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砌筑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墙体砌筑工艺流程墙体植筋构造柱钢筋绑扎 立皮数杆基层处理(或砼翻边) 弹线摆砖 砌墙 预留7天后墙顶砌斜砖 浇筑构造柱混凝土 质量验评 2、主要施工方法 2.1施工准备: 2.1.1砌筑材料:
(1)砌筑材料为B06级蒸压砂加气块(尺寸为200mm×300mm×600mm) (2)卫生间、盥洗、茶水等四周墙体底部浇C20素混凝土(内掺5%防水剂)300高,与墙同宽。非承重的维护砖墙采用M7.5水泥砂浆。所有砌筑墙体与混凝土墙体、柱连接且连接处的抗震构造及墙体圈梁的应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砖的型号、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1.2加气砌块装卸过程中,严禁倾卸或抛掷。经验收的砖,应按强度等级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米。
2.1.3拌制砂浆的水泥、砂、掺合料、外加剂等材料均应符合规定要求。如水泥标号不明或出厂超过3个月,应经试验鉴定后方可使用(建设方认质认价材料)。 2.1.4砂浆,随拌随用,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砂,并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砂浆稠度宜控制在70mm。
2.1.5拌砂浆及混凝土的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要求(饮用水)。 2.1.6构造柱混凝土彩用商品砼。
2.1.7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并通过试验确定。 2.1.8墙体砌筑前,应进行排砖。
2.1.9砌体施工应在砖墙的转角处及交接处设置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超过15m,
过长应在中间加立)。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筑。在砌筑前,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构造柱位置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
2.1.10砌体应内外搭砌,上下错缝。采用全丁的砌筑形式。加气砌块采用错缝1/2,最少不能小于1/3搭接,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如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2.1.11砂浆拌合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内。如砂浆,应在砌筑前在贮灰器内再次拌合。 2.2排砖方法:
应墙厚为200, 根据弹好的窗洞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洞口的位置适当移动。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及门窗开启时是否影响。洞口上下对齐,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洞口
上方砖墙合拢时也不得出现破活。 2.3砌筑墙体钢筋:
2.3.1构造柱处墙身拉筋布置见附图。 2.3.2构造柱与墙身连接见附图。
2.3.3墙高大于4米,在门洞口上方或中间设置混圈梁,梁高及配筋见附图。 2.3.4后砌隔墙沿墙高设置2φ6@600拉结筋与混凝土柱、墙拉结,每边伸入砌筑墙内≥700
2.3.5墙体钢筋应从结构混板面按照每皮砖的模数间距小于等于500高度起设
置。
2.4砌筑施工 2.4.1墙体砌筑时,应首先盘墙角,每次盘角高度不应超过三皮砖,随盘随靠平、吊直。
2.4.2墙体砌筑正反面灰缝顺直光滑、平整。
2.4.3砌筑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头缝宽度大于等于2公分,以保证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严禁用水冲浆灌缝,不得出现明缝。砌体外侧应保持平直整洁。 2.4.4砌筑砌体时,除设置构造柱的部位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1.2米高度)应砌成斜槎。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槎子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
2.4.5砖墙的丁字交接处,横墙的端头隔皮加砌七分头砖,七分头砖丁面方向依次砌丁砖;纵墙隔皮砌通。
2.4.6砖墙的十字交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通,交接处内角的竖缝应上下相互错开1/4砖长。
2.4.7在混凝土构造柱根部砌砖墙时,从每层构造柱脚开始,砌马牙槎先退后进,以保证构造柱脚为搭断面。马牙槎内的灰缝必须密实饱满,其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2.4.8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应是整砖丁砌斜砌。在挑檐、腰线、窗间墙等处,应选用整砖砌筑,半砖和破损的砖应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小的砖墙,小于1/4
砖块体积的碎砖不能使用。
2.4.9混凝土砖预埋时,应预埋在洞口上下180mm处,中间均匀分布但不能大于600mm。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埋件等均应在砌筑时准确预留或预埋,不得事后剔凿。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错放漏放。
2.4.10砌体工作段的分段设置,宜选在构造缝或门窗洞口处。施工需要在墙中设置的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距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500mm,顶部应设过梁。 2.4.11多孔砖必须使用无齿锯对整砖进行分割,不能用砍刀。
2.4.12设置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构造柱应有外露面,以便检查混凝土浇灌质量。
2.4.13浇灌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砌体和模板浇水湿润,并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等清除干净。
2.4.14构造柱混凝土分段浇灌时,在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先用水冲洗、润湿,再铺10-2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方可继续浇灌混凝土。
2.4.15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
2.4.16冬季施工应按照有关冬施规定及冬施方案执行。 本工程砌筑不在冬施期间。 2.5抗震构造措施:
2.5.1构造柱满足抗震构造的措施:
①构造柱在与圈梁相交的接点处宜适当加密,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上
下各设3只加密。
②本工程为设防抗震裂度8度,砌体配筋埋入混凝土内彩用化学植筋,要求每500个植筋不少于1组拉拔试验。
3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连接。 ○48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设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5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 ○3、质量检验与质量通病防治 3.1质量检验
3.1.1砂浆强度等级应以标准养护、龄期为28天的试块抗压的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3.1.2砂浆试块强度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①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②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的90%。
③当单位工程中仅有一组试块时,其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3.1.3在砌筑过程中,每步架至少抽查3处(每处3块砖)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其平均值不得低于80%。
3.1.4混凝土试块强度的检验和评定,应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执行。 3.1.5构造柱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应露筋或有较多的蜂窝、麻面。
3.1.6砌筑完每一楼层后,应校正砌体的轴线和标高,其偏差应控制在限值的允许范围内,并在圈梁顶面上校正。
3.1.7砌体的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见表。 3.2质量通病防治 3.2.1排砖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