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影像与隐喻的世界” ——广播电视学专业内容与要求介绍
专业编号:050302 我热爱自身专业的5个理由:
? 理由1:在广播电视学专业,能够学到影像的拍摄和剪辑技巧,掌握一项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对自己有所裨益的技能。
? 理由2:广播电视学的关注点在于影像和视听传播,通过解读影像本身蕴含的隐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世界、记录生活。
? 理由3:作为栖息于新闻传播学、电影研究和艺术学之间的学科,广播电视学的学习场景十分多元,既有独立外景的拍摄、室内摄影棚的录制体验,基础的理论学习也十分必要。课堂实践形式多样,拍摄、剪辑、录制必不可少,而每次课程作业的成品也会给自己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 理由4:广播电视学专业在就业方面对口率很高,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进入传媒行业工作。
? 理由5:影像是一种能够跨越国界和语言障碍的传播形态,且所能传达的信息因人而异,在广播电视学可以接触到包括电影、纪录片、新闻片等多种影像形态,使学生在观看中体会,在制作中体验。
我后悔选择专业的5个原因:可收集同学之间对专业学习的趣味吐槽,包含但不限于大学学习压力、专业实践困难、对专业误解等让自己都觉得后悔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每条原因30-50字左右。
? 原因1:广播电视学各个专业课程的期末考评方式多样,有笔试、论文,也有影片制作、节目策划等等,会带来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期末压力。
? 原因2:刚接触影像拍摄与剪辑时会感觉到十足的新鲜与乐趣,但拍摄影像的工序也十分复杂,时间一长,需要耐心和坚持来应对制作影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枯燥乏味和重重挑战。 ? 原因3: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不是在拍摄,就是在去拍摄的路上;不是扛着摄像机,就是在去借机器的路上;不是在剪辑室,就是准备去剪辑室了。
? 原因4:熬夜、奔波与风雨兼程,对于广电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日常,这也就要求大家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
? 原因5:拍摄和录制所需要用到的器材重量超过10公斤,但作为文科专业,女生数量远远高于男生,需要在力气和体格上有所锻炼。
一、专业情况概览
1、专业定义
广播电视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前身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由于隶属于人文学科中的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与其他的传媒类专业(如广告学、传播学、新闻学等)拥有相同的新闻专业学科基础,但又进一步与视觉艺术、电影研究等专业领域交叉融合,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
1
顾名思义,广播电视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而广播电视学便是一门研究客体涵盖广播、电视及视听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过去我们关注报纸、广播与电视,但在未来,随着科学传播技术和影像制作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学甚至可能包含更多的研究系统——与时俱进也是该学科的优势所在。
概而言之,广播电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强调专项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功底及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也是该学科旨在重点传递的知识内容。
2、专业发展
相较于其他的高校专业,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历史相对年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而引入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
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分支学科之一,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1929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正式创办,是国内最早的、不间断办学的新闻教育机构。
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替代报纸成为最大的传媒形态,广播电视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央相关部门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开始筹办广播电视大学工作。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宣告成立。
1984年,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教育机构复旦大学开设广播电视学系,设有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次年,全国新闻教育重要阵地中国人民大学在其新闻学院内开设广播电视新闻专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闻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同样发展迅速,多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该专业。
截止至2005年6月,全国已有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点146个。2012年9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育部将现有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正式更名为广播电视学专业。
二、本科课程介绍
本科阶段修业年限:4年
本科阶段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1、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学专业旨在根据广播、电视及其他现代社会传播媒体的发展,培养具有广泛的社会人文学科知识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高科技电子视听媒介进行创作、编辑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当代广播电视、影像编辑、节目制作与策划等等的基础理论、操作技术及其基本历史发展,熟悉媒体的发展趋势和运作机制;掌握新闻采写、编评、制作等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写作功底;培养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新闻敏感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在上述培养目标下,广播电视学最终旨在培养能够胜任电视台、报刊社、互联网站等新闻传播机构以及其他公共传播、艺术传播等机构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2、学习内容
2
① 大类一:新闻传播大类基础课程
上文已经述及广播电视学作为新闻传播学科下设的专业之一,与新闻学、广告学等新闻传播学科共享相同的基础课程。这类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该类学科的入门知识,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等课程,通常在大一阶段进行修读。
此外,由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采用较为独特的“2+2”培养模式,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即将四年制培养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在前两个学年,学生需要在8个专业方向(如经济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等)择一,修读相应的专业课程。如选择经济学方向的学生在修读基础课程时,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等课程为必修课程。
② 大类二:专业必修类课程
专业必修类课程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新闻传播类专业必修课程及广播电视学专业必修课程。
【新闻传播类专业必修课程】该类课程是所有新闻传播类专业需要修读的必修课程,既包括传统意义上新闻传播人才需要掌握的新闻实务能力、新闻理论及新闻史课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等传统课程,也包括使传媒就业者适应新行业环境发展而开设的媒介融合、视觉传播、媒介技术导论等全新课程。
【广播电视学专业必修课程】本部分的课程将更为贴合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需求,从史论、实务、理论和专题等多个方面安排课程设置,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之间的相互结合。如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构成、纪录片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③ 大类三:专业选修类课程
对于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选修课程的范围较广,几乎可以覆盖整个新闻传播类的非必修课程(也存在部分高校允许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修读其他新闻传播类专业必修课充当选修课的情况)。这些选修课程可以大致分为四类,此处仅做一些举例说明:(1)新闻传播课程:如对外报道、新闻摄影、视听率研究;(2)艺术传播课程:如摄影文化、世界艺术史、动画作品赏析;(3)公共传播课程:如政治传播、跨文化传播、传播统计软件应用;(4)商业传播课程:如广告摄影、影视广告制作、数字营销。
3、毕业要求
① 掌握系统的新闻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及新闻传播现象的分析能力。
② 掌握与电子媒体和科学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锻炼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筹划能力,能够独立操作不同的录制设备及适应各种系统的剪辑软件,具备较强的独立影像创作、制作和编辑能力。
③ 了解并熟悉我国新闻传播的政策法规及其发展,尤其注重广播电视媒体机构方面的政策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④具备广泛的社会人文知识,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中锻炼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三、学习体验分享
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我们或许能常常看见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肩上总是扛着大小各异的摄影机和三脚架,调度镜头记录校园生活的种种片段,每当有大型活动时,他们的身影则更为忙碌和引人注目;他们总是在校园里的几个“神秘教室”进进出出,有时从日落到日出都不现身,而这些教室也似乎为他们打上了一个个日夜磨炼的印记。这一群人或许是未来的准导演、准摄影师、准制片人,但他们共同的标签是——广电人。
3
绝大多数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怀揣着对于影像的兴趣和喜爱来到这里,而实现兴趣和梦想的道路也是需要用汗与血进行浇灌的。新闻传播学科下设的各个专业都十分注重实务能力的训练,无论是需要外出采编的新闻系,还是要求制作项目策划的广告系,都不仅仅是一门在纸面上推演的学科。不过,由于需要与各种高科技的电子设备和电脑软件打交道,广播电视学的实操性便更为重要。
如标题所言,广播电视学是一个“专注影像和隐喻的世界”,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学所得无不指向解开影像背后的神秘面纱,探索其隐喻的内容,并最终学会缔造影像的隐喻。为此,每一个广电人都需要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拍摄、剪辑、写作、采编、调研等都是需要加强锻炼的能力。首先可能需要纠正一个理解上面的误区,广播电视专业并不意味只需要动手拍拍影片、学习后期剪辑即可(虽然这是该专业的学习特色与重点),而不需要“学习”——当然这里的学习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文献、背诵理论、撰写论文等等。在进行实践操作课程之前,理论学习总是打头阵的。了解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分析掌握目前的媒介形态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基本的影视语言法则和剪辑技巧、影像编辑的基本工作和流程步骤也是需要通过阅读教材和西方国家的文献进行了解与熟悉的;没有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指导,后期制作可能寸步难行。举例而言,一门常规的广播电视必修课程,可能不仅需要阅读文献、撰写读书笔记,也需要实践调研、进行课堂展示与汇报。
其次,影像制作也是本专业大学四年学习过程的重中之重。除了一些基本的实务操作类课程,如学习如何使用摄像机、学习各种镜头的特点与拍摄手法,独立制作的各类专题影片(如纪录片、微电影、综艺片花等等)算是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课程作业。制作影像的过程是艰难的,一张吸引人的照片背后可能有无数张废弃的成片,一段优秀的影片背后也存在几百G甚至无数报废的素材段落。作为一个工序十分繁杂的技术活,从拍摄前期的制片准备、演员或受访者联系,到拍摄中期的导演、摄像、录音与灯光布置,再到后期的剪辑、渲染与特效,一部凝聚了所有制作者心血的影片的顺利完成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一过程既要求宏观的整体筹划能力,也需要在每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尽管机器忘借、收音设备没电、素材丢失、白平衡忘记统一等等都已经是作为“初学者”的我们的家常便饭,每一个广电人都是在错误和教训中成长起来的。由此可见,广播电视学的学习情景异常丰富,无论是凌晨几点的校园还是沿途路上的美丽风景,都很难逃过你的眼睛。
最后,节目制作与策划也是本专业不可忽略的学习内容之一,有相当一部分的专业课将围绕“如何制作一档节目?”来展开。不过,此节目的概念并不局限于电视节目,互联网节目、广播节目等等均有涉及。在广电,学生将有充分的机会体验到一档直播节目的摄影棚和控制室是如何运作与相互配合的,亦或是亲手制作一档从概念创意到节目录制全权负责的综艺节目。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院校的新闻传媒学科都是分注重学生的实习经历,有的在二三年级时会安排中期实习,毕业前夕会安排长达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实习将会作为学生课业的一部分记录在案。
其实,从上述内容便可以看出,广播电视学的学习生活可能会与大家设想中的大学生活大相径庭,它可谓是风格鲜明,独树一帜。该专业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偏好对影像制作有所经验(包括摄影、微电影拍摄等等)的高中学生,但它更加欢迎所有对本专业的学习内容有兴趣和热情的“零基础”学生,并没有过高的技术门槛。不过,没有严格条件限制并不意味着广播电视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没有要求——具备社会责任感将有助于你挖掘到更具社会价值的选题,
4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使你策划出与众不同、引人入胜的节目创意,胆大心细的严谨作风会帮助你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与专业相互契合的性格特质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你在本专业的适应能力。
整体而言,在本专业的学习体验中,印象最深也是最让自己向往和惦记的,便是无可替代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无论是在剪辑室熬了几个通宵,还是扛着沉重的机器只身来到了荒郊野外,当影片顺利导出并上交的那一刻,所有的艰辛与辛酸都像是长了翅膀的蝴蝶一般飞走了。若你在影像的道路上拥有更加崇高的梦想,广电也不失为一个打下基础的坚实平台。或许我们常常看起来“忧心忡忡”——担心素材不够用、担心拍摄不顺利、担心天气不给力,但每一个为兴趣与热情所驱动的广电人不轻言放弃,选择广电,便只顾日夜兼程。
四、毕业方向说明
① 主流出路一:直接就业
由于本专业的应用性、实操性等特性,广播电视学的在就业方面的对口率是较高的。具体而言,大部分选择直接就业的广播电视学毕业生会选择进入传媒行业工作,在各类机构和部门岗位上的选择也比较丰富。常见的就业去向除了去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作记者、播音、主持、编导、导播等传统职业之外,也可以选择进入影视传媒公司担任独立制片人(如电影、纪录片公司等)或电视节目制作人等职位。此外,由于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宣传部门均与媒体紧密相连,该专业的毕业生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和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许多重视自身包装的上市公司、广告公司、外企、民企亦欢迎该类毕业生的加盟,以及目前势头正猛的互联网公司也十分需要在视频、剪辑等方面有专长的传媒人士的加入。另外,也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会选择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而进入政府宣传部门和公关部门岗位,负责制作城市宣传片等企划。 整体而言,该类职业的工作强度是较高的,出差、加班等情况比较频繁,坐班情况较少,相应的,工作报酬也较为可观。不过,具体的工作内容因人而异、因公司而异,如一档户外综艺类节目的编导岗位免不了四处奔波及相对弹性的工作时间。部分公司也比较注重根据职员的工作成果(如一档节目的收视情况和社会反响)来分配薪酬与奖金。
② 主流出路二:国内升学
除了就业,也有该专业的毕业生选择通过保研或考研在国内继续升学。一般而言,在研究生阶段继续修读广播电视学的学生较少,会换到其他相关传媒类专业如新媒体研究亦或是社会科学类专业如国际政治、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继续修读,这可能是目前国内广播电视学研究生阶段的教育现状所导致的。不过,若想继续修读本专业研究生,也有很多高校可供选择,如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等。
国内的广播电视学专业研究生主要分为两种,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前者倾向于未来的就业发展,后者倾向于在学术道路上更进一步,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旨趣进行选择。在学制上,学术型硕士的修读时间会比专业型硕士长0.5至1年。准备修读该硕士专业的学生,一般需要确认自己今后在这一学习阶段的研究方向,如广播电视史、电视新闻、纪录片等方向。
③ 主流出路三:出国深造
由于当代新闻传媒学科诞生于西方国家,国外有不少以传媒为强势学科的高校,且历史悠久、专业基础过硬。相对于国内的研究生专业设置,国外的传媒类专业分门别类十分详细,要求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划。对于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毕业生,电影研究、新媒体技术以及全球媒介的传播等专业方向都是不错的发展选择。
相应地,欧洲和美国是两大老牌传媒类高校的聚集地,不过在风格上有所偏好。欧洲国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