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决策定位
大学生就业难,难在选择,也难在决策。大学生就业决策的过程是在他们分析自身职业兴趣和评估自身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组织)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等方面,做出合适的职业方向的选择,这是一个理性和非理性的过程。
人生由一个个决策组成的,专业选择、职业选择、伴侣选择??同学们做决策难吗?做决策感觉愉快吗?(P1-P9)
人生本无忧,唯有做决定(伯恩Bern 1970)人生的苦恼大半来自日常生活中必须做决定的压力。
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方案制订、方案选择、准备方案实施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决策者自身和周边环境分析基础上,为决策者或组织未来的行动确定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一个最为优化合理的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
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此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的职业前景,做出职业行为的公开承诺。
我们可以看出:职业决策是一个过程,而不单单是一种结果。生涯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需要决策的问题,高三学生面临选填大学志愿,大学四年级的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中年业务部经理想要转业,职业妇女二度就业等??但你往往认为选择决策只是面临选项的时候才发生的事情。其实,人每天都在面临选择。
【举例】今天我要穿什么衣服,评估一下我的感受,核实一下天气预报,还要考虑户外活动多久,做什么,和什么人会面。决定穿什么是以了解自己和你有哪些选择为基础的。 每天我们都在不断地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挑选出我们所需要的和我们所喜爱的。因此需要使决策成为学生一种普遍的能力。
今天你之所以在这里是你昨天选择的结果,明天你将去哪里也是你今天决策的结果。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在于,成功者选择了正确,而失败者选择了错误。因此,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天赋相差无几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人生却迥然相异。—(美)雷恩·吉尔森 (P10决策的分类)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基本思路(P11)
成功的职业决策包含两个过程:一是定义你的目标,二是选择目标。大学生的职业决策简单地说,也应该是在对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定义目标,选择目标。 “我想要什么”和“我能够做什么”主要由个人的价值观和人格特征决定,这跟个人的生活积累、气质类型等有密切的关系,由学生成长环境和遗传因素决定。“我可以做什么”主要由环境需求、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和个人对自我的认可度等方面的因素决定。应该说,职业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循环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兴趣取向、能力取向和机会取向三者的发展呈现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
职业决策的最终目标,对个体而言,要达到四吻合,即性格和职业的吻合、兴趣和职业的吻合、能力和职业的吻合、气质和职业的吻合;社会和家庭而言,要能为社会和家庭所用,能对社会和家庭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完美的职业决策能使所选择的职业带来愉悦的内心体验,能达到工作成效、社会成效和个人幸福感、家庭幸福感的完美统一。 (P12职业选择的11大因素)
二、大学生职业决策中常遇到的困惑及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几类学生往往无法做出选择或做出正确选择:第一类学生似乎有很好的知识储备,对自己的各种选择也很了解,但常常会做出错误的职业决定,他们总是不断地尝试“纠正”错误,而不懂如何减少错误,究其原因,大多没有职业规划的
意识和知识,也没有对自我的能力、兴趣取向进行系统、准确的评估;第二类学生,他们做了大量的测验去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技能,但依然不能做出决策,不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做出选择或正确的选择,究其原因,大多没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少,对职业缺乏了解;第三类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取向、兴趣取向都知之甚少,他们盲目地相信周边权威人物的决定,往往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究其原因,大多没有把信息收集好、整理好或者没有收集到有用的信息,无法进行评估;第四类学生对自我和职业都比较了解,但受“要有好的工作得有好的关系网”“好工作就是待遇好、舒适的工作”“就业市场我没有选择他人的权利,只能被他人选择”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而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消极退缩,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经验不足、视野不够开阔、自信心不足等原因导致其没有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可见,大量的职业信息、有效的自我评估、正确的价值观、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科学职业决策的基础。由于大学毕业生的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基本形成,且各大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意识的培养、引导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因此,在这四类学生中,社会实践经历问题、社会支持系统等问题已成为目前高校毕业生职业决策最为突出的问题。
(P14-P18活动和测试个人决策风格)
? 理性型:以合乎逻辑的方式;从未来的观点搜集资料;经详尽比较;勇于为其抉择
负责。
? 直觉型:能为其抉择负责,但未考虑未来的因素;未进行资料的搜集或作合理的分
析比较;决定的方式主要依据想象,即刻感受和情绪反应。 ? 依赖型:以社会规范为其行事标准;其决定方式主要依据他人的期望;常将责任交
付于他人。
? 犹豫拖延型:这些人习惯将对问题的思考和行动都往后推迟,对自己的判断不够自
信。 ?
1)常见的决策模式:(P19-20)丁克里奇(1966)提出:
? 痛苦挣扎型(agonizing):有些人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收集信息,确认有哪
些选择,向专家询问,反复比较,却迟迟难以作出决定。他们常爱说的一句话“我就是拿不定主意”。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收集再多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也无济
于事。需要弄清的是他们被一些什么样的情绪和非理性信念困住了,比如害怕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追求完美等等。 ?
冲动型(impulsive):与“痛苦挣扎型”相反,有的人遇到第一个选择就紧紧抓住不放,不再考虑其他的选择或进一步收集信息。他们的想法是:“先决定,以后再考虑。”比如,先找到一份工作做了再说。冲动的决策方式可能是出于对困难的回避,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探索。这种方式的危险在于风险太大,等看到有更好的选择时自然追悔莫及。 ?
直接型(intutive):有一些人将自己的直觉感受作为决定的基础。他们通常说不出什么理由,一味表示:“就是觉得这个好。”人们在择友的时候常常采用这种决策方式。直觉对人们在环境情况无法获得充分信息的时候会比较有效,但他有可能不符合事实,有时候,我们的判断可能会因为自身先入为主的偏见而产生较?
大的误差。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直觉作为决策的依据。 拖延型(delaying):这些人习惯将对问题的思考和行动都往后推迟,“过两天再考虑”是他们的口头禅。大学生常见的“我还没有准备好工作,所以打算先考
研”,就是这种方式的体现。拖延型的人心中暗暗抱有这样的希望:也许事情过几天就自动解决了。然而,问题并不会自动解决,有时候甚至会越托越严重。如果你现在不知道该怎么找工作,那么读完研究生也未必就能知道。 宿命型(fatalistic):有些人不能自己承担责任,而将命运委诸外部形式的变化。他们会说“该怎么地就怎么地吧”,或“我这个人永远不会走运”之类的话。当一个人将自己生活的主导权交给外界环境的时候,可以预见,这个人是很容易觉得无力和无助的。这样的人容易成为环境的“受害者”,怨天尤人,却没想到?
自己的环境正是由于放弃了个人对生命的“主权”而造成的。
顺从型(compliant):这样的人倾向于顺从别人的计划而不是独立地作出决定。他们常说:“这要他们都觉得好,我就觉得好。”比如,很多大学生一窝蜂似的争取出国、进外企、考研、参加各种培训班,只因为“大家都这样做”。从众的人固然在追随群体的过程中或得了一种虚拟的安全感,但却忽略了自身的独特性,这造成他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适合自己。他们在不必费心思的同时,也牺牲了对生命可能有的满足感。 ?
瘫痪型(paralytic):有时候,个体可能在理性上接受了应当自己做决定的观念,却无法开始决策过程。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开始了,可能内心深处总是笼罩着“一想到这种时就害怕”的的阴影。事实上,他们无法真正为决策和决策的后果承担责任,而这种害怕承担责任的心理可能又源于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长期的不当教育方式。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曾经采取过哪些决策模式?你最常用的是哪种?
(P21-30决策中的阻碍和应对) (P31-37职业决策方法)
一、确定职业目标的重要意义(P40)
(一)目标的重要性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二)职业目标的作用
行为科学认为,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的方向。行为科学家佛隆认为:人们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个目标对他的激发力量也就越大。理想的职业生涯目标,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大学生由于知识、经验、阅历、态度、各自的利益等不同,个人目标存在着差异,每个人对于自己预期的职业生涯目标各不相同,每个人应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二、确定职业目标的准则
在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后,就要选择和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路线,执行生涯战略。勇于执行,是个体有效管理的关键。美好人生,始于规划;完美规划,则靠卓越执行。生涯规划的执行主要是通过一套周密的行动计划,确保目标实现。 黄金准则:(大家还记得吗?)
著名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程社明提出,选择生涯路线应把握四条原则: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世所需,并在保证了前三个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就业收益最大化即择己所利。
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采取链条分解法逐层分解,将总体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目标,使他们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一月都有自己的小目标,然后根据具体的小目标,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步步落实,并辅以考核措施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三、大学生职业决策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
?
1.加强“人境互动”,掌握有用信息。信息是认知的基础,根据职业决策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在职业决策的认知信息加工金字塔结构里,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共同构成职业决策的基础。决策时,信息的来源很广,从大方面讲,主要来源于外界环境和个体的知识经验。外界环境和个体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中隐藏了许多信息,被个体吸收成为个体知识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的知识经验又时常影响个体怎样搜索信息、搜索怎样的信息,这些都不完全能被个体知觉到。
可见,信息是通过人和环境之间动态的交互作用而获得的,职业决策必须以信息和认知为基础。大学生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生活环境和个体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生活经验缺乏,没有对自我和社会形成有效认知,在缺乏信息的支撑和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在职业决策时想当然的多,科学决策的少,职业决策也成了困扰学生的最大问题。如果大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增加社会阅历,给自我各种平台,丰富自我的社会经验、职业经验,就能改变自我搜索信息的方式和内容,就能尽可能多地搜索到有用信息,就能尽可能多地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就能为明确自我兴趣取向、能力取向和社会取向打下良好基础,才有可能顺利地找到和个人特点相匹配的职业。
2.做好信息整理,准确评估自我。根据SWOT分析法,有效决策的基础是准确评估自己,找出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并择己所长。准确评估就要求高校毕业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适合个人性格特点和气质特点、自己的能力能够胜任的职业和工作。当然,这也要求高校毕业生能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提高自身的技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摒弃不良的习惯和错误的工作理念,放弃那些毕业生非常讨厌的或不擅长的、技能要求很高的职业。
要能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要做好信息的区分、梳理和判断工作,这对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可以将信息分类梳理,通过老师、朋友、亲人的帮助,能首先准确区分有用信息和假信息,在这一基础上,做好个体兴趣取向、能力取向和机会取向信息的分类梳理工作。机会取向是大学生目前最重视的问题,如果能先做好兴趣取向和能力取向信息的梳理与分层工作,将有效缩小职业信息的收集范围,确定职业信息的收集重点。同时,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访谈、咨询有丰富就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和对该领域有研究的咨询机构等方式,能有效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信息进一步整理、收集、分层工作。 3.调整情绪,重视个人现实。由于就业压力大、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毕业生掌握的职业信息不多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现实,而非共同现实。最常见的毕业生择业现象有两种:一种是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由于缺乏自信,往往忽略个人的知觉,认为家长或其他的权威人士有较强判断能力,应该值得信任。另一种是由于就业压力加大,大学生往往容易焦虑、迷惑、抑郁,受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大学生也往往很难自己进行科学的职业决策,从而让权威人士和亲密人士代为决策。
毕业生职业理论认为个体能够加工信息并在流动的过程中做出决策。这说明个体应该接受自己、自己的感觉、信念,并以一种降低压力和增加动机的方式来对待决策,而不是害怕改变。共同现实往往考虑社会因素的比较多,而忽略个体人格和心理过程的特点,这些和毕生职业理论体现个体的重要性和主动性是相违背的。根据“共同现实”做出的决定也许社会认可度很高,但是当事人不一定会满意。这往往容易导致职业倦怠、频繁跳槽、职业人内心冲突剧烈、职业上升空间狭窄等问题。
4.重视社会支撑,选择对家庭和国家的发展有利的职业。由于大学生原有的社会角色比较单一,需承担的家庭、社会责任较少,对社会运作规律、运作成本、运作方式方法都不是很了解;同时,大学生对认知事物的方式、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娴熟。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对将来要承担的家庭责任不加考虑或考虑甚少,对职业发展放在国家
发展甚至世界发展这个大环境中去考虑的甚少,而过多地考虑现有职业的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因素,这将严重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的评估二
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中的其他事物相互依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将会对个体的社会角色起到很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是事业和生活双丰收的重要基石。个体在社会中必定要承担多种社会角色,其中最重要也是每个个体都无可回避、必须拥有的社会角色是国家公民和家庭成员。一个职业人,只有选择对家庭和国家发展都有利的职业,才能给个体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才能使个体的情绪、技能、需求平衡发展,才能让个体以愉悦、平静的心理开展工作,才能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激情,个体的职业生存发展的空间也才会不断扩大。
以上的一些关于职业决策过程、准则的思考,需要大学生能够有较好的日常积累,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握决策的准则,自信地、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
结语:
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投射未来的生涯愿景,把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站远点看看。生涯是一个旅程、一个过程或一条道路,而不是目的地或胜利品。确定个人可及的生涯目标选择,作出职业决策的承诺。明确第一选择、后备选择。
深思过去,熟虑未来,对决策保持适度弹性。新的态度是对目标保持一种“不确定”,让目标浮动。准备好备选方案,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为了防止挨冻,给自己预备一件衣服,你是否给自己预备了一个职业?
不要停止探索,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
人生是一个自我突破的历程,职业生涯决策的背后是责任和承担,我要为我的行为负责。市场经济社会没有终生职业,你是否有能力使自己终生有职业?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犹如钓鱼时选择池塘的大小一样,选对的池塘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大的池塘,而应该关注的问题是:这个池塘是否有自己想钓的鱼;这个池塘的鱼我们是否能够钓起来。只有选对了池塘,我们才可以钓到大鱼,钓到更多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