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土壤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蕴含着乡土特有的文化特色。 通过分析土壤的成因, 认识自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并指导对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把握地理学的综合 性特征,形成正确的自然观与环境观。
【教学流程】
一、 课堂导入
我们常用的语言中有不少是关于土壤的词语, 生土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里土气……)
请同学们说出几个例子?
(风土人情、土
由此可以看出, 土壤是地理环境特征的重要体
现。那么土壤和地理环境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主要话题。 今天我们用探究的方式学习这一内容。
二、 认知探究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身边环境出发, 通过对不同尺度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 剖析,逐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规律。
1 ?从本地(地处长江三角洲)环境特征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之
间的相互关系。
师:自然地理环境中除了土壤因素外,还有哪些要素? 生:气候、地形、水文(河流和湖泊)
、生物(植物和动物)等。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本地自然要素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整理成下图:
过渡:我们从小尺度区域考察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怎样一种关系呢?
出示投影:《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那么在全球区域范围内 又是
? — -F
i~ 權杯一4*驚加昨I* —j-a ——-帛世丈 师:图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要素?土壤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并画出示意图。 师生共同活动,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及其关系整理成下图:
小结:土壤处于岩石圈、 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在自然界中,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 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是地理环境各要
是联系 相互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制约、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过渡:如果某个区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那么对其它要素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会有什么样
的影响呢?
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将讨论结果归纳成下表。
ItT冰位下陽
— A : 1 欣flu*细豪飪就爪ItSE
环專化 T衲雹失蛙常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所以,
小结:由此可知,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我们要特别重视以各种方式(例如植树造林)来恢复植被,以便改善整个地理环境。 过渡:在自然地理环境中, 土壤不仅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而且还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的一面
“镜子”。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案例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对土壤案例的分析,从土壤的形成过程探究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
1案例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色土台及相关土壤图片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
15.8米见方,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
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它大体上符合我国土壤 分布概况。东方
多水稻,土呈青色,南方多红壤、紫色土呈红色,西北干旱土、盐碱土呈白 色,中原腹地为黄土高原雏型土
呈黄色。
【材料二】紫色土
紫色土是热带和亚热带由紫色岩类风化而成的岩成土壤,
主要分布在白垩纪暗紫色泥岩、
页
岩和红紫色砂砾岩出露的丘陵山地。 紫色土因母岩的物理风化强烈, 其上的植被稀疏,土壤
有机质积累不高,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成土环境很不稳定, 致使土壤发育一直滞留在较 年幼阶段,全
剖面继承了母岩色泽, 呈紫色或红紫色。因母质原因,土壤矿质养分含量较高, 因而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
农用土壤, 垦殖指数较高。土层厚度受地形部位影响较大, 一般山
坡中、上部土层很薄,坡麓处土层稍厚。 根据母质特性,紫色土分为石灰性紫色土和酸性紫 色土两个
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