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义:《内经》称为“真气” ,《难经》又称“原气” ,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生成与分布: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 (3)生理功能
①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
②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五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宗气
(1)含义: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 )生成与分布 2(.
①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和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互结合而生成。
② 宗气生成后积聚于胸中,通过上岀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此外, 经》中还指出宗气可由气海向下注入气街,再下行于足。 (3)生理功能
①行呼吸; ②行血气; ③资先天。 3. 营气
(1) 含义: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又称“荣气”
。
(2) 生成与分布: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中精华部分所化生,进入脉中,运行全身。 (3) 生理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4. 卫气
(1) 含义: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又称“卫阳”
。
(2) 生成与分布: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中慓悍滑利部分所化生,运行于脉外,布散全身。 (3) 生理功能
①防御外邪; ②温养全身; ③调控腠理。 第三节 血
一、 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 血的生成 (一) 化生之源
1.水谷之精是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 由水谷之精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血液的主要构成成分。 2.肾精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
肾精充足,则可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 此外,肾精化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 相关脏腑功能
1.脾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
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健与否,饮食营养的充足与否,均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 若脾胃功能虚弱或失调, 造成长期饮食营养摄入不良, 都可能导致血液化生之源匮乏, 血虚的病理变化。
临床上治疗血虚,首先要注意调理脾胃的运化功能,并注意饮食营养的合理调配。 2.心肺 心肺的生理功能在血液的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 由脾向上升输于心肺, 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 脉,在心阳的作用下变化而成为红色的血液。 临床上治疗血虚病证时,也常常注意调补心肺功能。 3.肾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肾精化生肾气,而肾气能推动、激发和不足,或肾不藏精,往往会导致血液生成亏少。 临床上治疗血虚病证,有时需采用补肾益精的方法。 三、血的运行
贯注心 从而形成
调控 各脏腑的生理活动,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及促进心肺的气化功能,从而有助于血液的化生。 如果肾精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二)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 2.肺朝百脉,主治节,能够助心行血。
3.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能够推动和促进血行,是保证血行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肝又有贮藏 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可以根据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需要, 在肝气疏泄功能的协调下, 调节脉 中循环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衡,同时还可以防止出血。
4.脾主统血,脾气健旺则能控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逸脉外。 总结: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是推动和促进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脾气的统摄和 肝气的藏血是固摄控制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而心、肺、 肝、脾等脏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与密切 配合,共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 (二)化神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唾、 涎、涕、泪和胃液、肠液、关节腔液、胸腹腔等间隙的液体等 ),是液态样营养物质,是构成人 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四、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濡养
(二)充养血脉 另外,津液的代谢对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对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第五节 神
一、中医学中神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中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 其中又将意识、思维、情感等 精神活动归纳为狭义之神的范畴。 二、神的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第六节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1)原理: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2)生理体现:气盛则血充。 (3)病理表现:气虚则血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举例) 2.气能行血
(1)含义: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 (2)生理体现:气的充盈,而且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 ( 3 )病理表现:气虚或气滞,均可导致血瘀;气机逆乱,血行也随之逆乱(举例)
。 。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常常分别配合应用补气、行气、降气、升提的 药物。 .气能摄血 3. (1)含义: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2)生理体现:气旺则血统。 ( 3 )病理表现: “气虚则血逸” 。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气虚出血病证,必须补气以摄血。 总结:气对于血的生成和运行具有统率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气为血之帅” 。 (二)血为气之母
1.血能养气 (1)含义: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2)生理体现:血足则气旺。 (3)病理表现:血虚则气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气少的病证,必须气血双补。
2.血能载气 (1)含义及生理体现: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依赖血的运载而运行全身。 (2)病理表现:血虚的病人,也就会出现气虚病变;气随血脱。
总结:血能养气、载气,体现了血对于气的基础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血为气之母” 二、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血同源 1.含义:精与血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 2.生理体现 (1)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
(2)脏腑之精融入血液中,则化为血;血液输送到脏腑中,也可充养脏腑之精。 3.病理表现:衰则同衰(精亏则血虚,血虚则精亏)
。
(二)津血同源 1.含义:津液和血来源相同而又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津血同源” 2.生理体现
(1)津液与血液都由水谷精微所化生; (2)津液进入脉中,与营气结合,便化生为血液;血液中的津液,与营气分离而渗出脉外,便 化为津液。
因为汗液为津液所化生,而津血同源,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 3.病理表现:津血互损。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1)治疗津血互损的病证,应津血互补; (2)“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1.气能生精、摄精 2.精能化气
(二)精、气与神的关系 1.精、气化神
2.神驭精、气 总结:精、气、神三者之间存在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可分而不可离,称为人身之“三 宝”。精、气、神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形体是第一性” 、“精神活动对形体健康的反作用”的辩 证法观点。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论
1 藏象的概念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2.藏象学说 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相互关系的学说。
(1)脏腑 脏——化生和贮藏精气,满而不能实。包括肝、心、脾、肺、肾 腑——受盛和传化水谷,实而不能满。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形态上中空而密闭, 功能上以贮藏精气为主。 包括脑、 髓、骨、脉、胆、女子胞 (子 宫)
(2) 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①古代解剖知识,②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③反复的 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生理功能。
(3)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①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②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第二节
五脏
一、心 心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必须以心气的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前提条件) 心主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 心的生理特性——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素问 ?六节藏象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 二、肝
1. 肝的生理功能 ( 1 )主疏泄
①调畅血和津液的运行输布 ②调畅脾胃之气的升降 ③ 调畅情志/喜调达而恶抑郁(逍遥散、痛泻要方)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④ 促进消化/气机T脾胃(脾升胃降) \\分泌胆汁、排泄胆汁 ⑤ 男子T排精性功能 ⑥ 女子T月经、泌乳、排卵 (2)主藏血
①贮藏血液②调节血量③防止岀血“肝者,凝血之本” 2. 肝的生理特性
①肝为刚脏“肝体阴而用阳”②肝气升发 3?志液体华窍 ① 在志为怒 ② 在液为泪
③ 在体合筋(筋膜或宗筋),其华在爪“肝为罢极之本” ④ 开窍于目T睛明
⑤ 与春气相通应“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
三、 脾.
脾:孤脏(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仓禀之官 1主运化(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 脾为胃行其津)运化谷
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运化水谷机制)运化水脾气升 阳气温正常运
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脾不统血与气不摄血机理一致其标在肺生理机惟畏土, 将下部岀血与肌肉岀血称脾 诸湿肿满皆属于统
脾气运化的表现形式清气在下
1脾气上升脾主升清升清: 脾气散精,上归于生飱生理特 2升举内
其制在而习惯
2主统(生血统)控制血液在脉
脏:维持内脏恒喜燥内脏下垂:胃、肾、子宫(阴挺、直肠(② 肛
在体合肉,主四在窍为口,其华在饮食口味与脾运化相脾气通于口口唇者,脾之官窍、 在志为
在液为涎清稀,为脾精所化,岀自两颊,可自口角流岀(注意与唾比较 与长夏或四时之气相通 四、 肺.
肺:相傅之官,五脏之长,气之本,水上之源,华盖,娇脏 1. 动维系
主气,司呼吸(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呼吸系由肺宜肃降运
(1)主呼吸之气(天气通于肺) (2)主一身
? 肺主一身之气生成体现于宗气生成,其运行体现 之气(肺者,气之本也)
产生于对全身气机调节作用
宗气,调节气机 ?肺主气,实际上是基于肺主呼吸机能 2.
主行水(通调水道) 机理:宣发肃降 ?呼吸调匀是气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
肺为水上之源:肺居高位,又主行水运?呼吸调节以肺肾最为相关 ? 宣肺利水:开鬼门、提壶揭盖、开上源而利下流 百脉,主治节 ?肺对血液运行有促进调节作用(肺主治节) 肺主行水:脾肾三焦等
主治节:呼吸、气机、血液、津液等 (4.主宣发肃降)
1?肺为华盖(肺在五脏六腑位置最高) 肺为娇脏肺主一身之表③肺主一身之气
生理:清虚娇嫩 病理:易受邪侵 肺气宣降,维持肺司呼吸,主行水机能 生理特征3 ?肺气宣降 ?与调节汗液排泄相关的是:宣发卫气 宣发:呼出浊气,宣发精微、卫气肃降: 吸气资元,肃降精微、浊液
肺合皮毛,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体华肺对皮毛作用:宣发卫气与津液于皮毛 皮毛收邪,内含于肺②宜散卫气调节呼吸①皮毛对肺:
用:宣肺利水,降气利水生理机能 3.朝
协4.肺有辅心行血的生理机能 助
?肺为脏之张,为华盖:①肺居高位,脏腑外卫 ②2.
?肺宣降功能异常:尿少
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
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笔记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