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07143 课程名称:室内设计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 The principle of Interior Design 课程性质:必修□ 选修□
课程类型: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总学时:48(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36学时,课程设计 周) 总学分:3
二、课程地位
该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进入专项设计的门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并掌握室内设计的步骤及方法,为以后的专业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处于前面的设计基础课与后面的专项设计课之间,与前、后续课程是承前启后的关系。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来增祥、陆震纬编著.《室内设计原理》(ISBN7-112-02843-4/TU﹒216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2、梁展翔、金琳编著.《室内设计》(ISBN7-5322-4009-6/J﹒369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3月
四、课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授 课 内 容 提 要 一、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和基本观点 二、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和方法步骤 三、室内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特点 四、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 五、室内采光与照明 六、室内色彩与材料质地 七、室内绿化与庭园 八、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九、市场调查 十、空间测绘 十一、用空间表现情感练习 十二、分步骤完成命题设计(手绘表现) 学时 4 4 4 12 8 16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核定办法
1、考核方式:
通过阶段作业评定和最后一张综合作业加平时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理论认识的理解,创意能力的表现以及完成效果。 2、成绩核定办法:
课程结束的课程作业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成绩不及格的必须重修。
室内设计原理设计:创新表达占40%,材料应用占20%,制作效果占20%,综合表达占20%为作品成绩。但该成绩只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市场调查报告、资料收集、设计进度等)占30%。
六、授课方案
第一章 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和基本观点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室内设计的概念
现代室内设计称为室内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中与人最为密切的。
室内设计的总体宏观看:能反映当时社会物质和精神生话的特征,也和当时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
从微观、个别的作品看:反映设计者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艺术素养。
一、室内设计的定义
室内设计就是运用艺术的、和技术的手段,依据现代人的生活特质,创造出符合人们的生洒、生产需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室内环境。
室内环境既要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功能要求,也反映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由此可见,它是为人们室内生活的需要而去创造、组织理想生活时空的环境设计;它是建筑设计从室外到室内的“景象化” ──“物质化”的过程;它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建筑空间概念深化的体现;它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工种、多内容的混合性设计。
二、室内装修、装饰、装潢、布置的区别 (一)室内装修
室内装修一词有最终完成的含义,着重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指土建施工完成后,对室内各界面、门窗、隔断最终的装修工程。 (二)室内装饰
装饰或装潢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着重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是指建筑室内固定的表面的处理,装饰材料的选用。 (三)室内装潢
室内装潢指室内行业中,专营窗帘、地毯、墙纸等室内工程的行业或施工内容。 (四)室内布置
室内布置是指室内陈设部分的选择和安排。
总之,室内装修、装饰、装潢、布置,只是室内设计的手段和部分工作分工作。室内设计不单纯是满足视觉要求,而是综合运用技术与艺术手段组织理想的室内环境。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第二节
室内设计的发展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已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 一、国内
原始社会西安半坡村的方形、圆形居住空间,已考虑按使用需要将室内作出分隔,使入口和火坑的位置布置合理。方形居住空间近门的火坑安排有进风的浅槽,圆形居住空间入口处两侧,也设置起引导气流作用的短墙。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有”与“无”、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也揭示了室内空间的围合、组织和利用是建筑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同时,从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有”与“无”,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对待的。
在历代的文献《考工记》、《梓人传》、《营造法式》以及计成的《园冶》中,均有涉及室内设计的内容。
我国各类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四川的山地住宅、云南的“一颗印”、傣族的干阑式住宅以及上海的里弄建筑等,在体现地域文化的建筑形体和室内空间组织、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与制作等许多方面,都有极为宝贵的可供我们借鉴的成果。 二、国外
公元前古埃及贵族宅邸的遗址中,抹灰墙上绘有彩色竖直条纹,地上铺有草编织物,配有各类家具和生活用品。
古希腊和罗马在建筑艺术和室内装饰方面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哥特式、古典式、巴洛克和洛可可等风格的各类建筑及其室内均日臻完美,艺术风格更趋成熟,历代优美的装饰风格和手法,至今仍是我们创作时可供借鉴的源泉。
1919年在德国创建的鲍豪斯(Bauhaus)学派,摒弃因循守旧,倡导重视功能,推进现代
工艺技术和新型材料的运用,在建筑和室内设计方面,提出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新观念。
第三节 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现代室内设计,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发,需要确立一些基本观点:
一、以满足人和人际话动的需要为核心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以提高物质生活水准、增进室内环境的精神品质,放在设计的首位。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特别重视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 二、加强环境整体观
现代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环境整体、文化特征以及建筑物的功能特点等方面的考虑。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环境的“外”,可以说是一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矛盾。 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
这里的“环境\着重有两层含义:
1、室内环境是指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许多方面,在室内设计时固然需要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但是不应局限于视觉环境,对室内光、热等物理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因素也应极为重视,人们对室内环境是否舒适的感觉,是综合的。
2、室内设计看成自然环境──社区街坊、建筑室外环境──室内环境。 三、功能与形式关系
室内环境设计包含功能和形式两个相辅相成的结构层面。
以安全——卫生——效率——舒适为基本原则,解决综合性的人,空间、家具,设施等之间的关系问题为目标,创造出高品质的室内空间。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形式因功能需要而产生,功能是形式内在需求功能决定形式,形式为功能服务,互为依存。 四、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创造室内环境中高度重视科学性、艺术性,及其相互的结合。
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
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同时,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重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 五、时代感与历史文脉并重
宏观整体看,室内环境设计反映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铭刻时代印记,现代室内设计应体现现代精神,满足当代社会生活活动和行为模式的需要,分析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积极采用当代物质技术手段。
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历史延续性。追踪时代和尊重历史,就其社会发展的本质是有机统一。室内设计中,都有可能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民族特点、地方风格、乡土风味,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发展的设计手法。 六、生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室内设计因时、因地的变化,以动态的发展过程来对待。当今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配件和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也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2. 教学要求:掌握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和基本观点 3. 教学难点: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三者的差异
4. 教学策略:采用课堂讨论和问题征解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开阔了的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习效果。 5. 教学预习:预习第二章: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和方法步骤;查阅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图书。
6. 习题:思考题:怎样看待室内设计与环境系统的关系?
第二章 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和方法步骤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室内设计的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也称室内环境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和传统的室内装饰相比,涉及的面更广,相关的因素更多,内容也更为深入。 一、室内环境的内容和感受 室内环境的内容:
1、界面围成的空间形状。 2、空间尺度的室内空间环境。 3、室内.直、光、热环境。
4、室内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负离子含量、放射剂量?)室内客观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