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推荐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各要素分解探究

学生: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个体差异(智力、经验、兴趣) 教师:关键的主导作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要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内容既要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但也要遵循学习和人的身心发展所揭示的特点和规律,并以学与教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

教学设计研究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总述:对教学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分述: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情况

总述:苏格拉底:我不是给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柏拉图:强调心灵活动,强调知识是天赋的

亚里士多德:知识是感觉经验的结果,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19世纪末,教育心理学才得以独立,逐渐发展起一个完整的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20世纪20年代初创,教育心理学受到心理测量学的影响。

夸美纽斯:捷克人;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依照自然本性

裴斯泰洛:瑞士人;《论教学方法》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教师研究学生本性 赫尔巴特:德国人;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卡普捷列夫:俄国人;1877年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冯特:德国人;1879年在德国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开始

从哲学中独立

梅伊曼:德国人;一切教育都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来实施 桑代克:美国人;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扩充为《教育心理学大纲》(《人

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勾画和建立教育心理学的框架和体系。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由此产生。

1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教与学的发展时期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

40年代,随着弗洛伊德的理论的流传,开始重视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注意 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关于儿童个性、社会适应、心理卫生等问题也进入该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信息论思想及相关的成果影响教育心理学。 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 童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鲁宾斯坦:主张在儿童具体活动中去研究心理现象

在我国,1908年出现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 由房东岳翻译。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内容日趋集中,显示其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 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重视研 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70年代,奥苏泊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研究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完善

20世纪80年代,随着皮亚杰、维果茨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东西方的教育心理 学的鸿沟被打破

维特罗克认为人类学习是一个生成或意义建构的过程,提出了生成学习理论及技术。 布鲁纳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研究

6、心理发展的含义

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一:从时间跨度

第二:从内容上讲,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第三:从性质上讲,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变化,表现为心理机能的改善 第四:从影响因素上讲,心理发展是天性与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五: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7、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

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具有不平衡性 具有个体差异性

8、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主要是初中阶段(11、12—14、15岁) 青年初期:主要是高中阶段(14、15—17、18岁)

9、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型,抽象思 维占主导,开始出现反思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

2

青年初期: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为占主要地位的情感

10、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学习准备: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美国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关键期: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奥地利洛伦兹的“鹅的认母”实验,把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 现象。

2—3岁是计数能力、学习口头语言第一关键期;2岁半—3岁半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 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4岁形成知觉的关键期;5岁左 右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

11、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创立

皮亚杰观点: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

引出“图式”概念: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 式或思维模式

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

语言是认知发展的副产品,个体的发展是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过程 认知发展的4个不同质的主要阶段

感觉动作阶段:出生到2岁,出现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出现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 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倾向;出现泛灵论倾向

具体运算阶段:7岁到11岁,获得守恒概念,具有分类和序列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15岁,分析归纳概括,提出检验假设,命题间的关系

维果斯基(前苏联)的认知发展观

维果斯基的观点: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借助于语言符号不断内化 语言是认知发展的工具,个体的发展是从社会化到个体化的过程 提出“最近发展区”:在有成人帮助和独立解决问题之间的水平差异 “唯一好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习”,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

12、中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特点

观察发展的特点:自觉性、持久性、精确度、概括性、方法完善

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记、意义识记、抽象记忆(具体形象记忆初中发展、高中消退)

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初一主导、初二关键)

1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和心理学家)

婴儿期:0—1岁,形成信任感 幼儿期:1—3岁,形成自主性 儿童早期:3—6岁,发展主动性

儿童晚期:6—12岁,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 青少年期:12—18岁,发展建立自我同一性 青年期:18—24岁,形成亲密感 成人期:24—6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老年期:65岁—死亡,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1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3

家庭教养方式(人类性格的工厂):专制、威信、放任、忽视 学校教育 同辈群体

15、健康人格的建构(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统合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合

16、自我意识的含义: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17、自我意识的分类

从形式上看: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知、情、意) 从内容上看:生理的我、社会的我、心理的我

18、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儿童大约从两三岁左右开始出现自我评价;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出现了“假想的观众”和“个人的虚构”两种认知歪曲。

19、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通过别人评价过度到自我评价

从外部行为评价过渡到对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评价 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经验:尊重学生独立性,建立自尊感 克服闭锁性和自卑感

提高自我控制力(通过实践;教授策略和方法)

20、中学生的认知差异

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能力差异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21、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赫尔曼威特金 冲动型和沉思型:杰罗姆卡根 整体性与序列性:戈登帕斯克

22、认知能力差异

智力及其测量:工具是量表;最早的智力量表是1905年法国比奈和西蒙编制的,后经

斯坦福大学的推孟修订闻名,因此该量表被称为斯坦福——比奈量表。

智力的差异(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造成)

个体差异:量和质的不同(85—115中等;大于130超常;低于70智力障碍) 质的差异指个人智力构成成分的差异,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由7种构成 智力的差异也表现在成熟时间的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智力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

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大于女性 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视觉、听觉、抽象、形象)

2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创设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4、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4

态度特征:对待现实态度

理智特征: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征

情绪特征: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

意志特征: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

25、性格的类型差异

机能类型说:19世纪英国的培因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将人格分为理智型、情绪性、

意志型

向性说:1913年瑞士的荣格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独立—顺从说:奥地利的阿德勒将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26、性格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1974年,美国的麦考比和杰克林出版了

《性别差异心理学》

27、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28、广义的学习(学习的心理实质)

有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第一: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 第二: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习得的 第三: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29、人类的学习(区别于动物)

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第一: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第二: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第三: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

30、学生的学习的特点

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积累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此来充实自己。

第一: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第二: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第三: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1、学习的一般分类

加涅的著作《学习的条件》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

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 态度的学习

我国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32、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学习即联结,心即时人的联结系统)

5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推荐文档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各要素分解探究学生: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pc8k819v11od1e2lms547le14lox100wk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