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过于饱满,呈现略微骨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余干一中 张普祥 2021.3.15
中和,天下之大本达道 。适中是本,和而不流道那么达。过,犹不及;流,那么难达。本堂课,内容过于饱满,手法略微步尘,过程有点飘然,效果硬瘦。总之,不成功。
首先直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设计原那么:
课本,深得进去,拔得出来; 过程,领悟课本,延伸课外; 鉴赏写作相结合; 讲解练习相结合; 重内容,轻形式; 坚持传统,实实在在; 教授正统,稳步提升; 二、教学目的:
1、认识李白,理解写作背景 。
2、理清诗歌思路,体会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3、意境赏析,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作者介绍
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 政治上失败;
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说明自己心情的诗。
第 1 页
2. 逐段朗读、分析课文, 第一段写入梦之由;
第二段写梦游过程; 第三段写梦醒之吟。
梦游之 由〔起〕—— 表达 3. 思 路 梦游之 景〔见〕—— 描写 梦游之 吟〔叹〕—— 议论、抒情
4 意境赏析 诗歌记述了哪些事? 描写了哪些意象? 意境有何特点? 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 意境赏析法
A、提取意象,分析特点,整体感悟
B、梦游之由〔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 C、梦游之景〔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 6、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课堂练习
A、阅读下面的诗歌,答复下列问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略〕
B、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接、句式一致。〔略〕
第 2 页
教学反思
成功总是相似,失败各有各的不同。以下自我解剖,略作小结,以待有益于教学。 一、设计诸多不合理
1、尽管用了半节课时间疏通文意,听方明的朗读,但仍然诸多不力。
学习诗歌,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读好一首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朗读很重要,语言不是老师讲和分析能学好的。可是,我的语文课急功近利了,应该以读带讲,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朗读,去体味,去揣摩。
二、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凸显,老师的统治地位倒牢不可拔。
尽管有提问、交流、释疑、展示,但只要还是停留在灌输的意念上,是强求给学生,不 是变成学生能带给我们什么。于是,看起来同学们畅所欲言,其实并没有用最喜欢的形式表达真实的阅读感受。
这首古体诗,可以以诗配画、歌唱等等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尽情的展示,展示的内容, 既是对文本的分析,又是对文本的深化和拓展,学生愉快轻松中学习语文,进步语文素养,这样多好。
学习目的也可以由学生讨论,课堂生成,让学生大胆质疑,互相质疑解答,这才真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表达。
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内容饱溢,呈现又硬又瘦。
一堂课,塞得太满,既有诗歌思路梳理,又有意境鉴赏;既有阅读,又有写作;既有课 内,有延伸到课外。
过,犹不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向前多走一步,就可能走向事物的反面。内容太多,看似包罗万象,实际上,课堂内容的重点不突出,学生学习的方向不明确。
一堂课不是一片海洋,假如细大不捐,以求丰富多彩,结果是,每个节点上都匆匆而过,讲解薄弱,又硬又瘦,学生无法深化细致理解领悟。
与其面面俱到,不如一面深化。围绕重点,环环相扣,层层深化,一课一得,老师轻松,学生明白,教学相得益彰,何乐不为?
附:一位教育专家说,古诗文鉴赏课,要么课堂静寂,学生沉浸陶醉;要么课堂热情,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