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E.0.4单根导体接闪器按两根引下线考虑时,当各引下线设独自的接地体且各独自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与邻近的差别不大于2倍时,可按图 E.0.4计算分流系数;若差别大于2倍时,分流系数应为1。

附录F雷电流

F.0.1 闪电中可能出现的三种雷击见图 F.0.1-1,其参量应按表 F.0.1-1~表F.0.1-4 的规定取值。雷击参数的定义应符合图 F.0.1-2的规定。

注:1、短时雷击电流波头的平均陡度 (average steepness of the front of short stroke current) 是在时间间隔 (t2-t1)

内电流的平均变化率,即用该时间间隔的起点电流与末尾电流之差[i(t2)-i(t 1)]除以(t2-t1) [见图.0.1-2(a)]。

2、短时雷击电流的波头时间 T 1(front time of short stroke current T 1)是一规定参数,定义为电流达到 10%和 90%幅值电流之间的时间间隔乘以 1.25 ,见图 F.0.1-2(a)。

3、 短时雷击电流的规定原点O1(virtual origin of short stroke current O1)是连接雷击电流波头 10%和 90%参考点的延长直线与时间横坐标相交的点,它位于电流到达 10% 幅值电流时之前 0.1T1处,见图 F.0.1-2(a)。

4、 短时雷击电流的半值时间 T2(time to half value of short stroke current T2)是一规定参数,定义为规定原点 O1与电流降至幅值一半之间的时间间隔,见图 F.0.1-2(a)。

表 F.0.1-1首次正极性雷击的雷电流参量

雷电流参数 38072 94B8 钸37626 92FA 鋺\\ K 24762 60BA 悺 幅值I(kA) 波头时间T1(μs) 半值时间T2(μs) 电荷量Qs( C) 10 350 100 10 350 75 ,9 -25570 63E2 揢b34331 861B 蘛单位能量W/R( MJ/Ω) 10 27803 6C9B 沛 5.6 表 F.0.1-2首次负极性雷击的雷电流参量

2.5 10 350 50 200 150 100 防雷建筑物类别 一 类 二类 三 类 雷电流参数 幅值I(kA) 波头时间T1(μs) 防雷建筑物类别 一 类 100 1 二类 75 1 23253 5AD5 嫕#39689 9B09 鬉39774 9B5E 魞-半值时间T2(μs) 200 +24146 5E52 幒30844 787C 硼 200 平均陡度I/T1 ( kA/μs) 注:本波形仅供计算用,不供作试验用。

三 类 50 1 200 100 75 50 表 F.0.1-3首次负极性以后雷击的雷电流参量

雷电流参数 一 类 幅值I(kA) 50 33969 84B1 蒱20297 4F49 佉29504 7340 獀 波头时间T1(μs) 26101 65F5 旵24593 6011 怑133884 845C 葜 0.25 半值时间T2(μs) 平均陡度I/T1 ( kA/μs) 100 200 100 150 100 100 0.25 0.25 二类 37.5 三 类 25 防雷建筑物类别 表 F.0.1-4长时间雷击的雷电流参量

雷电流参数 电荷量Ql( C) 防雷建筑物类别 一 类 200 二类 150 三 类 100 时间T(s) 注:平均电流 I≈Ql /T

0.5 0.5 0.5 附录 G环路中感应电压和电流的计算

G.0.1 格栅形屏蔽建筑物附近遭雷击时,在 LPZ 1区内环路的感应电压和电流(图 G.0.1)在 LPZ1区,其开路最大感应电压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U oc/max—环路开路最大感应电压 (V);

μ0—真空的磁导系数,其值等于 4π×10.7(V.s)/(A.m); b—环路的宽 (m); l—环路的长 (m);

H1/max —LPZ 1区内最大的磁场强度 (A/m),按本规范式 (6.3.2-2)计算; T 1—雷电流的波头时间 (s)。

注:1、当环路不是矩形时,应转换为相同环路面积的矩形环路;

2、图中的电力线路或信号线路也可以是邻近的两端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若略去导线的电阻(最坏情况),环路最大短路电流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i sc/max—最大短路电流 (A);

L—环路的自电感 (H),矩形环路的自电感可按式 (G.0.1-3)计算。 矩形环路的自电感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r—环路导体的半径 (m)。

G.0.2 格栅形屏蔽建筑物遭直接雷击时在 LPZ 1区内环路的感应电压和电流(见图 G.0.1)在 LPZ 1区 Vs空间内的磁场强度 H 1应按本规范公式 (6.3.2-8)计算。根据图 G.0.1所示无屏蔽线路构成的环路,其开路最大感应电压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d l/w—环路至屏蔽墙的距离 (m),根据本规范公式 (6.3.2-9)或 (6.3.2-10)计算,d l/w等

于或大于 d s/2 ;

d l/r—环路至屏蔽屋顶的平均距离 (m); i0/max —LPZ 0A区内的雷电流最大值 (A);

w—格栅形屏蔽的网格宽 (m)。

若略去导线的电阻(最坏情况),最大短路电流可按下式计算。

G.0.3 在 LPZ n区(n等于或大于 2) 内环路的感应电压和电流在 LPZ n区 Vs空间内的磁场强度 H n看成是均匀的情况下(见本规范图 6.3.2-2),图 G.0.1所示无屏蔽线路构成的环路,其最大感

应电压和电流可按式 (G.0.1-1)和(G.0.1-2)计算,该两式中的 H 1/max应根据本规范式 (6.3.2-2)或(6.3.2-11)计算出的 H n/max代入。式(6.3.2-2)中的 H 1用 H n/max代入,H 0用 H (n-1)/max代入。

附录 H电缆从户外进入户内的屏蔽层截面积

H.0.1 在屏蔽线路从室外 LPZ0A或 LPZ0B区进入 LPZ1区的情况下,线路屏蔽层的截面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Sc —线路屏蔽层的截面 (mm2);

If —流入屏蔽层的雷电流 (kA),按本规范公式 (4.2.4-7)计算,计算中的雷电流按本规范表

F.0.1-1的规定取值;

ρc—屏蔽层的电阻率 (Ωm),20℃时铁为 138 ×10-9Ωm, 铜为 17.24 ×10-9Ωm,铝为

28.264 ×10-9Ωm;

Lc—线路长度 (m),按本附录表 H.0.1-1的规定取值;

Uw—电缆所接的电气或电子系统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kV),线路按本附录表 H.0.1-2的规定

取值,设备按本附录表 H.0.1-3的规定取值。

H.0.2 当流入线路的雷电流大于按下列公式计算的数值时,绝缘可能产生不可接受的温升: 对屏蔽线路 对无屏蔽的线路

式中: I f’—流入无屏蔽线路的总雷电流 (kA);

n’— 线路导线的根数; S c’—每根导线的截面 (mm2)。

H.0.3 本附录也适用于用钢管屏蔽的线路,对此,式(H.0.1) 和式(H.0.2-1)中的 S 为钢管壁厚的截面。

附录J电涌保护器

J.1 用于电气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J.1.1 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不应小于表 J.1.1所规定的最小值;在电涌保护器安装处的供电电压偏差超过所规定的 10%以及谐波使电压幅值加大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对限压型电涌保护器提高表 J.1.1所规定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最小值。

表 J.1.1电涌保护器取决于系统特征所要求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最小值

配电网络的系统特征 TT系统 TN-C系统 TN-S系统 引出中性线的无中性线引出I T系统 的 IT系统 电涌保护器接于 每一相线与 中性线间 每一相线与 PE线间 中性线与 PE线间 每一相线与 PEN线间 1.15Uo 不适用 1.15Uo 1.15Uo 不适用 1.15Uo 不适用 1.15Uo 相间电压① Uo① 不适用 Uo① Uo① 不适用 不适用 1.15Uo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注:1、标有①的值是故障下最坏的情况,所以不需计及 15 %的允许误差。

2 、U0是低压系统相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即相电压 220 V。

3、此表基于按 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实验方法GB18802.1标准做过相关试验的电涌保护器产品。

J.1.2电涌保护器的接线形式应符合表 J.1.2规定。具体接线图见图 J.1.2-1~图 J.1.2-5。

J.2 用于电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J.2.1 电信和信号线路上所接入的电涌保护器的类别及其冲击限制电压试验用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应符合表 J.2.1规定。

表 J.2.1电涌保护器的类别及其冲击限制电压试验用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

J.2.2 电信和信号线路上所接入的电涌保护器,其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最小值应大于接到线路处可能产生的最大运行电压。用于电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其标记的直流电压 UDC也可用于交流电压 UAC的有效值,反之亦然,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UDC=

J.2.3合理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保证电涌保护器的差模和共模限制电压的规格与需要保护系统的要求相一致(图 J.2.3-1)。

图 J.2.3-1 防需要保护的电子设备 (ITE)的供电电压输入端及其

信号端的差模和共模电压的保护措施的例子

UAC。

(c) ——电涌保护器的一个连接点,通常,电涌保护器内的

所有限制共模电涌电压元件都以此为基准点;

(d)——等电位连接带; (f) ——电子设备的信号端口; (g) ——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 (h) ——电子系统线路或网络; (l)——符合本附录表 J.2.1所选用的电涌保护器; (o)——用于直流电源线路的电涌保护器; (p)——接地导体;

Up(C)——将共模电压限制至电压保护水平; Up(D)——将差模电压限制至电压保护水平; X1、X2——电涌保护器非保护侧的接线端子,在它们之间接入 (1)和(2)限压元件;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E.0.4单根导体接闪器按两根引下线考虑时,当各引下线设独自的接地体且各独自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与邻近的差别不大于2倍时,可按图E.0.4计算分流系数;若差别大于2倍时,分流系数应为1。附录F雷电流F.0.1闪电中可能出现的三种雷击见图F.0.1-1,其参量应按表F.0.1-1~表F.0.1-4的规定取值。雷击参数的定义应符合图F.0.1-2的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op8w7yxeb8jj329nz0t2wkqq4mj6h00ly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