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班声乐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由于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原因导致他们的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音乐欣赏可以使他们的想象力获得自由解放听觉能力获得自由发展。通过对音乐作品交流、对话的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使他们逐渐获得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并使音乐成为他们终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班;声乐教学;模式;探索 一、以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丰富儿童对声音的各种感性经验 (一)欣赏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1.欣赏人体声音。自己的身体是学前儿童最熟悉的部分倾听可以先从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声音开始。如教师与学前儿童面对面坐在一起让幼儿倾听并模仿教师发出的各种人体的声音如:拍手声、捻指声、弹击声、拍腿声、跺脚声、轻快的跳动声与各种嗓音。还可以增加难度玩传话游戏和声音记忆游戏。
2.欣赏日常用具的声音。学前儿童好奇心较强对身边的各种声响有极大的探索兴趣。比如幼儿根据教师发出的声音找出相应的图片。教师连续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有时教师可以录制一些特有的声音如做饭、洗衣服的声音等放给学前儿童听让他们去辨别。
第 1 页 共 5 页
3.欣赏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充满了各种音响:马叫、蛙鸣、暴风的呼啸、雨水的低吟、汽车的嘀嘀声、火车和飞机的隆隆声等。
(二)欣赏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歌曲因为有歌词在一般情况下较容易为儿童所接受。但是也有研究证明:幼儿不仅喜欢歌曲也喜欢不带歌词的器乐曲。这是因为器乐曲音色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又没有具体歌词的局限便于儿童进行生动、自由的联想和想象。
音乐作品的选择要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一般情况下小班的音乐欣赏以歌曲为主。刚入园的幼儿喜欢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里面有模仿小动物动作的声音和叫声音乐形象鲜明。小班幼儿欣赏的器乐曲要形象单一、鲜明有标题。如《小鸟的歌》(李重光曲)等最好具有模拟的声音如军号声、马蹄声、小鸟叫声、火车鸣笛、汽车喇叭声等。中大班音乐欣赏仍应以歌曲为主。歌曲的内容、性质、表现形式要比小班更多样化。
如果选择的材料是歌曲需着重考虑歌曲的内容、形象、情绪应该是能为儿童所熟悉、喜爱和愿意接受的;歌曲中的歌词应该是儿童所能够理解的。各年龄班欣赏的歌曲可以是本班即将学习的歌曲也可以采用高一年龄班儿童所唱的歌曲即小班儿童音乐欣赏的歌曲可选自幼儿园中、大班学唱的歌曲而幼儿园中、大班可选用少儿歌曲。例如:《这是小兵》这首歌曲就适合小班幼儿。
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第 2 页 共 5 页
(一)激发幼儿的音乐想象力
我们都知道音乐艺术的主要构成材料——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有非具象的特点。所以音乐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是属于精神性的、非物质性的艺术因此能够充分发展孩子的想象。也因此音乐欣赏活动具有开启幼儿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价值。而对音乐的想象和感受又和孩子们个人的生活经验、体验密切相关所以更具有个性有助于幼儿表达他们独特的感受。
《龟兔赛跑》是属于带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它表现的是一个寓言童话故事塑造了比较明确的形象。孩子们对于动物、故事的想象离不开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对于动物的了解除了直接接触的更多来自于影视、图书。而《龟兔赛跑》所表现的内容不是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过、见过的事情所以孩子们想不到、有不同的想象也完全是正常的。
(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听赏能力
老师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始没有先入为主地介绍作品的名称而是首先调动幼儿的主动听赏这种做法也是启发式欣赏中的一种。但是如何进一步将幼儿丰富的、发散的甚至天马行空的想象集中到音乐作品上来是需要教师指导的。
1.首先我们应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受鼓励的环境和氛围这对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敢于想象有重要的意义。
第 3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