插后10天左右放鱼苗或鲤夏花 或放鲤鱼卵,孵化育苗(田水至少6cm深),当鱼苗长成2cm 时,便挖通田埂,让鱼苗自行游散四周,稻田中,这方式成本低,但鱼产量不高。 2.冬闲田养鱼:它是利用晚稻收割以后到翌年春季早稻 生产前的一段稻田休闲期养鱼,也有在水稻插秧后就放鱼,一直养到农历春季前起鱼,冬闲田养鱼,应选择蓄水深、当阳避风、靠近住宅、便于管理的稻田。冬闲田养鱼,水温低,天然饵料少,除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外,还要投喂菜饼、糠饼、棉饼、熟红薯之类的精饲料。此外还应搭棚防寒。

(二)养鱼稻田工程建设 为了防逃、护鱼、便于饲料管理和捕鱼起水,养鱼稻田而要按要求修建和制备一些简易设备和工具。

一、加高加宽田埂 鱼类有跳跃的习性,如鲤鱼有时就会跳越田埂;另外,一些食鱼的鸟也会在田埂上将鱼啄走;同时,稻田时常有黄鳝、田鼠、水蛇打洞穿埂引起漏水跑鱼。因此,农田整修时,必须将田埂加高增宽,必要时采用条石或三合土护坡。田埂高度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稻田而定:丘陵地区应高出稻田40一50cm,平原地区应高出稻田50一70cm,冬闲水田和湖区低洼田的田埂应高出稻田80cm以上,田埂顶宽50cm以上。

二、开挖鱼凼、鱼沟 为了满足水稻浅灌、晒田、施药治虫、施化肥等生产需要,或遇干旱缺水时,使鱼有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必须开挖鱼凼和鱼沟。开挖鱼凼和鱼沟是稻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凼是关键性设施,最好用条石修,也可用三合土护坡。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左右,每田1个,由田面向下挖深1.5—2.5米,由田面向上筑埂30cm,鱼凼面积50一100平方米。田块小者,可几块田共建一凼,平均1亩稻田拥有鱼凼面积50平方米。鱼凼位置以田中为宜,不要过于靠近田埂,每凼四周有缺口与鱼沟相通,并设闸门可随时切断通道,宽沟式稻田养鱼以沟代凼,同样以放凼的要求设计和设工,其面积可按本田面积80--100%设计,沟宽1.5--2.5米,深1.5--2.5米,长度则按田块而定,其位置可横贯田中部,或田边,但离田埂应保持80厘米以上距离,以免影响田埂的牢固性。

鱼沟,是鱼从鱼凼进人大田的通道,早稻田鱼沟一般是在秧苗移栽后7天左右,即秧苗返青时开挖,既稻田可在插秧前挖好,鱼沟宽60厘米,深50厘米,田埂面积1亩以下,开条纵沟连接鱼凼,1亩以上可挖成“十”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等不同形状。详见如下图: 三、开好进、排水口 稻田养鱼要选好进、排水口,进、排水口的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这样,进、排水时,可使整个稻田的水顺利流转。进、排水口要设置拦鱼栅,避免跑鱼,拦鱼栅可甩竹、木、砂网、尼龙网、铁丝网等制作,安装时使其呈弧形,凸面向田内,并插入田埂157厘米以上,左右两侧嵌入田埂口子的两边,拦栅务必扎实牢固,若在进水口内侧附近加上一道竹帘或树枝篱笆,可有效地防止鱼顶流跃逃与拦截渣杂塞拦而

引起阻水或倒栏。

四、搭设鱼棚 夏热冬寒,稻田水温变化很大,虽有鱼溜、鱼沟,对鱼的正常生活仍有一定影响,因此,可在鱼溜上用稻草搭棚,让鱼夏避署,冬防寒,以利鱼正常生长。此外,稻田养鱼还需要一些必备的简单渔具和用具,如罾、鱼撮子、小抄网、小提桶和装运鱼的水桶、鱼盆等。

(四)稻田养鱼生产技术

一、养殖种类的选掸 稻田作为养鱼水体来看,特点不同于池塘、湖泊等水体。稻田水浅受气温影响大,盛夏时水温有时可达40~C。在饵料方面,稻田中杂草、昆虫和底栖动物较多,浮游生物较少,所以,稻田中适宜养殖耐浅水、耐高温性情温和、不易外逃而又是杂食或草食性鱼类。所以,稻田养食用鱼以鲤鱼为主,培育鱼种可以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鲤、鲢、鳙及鳊鱼、团头鲂等,养食用鱼之所以要以鲤鱼为主,这是因为鲤鱼具有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的优点,特别是苗种来源广泛,肉质又好,很受群众喜爱。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养杂交鲤、罗非鱼、鲫鱼等。如利用稻田养鱼种后,草鱼种来源增多,商品草鱼可提前一年上市,从经济上来讲是合算的。总之,在选择稻田养鱼种类时,应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

二、鱼种放养

1.放养种类及规格:放养鲤鱼,一般都放养当年鱼种,3.3厘米以上即可放养,二个月后可长到50克,三个月后可长到100克,杂交鲤可长到150克,如放养50克左右的隔年鱼种3个月可长到250克以上。鲫鱼在3厘米左右即可放养,一季稻田可在当年养成50克左右的食用鱼,当年繁殖的罗非鱼在一季稻田中也可养成50克左右的食用鱼,放养规格50克左右的隔年草鱼种三个月可长到250克以上。

2.放养密度与时间:稻田养鱼是一种粗放养殖方式,一般说来养食用鱼的稻田,早稻田每亩放3.3—6.6厘米的鲤鱼种200—300尾,1.0一1.4厘米长的鲤鱼苗500一800尾,双季稻田放3.3—3.6厘米的鲤鱼种300~400尾,搭配3.3—6.6厘米的草鱼种150尾左右。放养草鱼为主的稻田一般是培育鱼种,每亩可放养草鱼夏花1300尾左右,再搭配混养鲢、鳙、鲤、鳊鱼等400~500尾,收鱼时,草鱼可长到13.0—20.7厘米,鲢鱼可长到13.0一16.0厘米,气温高生长期长养鱼条件好的则可多放,反之,应酌情少放。放养时间,如当年鱼种应力争早放,一般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早放可延长鱼在稻田中的生长期。放养隔年鱼种不宜过早,约在栽秧后20天左右放养为宜放养过早鱼会吃秧,过迟对鱼、稻生长不利,晚稻田养鱼,只要耙田结束就可投放鱼种。

3.放鱼注意事项:如用化肥做底肥的稻田应在化肥毒性消失后再放鱼种,放鱼前先用少数鱼苗试水,如不发生死亡就可放养。放鱼时,要特别注意水温差,即运鱼器具内的水温与稻田的水温相差不能大于3℃,因此在运输鱼苗或鱼种器具中,先加入一些稻田清水,必要时反复加几次水,使其水温基本一致时,再把鱼缓慢倒入鱼溜或鱼沟里,让鱼自由地游到稻田各处,这一操作须慎重以免因水温相差大,使本来健壮的鱼苗鱼种放入稻田后发生大量死亡。

三、日常管理 管理工作是稻田养鱼成败的关键,为了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专人管理、注意防逃:养鱼稻田要有专人管理,每天检查巡视,做好防洪、排涝和防逃工作,特别是下大雨要防止田水漫埂、冲垮拦鱼设备,造成逃鱼。平时注意维修及清理进、排水口的拦鱼设备,晒田前要疏通鱼沟和鱼溜,田埂漏水要及时堵塞。

2.适时调节水深:养鱼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厘米深,养鱼苗或当年鱼种水深保持10cm左右,到禾苗发蔸拨节以后水深应加到13—17cm养二龄鱼的水则应保持15—20cm。 3.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稻田中水温在盛夏期常达38—40℃,以超过鲤鱼致死温度,(当

年鲤鱼38—39℃,二年鲤鱼30一37℃)如不采取措施,轻则影响鱼的生长,重则引起大批死亡,因此当水温达到35℃以上时,应及时换水降温或适当加深田水。

4.做好鱼类转田工作:鱼类转田有几种方法,但最好的方法是在一丘稻田里、各半种植成熟期不同的稻作品种,例如种植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种,这样在收割早熟或中熟稻谷时,鱼就会自然游到晚熟稻那边去,而收割晚稻时,原来早熟品种的那一半稻田已插入晚稻秧苗;鱼又会自动游到以插晚稻秧苗的这一部分稻田中来,晚稻品种的这部分稻田耕作可照常进行。另外,同一鱼田,因稻谷成熟早晚有别,其病虫害发生时间也不一样,撤农药时间也必然前后不同落到水中的药物浓度也低,鱼类有避难之处,如不采用此法也可利用鱼沟和鱼溜,把鱼集中后再进行转移。

5.病害防治:定期药物预防能有效地防止鱼病发生,主要鱼病(如细菌性肠炎,寄生虫性鳃病,皮肤病)的发生,掌握鱼病流行季节,在发病前采取药物预防,对防止鱼病发生十分重要。稻田中危害鱼类的敌害有泥苔、水网藻、水蜈蚣、蜻蜒幼虫、水斧虫、红娘华、黄鳝、水蛇等,随时威胁着鱼的安全,鱼放养后要绝对禁止鸭子下田,以免养鱼失败。 四、捕捞收获

捕鱼前先把鱼溜鱼沟疏通,使水流畅通,捕鱼时于夜间排水,等天亮时排干,使鱼自动进入鱼沟鱼溜,使用小网在排水口处就能收鱼,收鱼的季节一般天气较热可在早、晚进行。 (五)稻田农业技术与养鱼的关系 利用稻田养鱼首先要照顾到稻作,必须在不防碍水稻增产的原则下进行养鱼,但在施行农业技术措施时也应照顾到养鱼的利益,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

一、施用化肥与养鱼的关系 在稻田中施化肥是促进水稻增产的重要措施,而稻谷需要的氮、磷、钾等肥料,同时也是培养鱼的饵料生物一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盐类,所以稻田的肥料多少,直接影响鱼类的饵料丰歉,二者利害一致,没有矛盾,但在施用化肥时要注意肥料的种类和数量,否则会因施用不当造成鱼类中毒死亡。用化肥做底肥时,一般可在整田前选用每亩l0公斤碳酸氢氨和10公斤过磷酸钙混合施入田中,然后翻平耙田,隔5--6天后放鱼、插秧,对鱼无害,施追肥时,每次每亩安全用量分别为:尿素或碳酸氢氨5--7.5kg;硫酸铵10一15kg;过磷酸钙5--10kg;氨水25kg;氯化铵对鱼类生长不利,应少施或不施。

在施用化肥的方法上要适当,先排浅田水,使鱼集中到鱼沟或鱼溜中,然后再施肥,让化肥沉干田底层,让稻根据田泥吸收此后再加水至正常深度,这样对养鱼无影响。改用化肥作基肥,用有机肥作追肥,量少次多,分片施撒。有的地区将化肥混合泥土做成颗粒状肥料,采取根部插施的方法,这样可起到肥效高、用量少、对鱼安全无害的作用。

二、施用农药与养鱼的关系 在稻田养鱼中,施用农药时,应先了解鱼类对常用农药的忍受程度(表1),剧毒农药应少用或不用,使用农药除要准确计算用量外,还应注意撒药方法。

通常粉剂农药在早晨有露水时使用;水剂要尽量喷洒在水稻茎叶上。撤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千水撒药法:在撤药前将水放干,让鱼集中在鱼沟鱼溜中,然后进行撒药,待药物毒性消后,再进行撒药。

(2)深水撤药法:先把田水加深,再进行撤药。

(3)对半田撤药法:即对稻田分区,各区轮换撒法。

(4)药物浸秧法:插秧先将苗根部放在药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插秧,这种方法治螟虫有特效。上述几种方法都要因地制宜根据药物所需的条件进行恰当的选择,只要选择对了,对鱼、稻均有利。

三、晒田与养鱼的关系 晒田对水稻生产是一项增产措施。其目的:一是使禾苗粗壮,

根系发达;二是控制分蘖,这种做法与养鱼要求保持一定水深是矛盾的,而在养鱼稻田中挖鱼沟和鱼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晒田方法:先是排干田水,让鱼种进入鱼沟、鱼溜中,就可晒干,不晒也行。其理由是:①鲤鱼种、罗非鱼有钻浸习性,能松动土壤,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这就达到了晒田的第一个目的。②同时,在养鱼稻田中可加深田水来控制禾苗折无效分蘖。这是因为一部分无效分蘖的功芽可作为鱼类的饲料被提食,另一部分幼芽因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照而间死在水中。晒田是以缺少水分来控制无效分蘖,而深水灌田是以缺氧来控制无效分蘖,对此其两种控制无效分蘖的方法一般认为深水灌田的效果大于晒田效果。所以,养鱼稻田多采用深水灌田代替晒田的方法。

稻田养鱼是一种古老的养殖方法,它利用稻田不深的水体,把种稻与养鱼相结合,发挥稻和鱼的互利作用,实现鱼稻双丰收。我县有4万余亩稻田,至少有半数稻田可以发展养鱼、养虾、养蟹,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场所。 一、稻田养鱼的原理与特点

稻田是一个综合生态体系,以稻为中心与它共生的有昆虫、杂草、敌害生物等。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人们要向稻田施肥、灌水等生产管理,但是稻田里许多营养成分却被与水稻共生的动、植物等猎取,造成水肥的浪费。在稻田生态体系中,我们放进鱼后,整个体系就发生了变化,因为鱼几乎可以食掉在稻田中消耗养分的所有生物群落,起到生态体系的“截流”作用。这样便减少了稻田肥分的损失和敌害的侵蚀,促进水稻生长,又将废物转换成有经济价值的食鱼。实践证明,稻田养鱼,水稻增产5%,每亩增产25—30千克。稻田是一类特殊的水体,在水稻种植期有浅水与深水两个阶段。浅水期水深3—5厘米,深水期也只有15—20厘米,所以稻田是一个浅水环境。水浅水温变化就大,日夜温差有时达18度,最高水温可达41度,最低仅20度,这是一大特点,另外相对来讲,浅水中鱼类的饵料种类多,水中溶氧也比较高。

二、稻田养鱼的条件与设施 (1)应具备的条件 不是所有的稻田都能养鱼,用于养鱼的稻田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源,排灌水要方便,土壤的保水要强;其次是稻田土壤要肥沃,以利稻田能繁育丰富的鱼类活饵料。

(2)稻田的设施 稻田养鱼是以天然饵料为主的粗放式养鱼方法,其基本要求是在不减少稻株情况下,尽量让鱼能多有一份容身的水体。

A、加固加高田埂 不养鱼的稻田,一般堤埂很低,而且并不牢固。要用来养鱼,必须将堤埂加高、加宽、加固。要有埂宽0.3米,压实,埂高0.50米。要求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满水是不能崩塌跑鱼。

B、开挖鱼沟、鱼溜 在水稻生长期需要浅灌、晒田、施肥、喷药等生产环节。为了让稻田中的鱼类在水稻管理期间有一个安全的去处,同时稻田夏季水温太高,秋末又会很低,鱼十分需要一个避署防寒的场所,还有捕鱼时,也需要有一个聚集鱼群的地方,所以用于养鱼的稻田,在在栽种稻秧前,在田中挖掘鱼沟、鱼溜。这是稻田能不能养好鱼的重要一步。鱼沟深30厘米,宽50厘米,一般挖在稻田边缘。面积较大的稻田,可以在田中开挖“十”字型“﹟”型或“艹”型鱼沟,沟沟相通,四通八达。

C、养鱼稻田 秧苗应是双行条栽,大行就是鱼沟。为了不使稻禾减少,鱼沟内的秧苗,可分别移向左右两行的秧窝间,做到全田秧苗不少,稻穴数目也不减。鱼沟面积一般不能超过稻田面积的5%—7%。

鱼溜又称鱼凼,它的位置、数量、大小应根据稻田自然地形,面积大小灵活设置。原则上设在注水口附近,或在稻田中央。形状有方圆两种。方形为2—3米见方,深0.65—1米。圆形鱼溜直径3—4米,深0.65米。根据各地经验,1300平方米下稻田可设鱼溜2—3个,1300平方米以上至少设4个鱼溜。鱼溜的总面积为稻田面积的1%,但有时为了让鱼有更好的环境,鱼溜也可占总面积的5%—8%。鱼溜所占秧株,一律密植于鱼溜四周,要求不少一株苗。鱼沟、鱼溜互相连通,成为鱼类的安乐窝。 鱼沟和鱼溜的配置,一般在稻田的较低部位。鱼沟、鱼溜主要有以下作用:在稻田施用化肥、农药、浅灌和晒田时,为鱼类提供一个安全宽敞的所;在夏季40度高温时,又为它们提供一个降温避暑地;若采取投饵喂养,鱼溜又可充当最佳食场;在捕捞时,又是聚集鱼类的最佳场所,便于捕捞。 C、开挖进、排水口,设置拦鱼设备 养鱼稻田的注、排水口最好开在稻田相对的两角,以便田内水流均匀流转。稻田水很浅,为避免排、灌水时逃鱼,一定在注、排水口处设置拦鱼栅。拦鱼栅用铁丝网。拦鱼栅应高出堤埂0.3米,下端要扎入田底0.3—0.5米。如进排水有管道,管口应用铁丝网包扎结实,以确实防止逃鱼。

D、搭棚遮阳,避暑降温 稻田养鱼完全不同于池塘养鱼,日水温变化幅度相当大,虽然田中挖有一定深度的鱼沟、鱼溜,但也会影响鱼类的正常活动和生活,特别是7、8月的夏季,甚至回引起大批死亡。所以在鱼沟、鱼溜上,用芦苇、树枝叶搭一些简易的凉棚,可以改善它们生存环境,以利其生长发育。 三、稻田养鱼生产技术

(1)水稻品种的选择 养鱼稻田种植的水稻品种,要选择茎叶粗壮、抗倒伏力强、耐肥抗病虫害的高产品种。因为田中有鱼活动,根系不牢固,很容易倒伏,这不仅影响水稻生长,也会封闭沟、溜,田中的鱼类也生长不好。

(2)稻田养殖对象 稻田水浅,主要可供食用的饵料生物呈底栖动物、昆虫、丝状藻类和杂草,浮游生物较少,所以是一类十分特殊的水体。稻田养殖的鱼类应以草、鲤鱼为主养对象。

(3)鱼种放养 稻田养鱼一般放养大规格鱼苗(10—15厘米),每亩放养200—300尾。 (4)稻田养鱼的管理

A、放鱼时间 稻田养鱼的放养时间,应该在不影响禾苗生长的前提下尽量早放,以便延长鱼的生长期,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初。放养时应注意水温差应在3度以内,以防止育苗“感冒”。

B、鱼苗消毒 一般用5%的食盐水浸泡7—10分钟。

C、浅灌和晒田期的对策 浅灌和晒田是适应生理要求而制定的增产措施。它有利于增高地温,使水稻根系发育,控制无效分蘖,防止倒伏,减少水稻病害。浅灌主要是在水稻生长前期进行。这时水的需要相对较少,鱼种刚放入,个体相对较小,浅灌对鱼类生活的影响不会太大,只要鱼沟、鱼溜中有较充足水深就行了。在水稻种植的中、后期管理中,需要逐渐加深田水,特别是在扬花叶穗时,水稻对水需求大,这样同鱼体逐渐长大,需要更深的水位相一致,鱼稻不发生矛盾。 D、施肥喷药的管理 稻田施肥分基肥和追肥两大类,一般基肥用量占2/3,追肥占1/3.稻田基肥以绿肥、人畜粪、塘泥等为宜,用量每次每亩不超过500公斤,但在施用前必须经过发酵,否则有机肥在稻田里发酵,会产生沼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毒害鱼类。有机肥营养成分全面,分解慢,肥效持久,同时还可改善土壤性能,防止板结,其中未分解成分还可直接为鱼类吃食。稻田追肥大多使用化肥,但化肥使用不当,会对鱼类产生伤害。较妥的施用方法是,使用前先排浅田水,让鱼集中在鱼沟、鱼溜中,然后在稻田中分片撒施化肥,分片的目的是让鱼有一个躲避地方。使用几种常用化肥时,也应掌握安全浓度:硫酸铵10—15

水稻养鱼技术

水稻养鱼技术一)稻田养殖的条件与方式一、稻田养鱼的条件:稻田的水源和土质要好,保证在养鱼后不怕缺水,其次是稻田的地形地势保证在雨季中不会被大水淹没,同时要肥料(主要有机肥料)充足,而且要选种耐大肥、茎粗壮不易倒伏的水稻品种。稻田为作养鱼水体来看,其特点不同于池塘、湖泊等水体,稻田水极浅,一般水深只有1—2寸,最深3—4寸左右,由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pwlq650xa9pg7z7h9x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