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制造到文化创造
文化的蓬勃,从来不是一时所为,不是公众制造出来的。
不要以为我们是文化制造大国, 不能以为我们正在实现大国文化 崛起。回顾 2006年文化的度过,瞻望 2007 年文化的行进,我们 期待文化的挺拔勃兴。
狭义的恶搞是一种反文化
2006年倏忽间就过去了,朋友在一本新书序言里的一句话 给我印象深刻: “似乎就是几个人恶搞了一把, 一年就过去了。 ” 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恶搞,渐入高潮。
胡戈在 2006 年初恶搞了一把《无极》,没成想竟然就开启 了“恶搞年”。从电影《无极》那“一个馒头的故事”,到电影
满城尽带黄金甲》那“一堆馒头的故事”,所映照的“恶搞 年”倒很完整。从大片到名人到文化经典,都成了恶搞对象。有 些名人则在博客里相互恶搞。相信下一版《现代汉语词典》一定 会收入“恶搞”这一新词。
其实,我们不能将一切搞笑都看成是恶搞。有的所谓恶搞, 其实是善搞,是讽刺幽默、批评批判,可惜搞得不错的善搞太过 稀少。恶搞的无边际发展,就弄成了搞恶。对民族文化经典的恶 搞,将《红楼梦》 搞成了“林妹妹穿三点式、 宝姐姐陷入婚外恋” 的现代版;对红色经典的恶搞, 《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成了 做明星梦、希望走穴挣大钱的富家子弟。
网络不是流水线, 但网络确是集装箱, 体积巨大, 容量无比, 恶搞成了网络文化制造, 甚至从制造变成了竞赛, 长势如雨后蘑 菇。更夸张的是, 网络恶搞的文化制造很快就下载到了现实生活 中,商业恶搞开始大行其道:雷锋上了安全套包装盒、屈原成了 猪饲料品牌代言人、姚明牌卫生巾也出笼了……文化制造变成了 商业制造。 文化为商业服务本来也不坏, 问题是没心没肺的文化 商业化,是对民族人文精神的蚕食和摧毁。
在一种扭曲的环境中, 文化必然以扭曲的形态出现。 恶搞就 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 文化心态的表现。 恶搞与善搞之间如果 没有相对清晰的边界,那是可怕的。善搞与恶搞的区别是:善搞 是草根们话语权利的体现,它同样可以带有娱乐至死的黑色幽 默,与恶搞不同,恶搞不仅是侵害真善美,而且是对他人合法权 利的赤裸裸的损害。
在我看来, 狭义的恶搞就是一种反文化。 冀望将善搞从如今 笼里笼统的恶搞概念里独立出来, 分水岭就是是否侵害他人的权 利。在文化共同体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有侵害他人权利 的权利。或许,我们不必夸大恶搞对人文精神方面的损害程度,
如若在现实层面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则需要让法律来调整、 由法 庭来辨是非 。重要的是,我们并不需要法庭之外的“文化裁判 所”。
龙应台曾说:“文化的核心就是对别人的态度。”美国《时
代》周刊2006的年度人物是互联网上的“你”一一网民。冀望
聪明的网民在 2007 年多一点善搞而少一点恶搞,去解构、去批 判、去讽刺假丑恶,而不是拿真善美寻开心。这,就是一种文化 责任。
比“文艺复兴”更重要的是“文化复兴”
这是一个没能出现文化大师的时代。 如今在我们的文化制造 领域,已经不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大抵是“山中 无猴子,蛤蟆称大王”了。
学者许纪霖比较了张艺谋、陈凯歌和李安三位华人导演, 分 析说,他们三人都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横扫欧洲影坛,而目 前只有李安笑傲江湖。 “高手之间的较量,比的是背后的文化底 蕴”,关公不能翻跟斗,因为他是儒雅的,关公之像,“没有瞪 着眼睛拿刀乱砍的,他一定是在读《春秋》”。相比于李安,张 艺谋、陈凯歌确实太没文化,若让他俩来导演“关公”,那保不 准又要搞出一个或一堆“馒头”来。
如果说没有文化大师还不可怕,那么没有文化是很可怕的。 歌德曾说: “在文化水准最低的地方, 你随处可见强烈残暴的仇 恨行为。”尽管这是歌德两个世纪前所说的, 今天依然基本如此, 你看看新闻里多少灭门案件、 动不动连杀十来人的凶案, 二。而
不少影视剧组在拍摄过程中,恣意践踏自然、毁坏文物, 则更就知一 是典型的搞文化的人没文化。
文化是文明的寄托,没文化何谈有文明。文化的面积与沙漠 的面积成反比,文化的深度与大海的深度成正比。美国学者威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