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古诗
学案目标
掌握读懂古代诗歌的方法技巧。
古诗鉴赏,其基础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
和技巧,读懂诗歌是关键;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设题已开始倾向于此。
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知道该诗诗句意思,把握写作内容,以及知道作品是按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写的。为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积累。
一、了解诗歌常见意象的寓意 1.知识梳理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与物,长期以来,有些被诗人写进诗中的事物具有了特定的寓意。如“杨柳”暗喻离别,“梧桐”意味着凄凉悲伤,“采薇”借代隐士等。这些具有特定寓意的意象在平时学习中要记住,这对读懂考场诗歌有很大的帮助。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清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古典诗歌常见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内容 1.知识梳理
古典诗歌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许多类型,常见的有思乡怀人诗、伤春悲秋诗、忧国伤时诗、怀古伤今诗、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等。平时要熟悉各种题材的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考试时才能派上用场。如咏史诗抒发的是物是人非、光阴易逝、今非昔比、怀才不遇等感情;边塞诗或写边塞风情,或述征人之怨,或诉思乡之苦。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①②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
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帝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1.知识梳理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行文结构四个方面,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是识记理解的重点,在平时学习中可以把它们与诗歌题材结合起来。懂得诗歌的表达技巧,也是读懂、鉴赏诗歌的必备条件。如2010年山东卷考的是一首咏物诗,知道其表现手法后,就不难看出诗的思想感情了。又如2008年山东卷第14题第2问,只有在把握住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后,才能把握诗人细腻的情感变化。
这里,特别说说懂得诗歌的篇章结构技巧对读懂诗歌的重要作用。如近体诗讲究起承转合,第三联(句)为“转”,转换写作内容及手法,这对把握诗的层次很重要。又如诗歌通常
卒章显志,在篇末交代主旨和情感。再如词分上下片,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些特点对读懂诗歌帮助特别大。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②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③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
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了解重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1.知识梳理
这里的重要诗人是指历代有代表性的诗人,特别是指课本中选学了他们诗作的那些诗人。弄清诗人所处的时代、身世遭遇、为人性格以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如杜甫、辛弃疾,他们诗作的内容、情感与他们的经历、性格密切相关。重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在课本注解中或是在课堂教学时都会提到,平时注意积累是必要的,因为考试时如果采用这些诗人的作品,一般不会对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再作注释。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稀”二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场读懂一首诗的四种方法
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选用的基本上都是考生不熟悉的作品,要读懂这些古诗,还得讲究方法。
方法一 审标题
方法点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如杜牧的《寄远》就交代了诗的基本内容。
有些标题就是题眼、诗眼、词眼,通过标题就能了解诗歌的内涵。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柳中庸的《征人怨》、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题目中有“喜”、“怨”、“喜”等词,它们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和暗示性。若能带着这样的思考来读诗,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