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北京专版2019届中考生物复习实验探究专题专题(含答案,Word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专题提升(一) 实验探究专题

专题核心点拨

题型解读:

(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搜集处理数据等,并能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解题关键:分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和用具、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和讨论。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

专题分类突破

类型1 探究实验 题型点悟

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解答时仔细结合上下文进行补充,要注意以下事项:

(1)补充实验原理类:联系教材中相关联的原理、知识点进行知识迁移,深入分析题目中与实验原理有关的内容,归纳出答题切入点和解题思路。

(2)补充实验步骤类:需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审读所提供的信息中是否准确控制了实验变量,是否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补充完整实验相关内容。

(3)预测实验结果类:需认真分析实验目的和相关知识,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往往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文字描述应力求简练、准确、科学。

解题要点

一、明确目的、原理和要求 二、确定和处理三种变量 三、分析步骤、预测结果与结论 |典 例 剖 析| 典例 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图ZT1-1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和探究实验的模型 处理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 (1)分析步骤:①首先分组编号;②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③观察或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 (2)预测结果与结论:表述方式因实验类型不同有所区别 1

.

图ZT1-1

A.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 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答案】 C

【解析】 能说明A:酵母菌在呼吸的时候释放出二氧化碳,是B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呼吸的时候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C中植物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装置内会缺少二氧化碳。

能说明B:装置B和C的其他条件是一致的,只有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变量。 不能说明C:题中没有资料能说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 能说明D:植物本身是本实验的无关量,因此要保持一致。 |针 对 训 练|

1.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甜度对蚂蚁取食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

蚂蚁数量 甜度 温度 亮度 30只 甜食 30 ℃ 明亮或阴暗 30只 甜食 30 ℃ 明亮或阴暗 A.蚂蚁数量 B.甜度 C.温度 D.亮度

2.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图ZT1-2

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 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 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3.如图ZT1-3是检验植物某种生理活动释放某种气体的装置,表述正确的是( )

2

) ) .

图ZT1-3

A.检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B.检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C.检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4.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 项 A 名称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操作或注意事项 两支试管在37 ℃温水中放置一段时间 始终使用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干净 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 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 目的 使唾液中的消化酶更好 地发挥作用 提高实验的 准确性 使实验数据 更准确 检测两瓶气 体中有无二 氧化碳 B C D 5.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图ZT1-4所示的一组对照实验。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

图ZT1-4

3

.

图ZT1-5

6.你有在菜园栽培植物的经历吗?春天翻耕土地时,经常会看到蠕动的蚯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它们。

图ZT1-6

(1)观察图ZT1-6所示的蚯蚓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运动的方向和环带的位置,判断其前端应该是________(填“A”或“B”),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__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通过“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实验观察,发现土壤变得疏松,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ZT1-7是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两个对照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 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变量是________,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蚯蚓喜欢________的生活环境。

图ZT1-7

(4)从动物进化的历程看,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进化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进化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项)

7.为了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科技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选取体积大小相近,薯皮未损伤、其他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分为16等份,每4份为一组,分别均匀喷洒等质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丁香提取液和清水(如下表),放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

组别 试剂 4

1 0.0025%的丁香提2 0.0050%的丁香提3 0.0075%的丁香提4 清水 .

取液 样品份数 4 取液 4 取液 4 4 步骤2:把经过预处理的马铃薯用网袋装好后,放在温度为12 ℃,湿度为5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储藏180天,储藏期间每隔45天各取出一组样品测定其呼吸作用强度,并绘图(呼吸作用强度表示每千克马铃薯每小时减少的质量为多少毫克),结果如图ZT1-8所示:

图ZT1-8

(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_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条件反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体通过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小红同学在学习了条件反射建立的有关知识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①在鱼缸的1/3处加一块隔板,在隔板下面事先开一个洞,左边投饵室的小滑轮上悬吊一个饵料夹,鱼缸左侧悬挂一盏小灯泡,如图ZT1-9所示。

图ZT1-9

②将饥饿一天的金鱼移入鱼缸内,让它熟悉环境1小时。开灯1~2次,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

③随后再开灯,在灯光刺激5~10 秒后,由滑轮吊下饵料夹投放饵料,吸引金鱼游过孔洞取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强化训练2次。

④一段时间后,经过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小红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提出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属于________;该类型的反射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________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使金鱼建立“灯光——游过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金鱼通过训练后即使只给灯光刺激,也会游过孔洞取食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此类

5

北京专版2019届中考生物复习实验探究专题专题(含答案,Word版)

.专题提升(一)实验探究专题专题核心点拨题型解读:(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oqsl5d9or83hrt8bf1m52amw9lhy70084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