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作者:赵芳芳 王串娥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年第10期
对课堂教学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下面我结合平时对教学过程的探讨,来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将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二、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从方式上衡量,提问应注意艺术性。另外,也可以通过计算来量化启发性提问的有效率。 三、板书设计的网络性
首先,在“编织”板书网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网络结构,力求通过精心设计使其达到科学、精练、好懂、易记的要求,以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在设计板书的网络结构时,教师还应注意整体效果,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分明,在给学生以整体美感的同时,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助其加强记忆。最后,板书的设计必须与教师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高效的板书网络,其每一个支脉都应与教师的讲解形成纲与目的关系。设计板书还要做到确切精当、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四、应用信息技术的适时性
首先,要对信息技术是否在利用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信息技术是否无缝渗透到了教学必需的环节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等进行评价。此外,还须注意其是否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过多使用是否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容量增大是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流于形式,导致“凑热闹”“华而不实”等现象的产生…… 五、作业设计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