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是自制,还是外购?(教材第94页例5—8) 3、怎样分配追加的任务?(教材第94页例5—9) 4、怎样分配薄弱环节设备的生产任务?(教材第95页例5—10)
二、盈亏分界点分析法(静态情况下三者的关系) 盈亏分界点分析法常用来研究产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寻找盈亏分界点在哪里,即确定使盈亏平衡的产量是多少。
盈亏平衡的产量就是指保本的产量,即在这个产量水平上,总收入等于总成本。
几种不同的成本和收入情况下的盈亏分界点。
·总收入和总成本是两条曲线。(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当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时)第96页图5—12
·假定价格不变,所以总收入曲线是一条直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第96页图5—13
·假定价格和平均成本都不变。(最常用的图形)第97页图5—14
假定价格和平均变动成本不变,一是为了使分析简化。二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线性的成本和收入函数与实际的成本和收入函数是很接近的。
在实践中,可以利用线性的成本和收入函数来进行决策。 利用线性盈亏分界点图确定盈亏分界点的方法以及这种分析方法的应用。
1、确定盈亏分界点的方法 (1)图解法(第97页图5—16) (2)代数法
假设:P=单位产品价格;Q=出售的产品数量;F=总固定成本;V=单位变动成本;C=贡献。
在盈亏分界点上,总收等于总成本: 即:P?Q?V?Q 或:(P?V)Q?F
?在盈亏分界点上的产量Q?(2)要不要生产某种产品?
由于利润目标是一个常数,就象固定成本是一个常数一样,目标利润加上固定成本就是贡献所必须补偿的。所以,既能补偿固定成本(F),又能实现利润目标(?)的最低销售量(Q)应为:
Q?F?? C式中:C——单位产品贡献
(3)选用什么样的技术来生产某种产品? (教材第98—99页图和例题)
3、使用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的限制条件。(要正确使用盈亏分界点分析法,必须有两个条件)
(1)线性盈亏分界点分析中使用的总成本和总收入函数必须准确地或至少是近似地反映实际的成本和收入情况。
(2)盈亏分界点分析法必须在增量的意义上使用。(总成本函数必须是决策所引起的成本变化,不应包括与这一决策无关的成本。)
三、边际分析法(动态研究)
线性盈亏分界点分析法主要是分析企业不盈不亏时的产量是多少,或者在一定产量水平上利润是多少。
边际分析法则是分析企业在一定产量水平时,再多增加一个单位产品,会对总利润产生什么影响。
假设:MR为边际收入;MC为边际成本;M?为边际利润。
则:MR?MC?M? 注意三种情况(重要的结论):
·如果MR?MC,说明M?为正值,即企业增加产量能使总利润增加。所以,此时企业产量不是最优,因为如果增加产量,还能使总利润增加。
·如果MR?MC,说明M?为负值,即企业增加产量能
使总利润减少。所以,此时企业产量也不是最优,因为如果减少
(注意:Q指的是销售出去的产量)
产量,也还能使总利润增加。
F P?V·只有MR?MC时,企业的产量才是最优的,这时M?为零,企业的总利润达到最大。
(教材第100页图5—19,第101页例5—11)
因为(P-V)等于单位产品的贡献(C),所以上式又可
F写为:在盈亏分界点上的产量Q?
C2、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的应用。
(1)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价格水平怎样确定?
16
第六章 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第一节 市场结构的分类
价格,即高于需求曲线,(教材第108页图6—4)。
不论是盈利企业还是亏损企业,最优产量的条件都是: 按不同的竞争程度把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垄断性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四种市场结构在控制价格的能力、卖者的数目、产品的差异程度和进、出市场的难易程度上是各不相同的。(详见教材第105页)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一、什么是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最基本特征: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对定价无能为力。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买者和卖者很多。 2、产品是同质的。
3、生产者出入这个待业是自由的。 4、企业和顾客对市场的信息是灵通的。
现实中完全具备上述条件是不现实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一种纯理论的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短期产量决策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不存在企业如何确定最优价格的问题,价格是由市供求关系决定的。 企业存在最优产量决策问题(第107图6—2)
已知:产品价格——P; 边际成本——MC; 平均成本——AC;
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的边际收入=价格,
所以需求曲线与边际收入曲线重合,即
P?MR?A RP?MC,此时产量不是最优,应当继续生产; P?MC,此时产量也不是最优,应当减产。
P?MC,此时产量水平最优。(也是企业最大利润之点)
注意:平均成本曲线(AC)最低点,是企业生产效率最高点,也是单位产品利润最大点,但不是企业利润最大点。
总利润=单位产品利润?产量
=(OP?OC)?Q3
=Pabc的面积(图6—3中阴影部分)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当企业有利润时,最优产量(即利润最大时的产量)的条件是P=MC。
当企业有亏损时,平均成本(AC)曲线的最低点就会高于
P=MC
假设企业总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自己的目标,它就按P=MC的条件决定自己的产量。即随着市场价格P的变化,企业的产量总是沿着MC曲线而增减。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以寻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总是要在P=MC的产量水平上生产。这时,它的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除非P?AVC时,它才停产。完全竞争企业的这种均衡是短期均衡,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只不过是暂时的。
四、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从长期看,由于企业能够自由进出一个行业,企业的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会趋于消失。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只要企业有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市场上就有一种力量,使市场价格接近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使经济利润消失。这时,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也就是说,当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其产量水平Q必定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价格等于长期和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即P=AC(长期和短期)的最低点,此时经济利润为零;
(2)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MC(长期和短期),此时企业的总利润为最优。
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P=MR=AR,当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它就会存在这样的关系:
P=AC(长期和短期)=MC(长期和短
期)=MR=AR。
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行为分析 1、关于企业的利润。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强大的市场力量倾向于把价格推向这样的水平,在这一水平上企业刚好(不多也不少)获得正常利润(正常的投资回报)。
2、关于企业的产量决策。
在完全竞争条件上,企业无力定价,但能根据市场价格的高低调整自己的产量。但从长期看,由于长期均衡的结果,企业对产量的选择余地就会变为乌有。企业只有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生产,才是最有利的
3、关于长期均衡的条件。
17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长期均衡的条件为:P=MR=MC(长期和短期)=AC(短期和长期)。这是有重要经济意义的:
(3)与完全竞争企业不同,垄断企业没有自己的供给曲线。 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并不能反映垄断企业产品的价格(1)P=AC(=MC),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说明:①这个价格水平是消费者很满意的,因为他们可免受生产者超额利润的盘剥。②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达到了最高点。
(2)P=MC,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说明从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观点看,企业的产量水平也处于最优。
所以结论只有一个,即当P=MC时,其产量水平从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来看,是最优的。按这个产量水平生产,能够为社会提供最大的财富。
4、关于竞争策略。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之间并不是互为竞争对手。 企业真正要对付的是市场。企业在市场风云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不断降低成本,实行低成本生产。成本越低,竞争优势就越大,市场地位越稳固。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低成本竞争策略是企业唯一的也是最佳的竞争策略。
第三节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一、什么是完全垄断
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它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新企业的进入又很大障碍,这就产生了完全垄断。
完全竞争是一个极端,完全垄断则是另一个极端。 完全垄断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仍然值得我们探讨:(1)使我们能够了解垄断企业的行为规律,并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2)对于研究比较现实的半竞争、半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是很有用的。
二、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
由于只有一家企业,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向右正方倾斜。
(教材第111页图6—9,例6—1) 需要指出:
(1)垄断企业对价格有完全控制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垄断企业的价格定得越高越好。为了谋求最大利润,必须同样根据MR=MC的利润最大化条件。
(2)在MR=MC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中,由于某种原因MC是正值,因此,MR也必须是正值。也就意味着最优价格和最优产量的确定必然在需求曲线的弹性需求阶段,因为在非弹性阶段,MR为负值
与其产量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对垄断企业来说,与由MR=MC所决定的特定产量相对应的价格可以有无数个,究竟是哪个,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三、市场进入的障碍
垄断企业在短期内所获得的经济利润,在长期条件下也能够保持下来。因为在完全垄断条件下,新的企业要想打入这一行业有很多障碍:
1、企业控制了产品的基本原料的来源。 2、企业拥有专利权。
专利权:就是允许在一定时期内只有新技术的发明者才能使用这项技术,目的是为了保护发明者发明新技术的积极性。
3、现有企业规模经济性显著,规模较大。 4、政府特许。(常见:自然垄断企业) 四、垄断企业的弊端
1、高价格。(价格总是高于平均成本) 2、产量不足。
3、生产效率低。
(1)在完全竞争企业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并不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说明企业未能选用最优规模,规模经济性未被充分利用。
(2)由于垄断企业没有竞争对手,缺乏竞争压力,因而缺乏推进技术创新和强化企业管理的动力和积极性,结果往往是技术停滞、管理松懈,以致在资源使用上浪费很大。
垄断企业也有积极的一面:规模经济性比较显著。(能节约成本)
五、政府对垄断企业的干预 1、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 (1)分解垄断企业。 (2)防止垄断的产生。 (3)阻止能削弱竞争的兼并。 (4)防止串通。
2、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管制。(主要是实行价格管制) 政府把价格和产量定在P=MC处,在这里,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看产量是最优的。(按边际成本定价,虽然理论上正确,但实践上不可行。)
在实践中较多地是允许企业按平均成本来定价,即在P=AC之处定价。
18
(看一下教材第114页和图6—10)
第四节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一、什么垄断性竞争
垄断性竞争和寡头垄断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市场结构。
垄断性竞争的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 1、在行业中企业数量很多; 2、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 3、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
产品差别越大,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小,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也就越小。
由于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企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变产量来控制自己产品的价格。这是垄断性竞争区别于完全竞争的主要之处。
二、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短期价格和产量决策 假定某企业的需求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AC)、边际成本曲线(MC)、边际收入曲线(MR)为已知。假定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根据MC曲线与MR曲线的交点(MR=MC之处),就可以得出它的最优产量为Q*,最优价格为P*。
Q*——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短期最优产量。 P*——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短期最优价格。 三、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
垄断性竞争和完全竞争一样,一是企业可以自由进出行业,二是企业可以选择最优规模。
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只要企业有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市场应有一种力量促使企业的需求曲线怀它的成本曲线相切,使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为零。这时,企业不进也不出,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SAC和SMC分别为企业长期均衡时所选规模的企业短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此时的产量水平Q*应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P=AC(短期和长期),此时,经济利润为零; (2)MR=MC(短期和长期),此时,企业利润最大。 四、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行为分析
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1、关于价格和产量决策。
企业的经济利润会趋向于消失。但它的价格比完全竞争企
业定得高,产量少。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P=MC),而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由于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
倾斜的,价格总是大于边际成本(P>MC)的缘故。
2、关于生产效率。
在垄断性竞争企业里,需求曲线总是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在它的左侧,因此,它的利润最大化总是低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产量,说明它的规模总是小于最优规模。所以,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规模经济性也将得不到充分利用。
3、关于竞争策略
在这里由于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异,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除了努力降低成本外,还有以下三种基本的竞争策略可供采用:
(1)价格竞争策略 低价策略、高价策略 (2)产品差异化策略
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性能和结构、增加产品用途、为顾客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等
(3)促销(包括广告)策略
能使企业产品的需求曲线外移或弹性趋小,从而有利于定高价和扩大销售量。
以上三种策略还有一个最优组合问题。
第五节 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一、什么是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是指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了整个行业的极大部分产品,因此,在这种市场里,竞争只是在几家大企业之间展开。(是在现代社会里最主要的一种市场模式)
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规模经济性。只有企业的产量达到市场的一定份额时,成本才能最低。
寡头垄断可分为如下两种:
1、纯寡头垄断(或称无差别的寡头垄断) 2、有差别的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之间的行为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行为的三种模式:
(1)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式;(2)价格领导模式;(3)卡特尔模式。
这三种模式是分别以企业之间不同的相互关系的假设为基础的。
19
二、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式
这种模式的假设基础:一家企业如果提价,其他企业一般不会跟着提价;但一家企业如果降价,其他企业一般就会跟着降价。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在竞争中能保持以至扩大自己的销售量。
注意:教材第119页图6—14要理解。
降价后的需求曲线将是一条弹性较小的需求曲线(Di)。 提价后的需求曲线将是一条弹性较大的需求曲线(De)。 它们共同构成一条曲折的需求曲线。边际收入曲线MRe和MRi,由这两部分构成的边际收入曲线是一条中断的折线。
各企业边际成本曲线MC已知,卡特尔的需求曲线D已知。就可以求出卡特尔的成本曲线(把各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横向相加)和卡特尔边际收入曲线MR,在二者相交之处即可得到卡特尔的最优总产量Q*和最优价格P*。
卡特尔的最优总产量Q*和最优价格P*确定后,遵照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对所属企业分配产量配额,因为这样可使整个卡特尔的总生产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
(例6—2)
西方的卡特尔一般是不稳定的:
如果边际成本曲线MC在缺口之间摆动时,企业的最优价格是最优产量决策不变。只有技术有很大突破,企业成本变化很大,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超出缺口范围时,才需要对价格重新作出调整。
寡头垄断条件下,通常产品的价格具有刚性,企业规定价格后不轻易变动。所以在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通过价格,而是非价格方面,包括产品差异化和广告竞争等。
三、价格领导模式
寡头垄断条件下,为避免价格竞争,寡头企业之间有时候会有一种暗中的默契,即价格领导。
价格领导:即行业中的一家企业决定产品价格,其他企业则相应跟着定价或变价。
确定价格的企业叫领袖企业,它是自然产生的。一般或者是行业中最大的、实力最强的企业,其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或者是它的定价能力在同行中是公认的(市场信息灵通、预测准确的企业)。
其他企业跟着变价的原因:
(1)企业小,如引发价格战对自己很不利。
(2)还可以避免因独自定价失误而可能带来的风险。 领袖企业要作出价格和产量决策,关键是先求出本企业的需求曲线,这一需求曲线可以由不同价格下市场总需求量减去全部小企业的供给量来获得。
四、卡特尔模式
如果几家寡头垄断企业联合起来,共同规定一个价格,使整个行业的总利润最大。这种联合如签订公开的正式协议的叫卡特尔,达成非正式的秘密协议的叫串通。
○卡特尔确定几家企业的共同价格和总的产量(教材第120页—122页)
(1)从长期看,会不断出现新的产品,会有新的生产者进入市场;
(2)卡特尔内部成员之间总是勾心斗角,明争暗夺。 联合起来,谋求最大利润固然谁都不反对,但是如何分配利润,就矛盾很大。往往表面遵守协议,暗中互相欺骗,这就会导致卡特尔的迅速瓦解。
五、非价格竞争
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提价或减价的企业不但不能从提价或减价中得到好处,而且还要吃亏。
商战:如果对方减价,自己再减价,这样竞争下去的结果可能造成价格降到双方成本以下,最后弄得两败俱伤,这就叫商战。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轻易变动价格。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通过价格进行,而是通过非价格进行因素进行,这就称非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手段主要有两个
(1)改进产品式样与结构、增加产品的用途和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差异化)
(2)做广告。
非价格竞争手段进行竞争,一般不易被对方所发觉,即使发觉之后到有所反应也要一个过程。用非价格因素进行竞争一方面对方反应慢,另一方面其效果又比较持久。
非价格竞争的效果集中到一点就是改善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看法,使本企业的产品在消费者头脑中与别的企业产品区别开来。
第七章 定价实践
第一节 定价目标和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