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滑公即位;宋滑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 传贤优于传子 C. 王室逐渐衰微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周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宋国是殷商遗民之国,因此其制度方面更多的继承了殷商的继承制度,即兄终弟及,D正确;题干中没有对传长与传贤两种继承方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传贤优于传长,排除A;题干涉及时间是西周,宗法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王室衰微是在西周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2. 表1 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两汉时期粮食遗存统计表(部分)
时代 汉 汉 西汉早期 西汉早期 西汉晚期 出土地点 河南洛阳烧沟汉墓 河南洛阳西郊汉墓 陕西咸阳杨家湾4号墓陪葬坑 河北满城汉墓 河南辉县汉墓 粮食遗存 粳稻、大豆、小豆、薏苡、黍、粟、高粱 稻米、小麦、大麦、粟、黍 稻米、黄米、粟、豆类、小麦、荞麦 稻、黍 稻、粟 B. 宗法制度瓦解 D. 殷人旧俗影响
东汉 陕西西安东汉墓 稻、大麦、薏苡、粟、黍 据表1可知,当时黄河流域 A. 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 C. 稻粟是主要粮食作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粮食遗存统计表中所列的粮食种类可以看出,两汉时期除了稻、粟等作物外,还有高粱、荞麦、大麦等作物,说明当时粮食作物种类多样,B正确;题干只列举了粮食的种类,并未涉及产量高低,无法得出粮食产量提高的结论,排除A;题干中稻、粟是诸多粮食作物中的两种,不能断定其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排除C;“面积扩大”是对比的结论,题干中只能证明两汉时期稻谷广泛种植,不能得出稻谷种植面积扩大,排除D。
3. 魏晋时期,高品第的士族很乐于就任地望清美、品秩较低、升迁较易的秘书郎、著作郎、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等官职,而寒门不可企及。这从本质上说明 A. 社会阶层已经固化 C. 士族精于为官之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高品第士族基本把持了“地望清美、品轶较低、升迁郊易”的官职,最终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形成士族把持政权的门阀政治,D正确;不论寒族还是士族,都属于士阶层,其阶层内部的流动性差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A;寒族和士族在阶级属性上都属于地主阶级,B不能凸显出材料中寒族和士族的差别,排除;士族在为官方面的优势不是主观能力所致,而是门第所致,排除C。
4. 清初,顺治帝谕工部:“畿辅之地,乃天下根本,必加意安养,使民生乐业,方能自近及远,渐致太平。”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朝廷多次免除畿辅受灾州县的田赋,兴修水利。乾隆时期直隶总督孙嘉淦任职不足三年,没治所属河淀工程共计523处。材料旨在说明清政府 A. 推行减免钱粮政策 C. 注重维护京畿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清朝统治者认为京畿地区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唯有京畿地区稳定,才能稳定天下,正因如此,统治者重视京畿地区的民生以及工程营建,C正确;减免钱粮、发展水利只是对京畿地区采取的措施,而且
B. 重视发展水利事业 D. 践行以民为本思想 B. 地主阶级统治加强 D. 门阀政治逐步形成 B. 粮食作物种类多样 D. 稻的种植面积扩大
这只是维护京畿稳定的手段,排除A、B;清朝统治者在京畿地区采取的举措体现了民本思想,但是其本质上是出于统治需要,排除D。
5. 郑观应认为:“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如中国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独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万国。”郑观应在这里强调 A. 向西方学习 C. 世界大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郑观应认为中国和万国同居与地球,没有必要强调夷夏之分,如果中国能视自己为万国之一,则中国必然能更好的融入世界,而世界也不能缺少中国。这说明郑观应认为中国只有摒弃夷夏观念才能更好的融入世界,B正确;根据材料“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万国”与向西方学习不符,排除A;郑观应的言论体现了其理念中具备世界大同的全球意识,但是郑观应强调的是中国应当如何融入世界,排除C;加强中西交流的前提是中国摒弃夷夏观念,D排除。
6.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发布公告,宣称“永久建立共和政体”。1911年11月9日,军政府公布《鄂州约法》,规定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财产、人身等自由,有应任官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由此可知,《鄂州约法》 A. 反映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的精神 C. 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实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财产、人身等自由,有应任官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可知,该法律体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具有民主精神,故A正确;题意并未体现民众拥护,故B排除;这只是法律,不能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实现,故C排除;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的标志1912年2月清帝退位,故D排除。
7.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对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表文告称:“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这表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
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答案】D 【解析】
B. 军阀是革命的主要对象 D. 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B. 得到了当地广大民众的拥护 D. 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 摒弃夷夏观念 D. 加强中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