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辉煌灿烂的文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惯)、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解析题干中《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惯)、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体现了现实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题意;《诗经》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社会风貌,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2.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位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 )

A.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 B.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 C.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 D.用华丽词藻描绘盛世局面

解析汉赋在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故D项正确。 答案D 3.韦庄的《洛阳吟》写道:“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这首唐诗( ) A.反映了长安流行的胡化和异域风尚 B.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资料 C.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

D.真实地再现了唐朝文化的繁荣景象

解析该诗反映的是洛阳商业的繁荣,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资料,故B项正确。 答案B 4.南宋后期,词的艺术精神发生蜕变,向“诗化”(追随辛弃疾的“辛派”词人多抒发进取或超然之志)、“雅化”(推崇姜夔的“风雅派”词人主张雅正)方向发展,从此 A.词发展到新的高峰 C.新的文学形式产生

B.词走向衰落 D.词走向世俗化

( )

解析南宋后期,词风向“诗化”“雅化”方向发展后,讲究格律,广大市民不愿听也听不懂,它不能适应市民生活需要,也就必然走向衰落,故B项正确;A项“高峰”不能从材料当中得出;材料中没有涉及新的文学形式,C项错误;D项世俗化材料未能反映。 答案B 5.由于仕进的道路被堵,元代许多知识分子被迫流落民间与艺人为伍,他们把为杂剧演员编撰剧本当作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在编撰剧本时,首先考虑的是剧本能否上演,观众能否听懂。这表明元杂剧( )

A.舞台语言通俗易懂 C.缺少精炼的艺术特色

剧舞台语言通俗易懂,故A项正确。 答案A 6.明清时期,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主要是因为 A.印刷术不断完善 B.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C.科举制的发展

D.思想领域的活跃

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一些市井文人将说书的话本加工创作成供人阅读、情节内容复杂的小说,主要满足市民阶层对文学精神食粮的需求。 答案B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代的世族和文士从事各门艺术,钻研各种学问。各类儒学蓬勃发展,尤其是撰述历史和注释经典引人注目。在这一时期,人们并不认为学习儒家经典、献身于孔子为官之道与信仰佛教或道教相互抵触,很多人学习一种以上的传统学问。文人墨客对艺术甚感兴趣,他们很多人因书法作品受人敬重。几乎所有文人都写应景诗,赋诗被列为科举制度的最高级考试——进士科中的一项。或许这有助于诗歌艺术的发展,因为唐代涌现出许多中国最杰出的诗人。

——《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归纳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直接推动唐诗走向繁荣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诗繁荣的表现。 参考答案(1)世族和文人的努力;思想的开放;科举考试的推动等。

(2)因素:科举制的实行。表现:诗人众多、作品丰富、体裁多样等。

( )

B.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D.完成了诗书的平民化

解析根据材料“由于仕进的道路被堵……首先考虑的是剧本能否上演,观众能否听懂”可以得出元杂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注)於:叹美词。皇:美,辉煌。无竞:无人可以与他竞争。烈:光明显赫,功业伟大。允:诚然,信实。厥:其]该诗句应出自( ) A.《诗经·周颂》 C.《诗经·大雅》

B.《国风·周南》 D.《诗经·小雅》

解析《诗经》中的“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而材料中的诗句反映的是对周武王和周文王的歌颂,故A项正确;“风”为地方民歌,因而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雅”是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布局分为“大雅”和“小雅”,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小雅”属于“雅”的一种,故D项错误。 答案A 2.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据此可知,司马迁( )

A.意在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

B.认为《离骚》与《诗经》的创作手法一致 C.旨在消除汉赋虚辞滥说之风气

D.对自己竭诚尽忠的不幸遭遇而心怀感伤

解析材料大意是:《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离骚》两者兼而有之,可见司马迁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故A项正确;《离骚》是浪漫主义作品,而《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两者创作手法不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汉赋,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感伤,故D项错误。 答案A 3.战国时期,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材料表明( ) A.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 B.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 C.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 D.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解析根据材料“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可以得出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故D项正确。 答案D 4.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解析关键信息:“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司马迁强调的是“节俭”,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西汉败亡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C项“一致”说法是错误;汉赋的特点是词藻华丽、文辞铺张,故D项“注意克服”说法错误。 答案B 5.关羽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宋代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关羽故事的流传( ) A.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 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 C.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历史的内涵 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

解析“财神”是市民阶层的偶像崇拜;长篇小说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因此,关羽形象的变化及其故事在民间的广泛传播,符合当时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也影响到民众的行为。故选D项。 答案D 6.南宋后期著名的理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认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壮大

B.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试题要求回答“严羽认为”唐诗繁荣的原因,而不是我们的观点。材料“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说明唐朝以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提高了知识分子对诗歌创作的热情,故选B项。 答案B 7.史学家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如在诗歌方面,宋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造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在于( ) A.君主专制的日趋强化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答案B 8.“说话”是宋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宋代“说话”的兴盛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

A.市民阶层的文化要求 B.封建统治的松弛 C.词趋于衰落的必然性 D.宫廷文学的发展

解析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因此适应他们文化娱乐要求的“说话”趋于兴盛。 答案A 9.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B.理学观念的影响 D.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题干中宋诗“深奥含蓄”“富于哲理”的特点明显受到理学观念的影响,故选B项。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元杂剧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元朝科举制对元杂剧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对元杂剧的影响,故C项错误;元杂剧属于通俗文学,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故D项正确。 答案D 10.明代中后期出版的大部分图书都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中的“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中的“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学术研究促进了社会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解析无论是对图书内容作出解释,还是对图书中的文字注音,其目的都是帮助大众阅读,为阅读提供便利。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 11.《西游记》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主角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崇尚法制,反对专制,理性至上的思想

解析“自由自在”,反对约束,这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思想,而不是民主和法制思想。 答案A 12.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讽刺小说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其中的“《□□□□》”最有可能是( ) A.《封神演义》 B.《三言二拍》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解析从时间上看,《封神演义》《三言二拍》为明代小说,排除A、B两项;C、D两项都是清代小说,但《聊斋志异》描写的是志异鬼怪故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儒林外史》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故C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惯)、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pjut70n9o8iiwn479cv9uewu2s0h401e4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