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钢琴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评《当代美国高等钢琴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唐钧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2017年第1期
音乐没有国界,动人的音符和旋律可以突破种族、语言等一切束缚直达听众的内心,让人产生情感共鸣,但音乐教育有国界。随着全球化发展,各国高校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紧密和频繁,高校间的“国界”感越来越弱,但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时代发展状况的迥异,各国高校音乐教育在一体化趋势中仍有很多的差异。关注和研究这其中的差异,尤其是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音乐教育差异是我们教育界的重要任务,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等音乐教育教育方面还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他们在音乐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师李小莹的专著《当代美国高等钢琴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就从比较音乐教育的视角,以美国钢琴教育为研究对象,为我国高等钢琴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为使读者清晰了解和认识美国高等钢琴教育的具体理念以及理念的实践效果,李小莹亲自前往美国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在综合了实地考察报告与各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该著作。该著作对美国钢琴教育理念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梳理,并从美国高等钢琴教育的课程设置出发,探讨和分析了美国高等钢琴教育的课程类型、教材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等,对当代美国高等钢琴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从理念到实践的认识与把握。
该著作的突出价值和特色就是对美国高等钢琴教育理念的梳理与分析。虽然书本在第一章就开门见山地向读者介绍了美国高等钢琴教育理念,在随后的章节中看似在介绍与教学理念不相关的内容,但是仔细阅读后,不难发现,这些章节的内容无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管是在高校钢琴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依据上、课程类型划分原则上,还是依据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中,都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理念,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著作还对美国顶级高校的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了各个高校的特点所在,使读者了解到美国各高校因其教育目的和优势不同,课程设置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区别。这种差别性既体现了美国教育个性化特质,也彰显了多元化教育理念。
该著作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深刻分析了多元而有个性的美国高等钢琴教育理念都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通识教育”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这两大基本教育理念的概括下的具体细化成果。美国高等钢琴教育鼓励其自主学习,重视合作学习,倡导讨论式学习,还特别提倡重视表演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美国高等钢琴教育强调专业化和通识化并重,既提倡钢琴教学专门化,又坚持音乐通识教育,还重视钢琴音乐的本土化和多样化,拓宽学生的钢琴音乐的多元文化视野。这使得美国各音乐院校在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通识教育”理念之下,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也形成了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独特风格。
该著作全面展示的美国钢琴教育理念能够为中国钢琴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反观我国高校高等钢琴专业教育,虽然也在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是这更多的是停留理论层面,很少也很难将这种教学理念落到实际教学中去。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延用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地注重学生技巧的训练而轻视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教育。这是我们在高等音乐教育改革中应该注意和警醒的。美国在钢琴教育上有诸多值得我国借鉴和
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国情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表演平台,将我们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实实在在地践行下去,不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感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指出,“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导致教育制度相差别的那些力量和因素的差异性”。《当代美国高等钢琴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一书对美国钢琴教育的理念展开了深度探究,展示海外先进国家别样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给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博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