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例”四法
作者:江苏杨红兵编写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1年第2期
江苏 杨红兵 编写
如果说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那么论据就是议论文的血肉,“议例”则是贯通论点、论据的“血脉”。
所谓“议例”就是指议论文中在举例后发议论、作剖析,目的是使例子与论点融为一体,真正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只举例,不“议例”,会使事例与论点若即若离或者完全脱节,使文章呆板,缺少变化,不深刻。
常见的“议例”大致有四种,即假设推理法、追因推果法、正反对比法、解析引申法。
(1)假设推理法
对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并推出相应的结果,例子与议例互相映衬,更容易认清事物的辩证关系,更有说服力。
例:观点——人贵“立志”。
王羲之立志要做书法家,9岁开始练字,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有诗赞曰:“古砚池中起墨波,右军书法妙如何?”
这段事例能说明立志的重要,但缺少对事例的分析,说理不够充分,显得内容单薄、不深刻。以下补充假设推理,就把道理讲透彻了。
假设推理分析: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他也就不会为后人所知。正因为他从小就立下高远的志向,才会有坚强的意志苦练书法,才会成为一代书法家。
提示:假设推理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进而强调该条件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举例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例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关联词语可用:如果……那么……,假使……那么……,若……则……等。
(2)追因推果法
概述事例后,为了把事例和论点扣合,需要对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做一番评论,这就要借助因果分析,把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
例:观点——努力拼搏奋斗,才能冲破被“埋没”的命运。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重大成就的人,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被“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以上虽列举了中外名人,但是并未揭示“埋没”与拼搏之间的逻辑关系,缺少对事例的整合和追问,必然没有说服力。以下补充的对例子进行的因果分析,使论点与论据形成有机的整体。
追因推果分析: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有所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被“埋没”;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被“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被“埋没”的命运,脱颖而出。
提示:追因推果法究其本质就是运用“三段论”推理,因(大前提):能促使人成才的条件,就是人生的财富;小前提:贫寒能促使人上进、成才;果(结论):所以贫寒也是一种财富。此法要多加追问,譬如思考“为什么”“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关联词语可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单用“因为”“所以”“因此”。
(3)正反对比法
列举多个事例时,可以通过比较,找出异同,强化所论述的观点,可正面比较,也可反面比较。
例:观点——我们应该独立,不是从明天而是从今天。
我总觉得芬兰人值得效仿。那里的孩子跌倒了知道自己爬起来,不要像丹麦父母那样的安慰,不要像瑞典父母那样的谨慎,不要像挪威父母那样的指导,他们不会哭,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这段事例虽指出芬兰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与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不同,但缺少“独立”精神与营造自我天地的关系。
正反对比分析:我想这就是芬兰民族的独立精神所在。小孩子尚且懂得独立,何况逐渐长大和已长大的人呢?
提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相对事例的映衬之下,辅之以比较分析,更有助于论证观点,更有说服力。
(4)解析引申法
举例后要考虑例子与观点的联系,并进行解说——揭示事例的意义,解说它与观点的内在关系。
例:观点——要“善疑”。
某地有一种怪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死亡。有个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人告诉他,村里有一口井的水能治他的病。化学家就去喝水,果然病就好了。村里人根本不想这是为什么,可化学家却想:为什么这水能救我?经研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由此他发现了芒硝的医疗作用。
至此,此例与“善疑”还是油水分离,下面借助解析引申法,将二者扣合在一起。
解析引申分析: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就比别人前进了一步。村里的人只知道井水能治病,但是从来不想为什么;化学家想了,于是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价值。可见“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解析)“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途径;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善疑”便是发现和解决矛盾的前奏。(引申)
提示:此法不是将事例本身展开,而是在概述事例后进行解析、引申。
总而言之,“析例”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观点和论据扣合在一起。“析例”的技法很多,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繁杂,因此不能人为割裂二者关系,而应融通各种技法分析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