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刻》评课稿
教师上的是一节计算课,整节课的结构确实是:由情境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式,通过估算——用已有知识引到精算——重点分析计算方式——比较选择最好的方式——练习。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以下亮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有关人造卫星资料数据搜集进程,提出数学问题,培育学生搜集数据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注重估算教学:关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教师让同窗交流自己的估算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培育了估算能力。
3、自主探讨,合作交流: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刻,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式探讨。关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表现了算法的多样性。 现把听课所感记录如下:
杨亚娟教师在教学中先进行了“一名数乘多位数”计算温习,为本课教学进行了必要的温习铺垫。接着,引入卫星运行时刻的学习情境图片资料及相关的数据资料:
“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钟。” 引导学生试探解决以下的问题:
(1)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多少时刻?
(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别离需要多少时刻?
(3)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刻?
(4)观看“114×21”这一算式的特点(问:几位数乘几位数?),揭露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揭露课题后,杨亚娟教师慢慢引导学生分析“114×21”的计算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别离对“114×21”那个算式进行了估算、口算、竖式计算。
教师围绕“竖式的书写”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步骤、书写位置,强调了竖式上各个位置所代表的数位等知识。
最后,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讲义第34页的“试一试”4个小题。这4个小题不是一样意义上的巩固练习题,其中包括有因数的中间有0、因数的末尾有0、“两位数×三位数”等特殊的题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记得以前的老教材会将它们再独立开设一个课时加以教学。杨教师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利用学生的板演题进行了一一的分析指导。
纵观这堂课的课堂教学,杨亚娟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有许多值得咱们坚持、发扬的做法: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动身,慢慢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点学习新知,再利用所学的新知,破解新知中的难点。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2. 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把握。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杨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能对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摆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指导,使绝大部份学生把握这一知识点。
3. 重视对学生进行“数位”意识渗透教育。“数位对齐”这一概念在“加减法竖式计算”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强调学生要“数位对齐”,但这一问题在乘除法竖式计算教学时却往往被轻忽。杨亚娟教师在引导学生“摆竖式”进行计算时,特意在竖式上方从右往左相应数位上别离标上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强调计算结果要写在相应的数位上,对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很有帮忙(“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的数学理念贯穿整个小学时期的数学计算,对学生正确进行各类数学计算来讲超级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