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与转化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7.D 【解析】 【详解】
A.①点时没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HClO和水的电离平衡,A错误;
B.①到②溶液c(H+)之间减小,酸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减小,则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B错误; C.②点时溶液存在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I-,I-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
D.②点时溶液pH=7,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Cl-)+c(ClO-)+c(OH-),所以c(Na+)=c(Cl-)+c(ClO-),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向饱和氯水中逐滴滴入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
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注意理解溶液中的溶质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料守恒得c(Cl-)=c(ClO-)+c(HClO),为易错点。 8.C 【解析】 【分析】
根据二环[1,1,0]丁烷的键线式写出其分子式,其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得二氯代物,类比甲烷结构可知其结构特征。 【详解】
A项:由二环[1,1,0]丁烷的键线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4H6,它与1,3-丁二烯(CH2=CH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正确;
B项:二环[1,1,0]丁烷的二氯代物中,二个氯原子取代同一个碳上的氢原子有1种,二个氯原子取代不同碳上的氢原子有3种,共有4种,B项正确;
C项:二环[1,1,0]丁烷分子中,碳碳键只有单键,其余为碳氢键,键角不可能为45°或90°,C项错误; D项:二环[1,1,0]丁烷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均形成4个单键,类似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处于与其直接相连的原子构成的四面体内部,D项正确。 本题选C。 9.B 【解析】 【详解】
A.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故A正确; B.由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得,其分子式为C21H20O6,故B错误;
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其褪色,故C正确; D.苯环上的所有原子共平面,碳碳双键上所有原子共平面,羰基上的原子共平面,单键可以旋转,则该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D正确; 答案选B。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W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W为N元素。Y的周期数等于其族序数,另Y的原子序数大于W的原子序数,则Y在第三周期第ⅢA族,Y为Al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可以与N的Al(OH)3只能与Na的最高价的氧化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O3反应生成盐和水,在Al和N之间的元素,物的水化物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则X为Na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最内层的电子数为2个,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S元素。
A.Na的氧化物为Na2O和Na2O2(其中Na2O2为过氧化物,属于特殊的氧化物),有2种;Al的氧化物为Al2O3,只有1种,A错误;
B.S2-核外有3个电子层,Na+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有r(Na+)<r(S2-),B正确;
C.W和Z的氢化物分别为NH3和H2S,可发生下列反应NH3+H2S=NH4HS或2NH3+H2S=(NH4)2S,C错误; D.Na的氢化物NaH,由Na+和H-构成,只有离子键,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离子半径比较方法可以归纳为: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②核外电子排布不同的短周期元素离子,其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11.C 【解析】 【详解】
A. 标准状况下,SO3呈固态,不能利用22.4L/mol进行计算,A错误;
B. 磷酸溶液中,不仅磷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而且水中也含有氧原子,B错误;
C. 丙烯酸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所以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2NA,C正确; D. 理论上,1L0.2mol/L的FeCl3溶液和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0.1molI2,但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生成I2小于1mol,D错误。
故选C。 【点睛】
当看到试题中提供2.24、4.48、6.72等数据,想利用此数据计算物质的量时,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切记先查验再使用的原则。只有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才能使用22.4L/mol。特别注意的是:H2O、NO2、HF、SO3、乙醇等,在标准状况下都不是气体。 12.C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像,40℃以前由80s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图像,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变长,故B说法正确;
C、40℃以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40℃以后温度越高,变色时间越长,反应越慢,可以判断出40℃前后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虽然变色时间相同,但不能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故C说法错误;
D、混合前NaHSO3的浓度为0.020mol·L-1,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根据c1V1=c2V2,混合后NaHSO3的浓度为
=0.0040mol·L-1,a点溶液变蓝时间为80s,因为NaHSO3不
足或KIO3过量,NaHSO3浓度由0.0040mol·L-1变为0,根据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
=5.0×10-5mol/(L·s),故D说法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易错点是选项D,学生计算用NaHSO3表示反应速率时,直接用0.02mol·L-1和时间的比值,忽略了变化的NaHSO3浓度应是混合后NaHSO3溶液的浓度。 13.C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不能用Na-O-H表示,故A错误; B.C.-OH与
为氟离子,
不一定代表氟离子,可能是Ne原子或者氧离子等,故B错误;
都表示羟基,分别为结构简式和电子式,故C正确;
D.水分子是v型结构,不是直线型,故D错误; 答案:C 14.D 【解析】 【详解】
A. 该粒子为微观粒子,是离子,不是单质,A项错误;
B. 相同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该粒子与H的质子数不同,则不是氢的同位素,B项错误;
C. 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而H3表示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3个电子构成,C项错误;
D. 普通H2分子有2个原子核,而这种新粒子有3个氢原子核,比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D项正确; 答案选D。 15.A 【解析】 【详解】
A、由水浴加热制备并蒸出乙酸乙酯,可知乙酸乙酯的沸点小于100℃,故A正确;
B、浓硫酸的密度大,应该先加入适量乙醇,然后慢慢地加入浓硫酸和冰酸醋,防止混合液体溅出,发生危险,故B错误;
C. 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试管乙中不能盛放NaOH浓溶液,应盛放饱和碳酸钠溶液,故C错误;
D. 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乙中混合液进行分液可得到乙酸乙酯,故D错误; 选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NaNO2+NH4Cl
NaCl+N2↑+2H2O c 用酒精灯微热蒸馏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
一段时间,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c 不变 61.5% 【解析】 【分析】
制取氮化铝: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NaNO2+NH4Cl
NaCl+N2↑+2H2O,装置中分液漏斗与
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平衡内外压强,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制得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碱石灰干燥氮气,氧化铝、碳和氮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Al2O3+3C+N2
2AlN+3CO,D防止空气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实验;
(1)饱和NaNO2与 NH4Cl溶液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 (2)根据实验的需要结合大气压强原理来回答;
(3)只要先将装置密封再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进行气密性验证; (4)实验必须对有毒气体进行尾气处理,防止空气污染;
(5)氮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氨气进入广口瓶后,如果装置密闭,广口瓶中压强会增大,那么就会有水通过广口瓶的长管进入量筒中,根据等量法可知,进入到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就等于生成的氨气
的体积.所以通过量筒中排出的水的体积就可以知道氨气的体积,然后有氨气的密度求出氨气的质量,进而根据方程式求出氮化铝的质量。
①产生的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氨气溶于水需要把气体与水隔离,因此应选择不能与氨气产生作用的液体作为隔离液;选用的试剂应是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大于水的;
②反应前广口瓶的上方留有的少量空间填充的是空气,反应后广口瓶的上方留有的少量空间填充的是氨气,氨气代替了开始的空气,把最后空间中充入的氨气当成开始时的空气即可;
③根据氨气的体积计算出物质的量,得出其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原子守恒,来计算氮化铝的百分含量。 【详解】
制取氮化铝: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NaNO2+NH4Cl
NaCl+N2↑+2H2O,装置中分液漏斗与
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平衡内外压强,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制得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碱石灰干燥氮气,氧化铝、碳和氮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Al2O3+3C+N2
2AlN+3CO,D防止空气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实验。
NaCl+N2↑+2H2O;
(1)饱和NaNO2与 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反应为NaNO2+NH4Cl故答案为:NaNO2+NH4Cl
NaCl+N2↑+2H2O;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具有平衡气压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故选c;
(3)关闭分液漏斗开关,使装置处于密闭体系,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外壁,由于热胀冷缩,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装置漏气,故答案为:用酒精灯微热蒸馏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一段时间,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4)实验必须对有毒气体进行尾气处理,应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防止空气污染,故答案为: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5)①酒精、汽油虽然都不能与氨气发生反应,但它们却都极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气体对实验有影响而且挥发完后不能再起到隔离氨气与水接触的作用;同时由于酒精易溶于水,也不能达到隔离的目的;CCl4密度大于水,不能起到隔离作用,而植物油既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也不易挥发,可以把氨气与水进行隔离;故答案为:c;
②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而不是收集纯净的气体,因此,把最后空间中充入的氨气当成开始时的空气即可,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故答案为:不变;
③氨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是0.15mol,所以氮化铝的物质的量是0.15mol,质量是0.15mol×41g/mol=6.15g,所以氮化铝的质量分数为【点睛】
本题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实验操作评价、物质含量测定、化学计算等,理解实验原理是关键,是对所
6.15×100%=61.5%,故答案为:61.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